中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2022-03-07 00:12杨华慧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品鉴主旨中考

杨华慧

在備战中考诗歌鉴赏题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明确考情,精准投入;方法引领,有序品鉴;实战演练,内化能力。由此建立诗歌鉴赏策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复习效果。品鉴古诗词的能力是必备的语文素养,也是中考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然而,复习专题中,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原因是分值相对较低,但篇目多、信息量大、复习形式枯燥、内容深奥。师生往往投入较多时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收效难以成正比。针对这一困境,本文从明确考情、方法引领、实战演练三部分探讨提高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考情,精准投入

以福建中考为例,通过对福建近五年省中考卷、各地市质检卷诗歌鉴赏题的梳理可以得知:近两年诗歌鉴赏考查篇目数量大大增加,从2017~2019年的40首调整为2020年、2021年的85首;考查分值为5~6分;考查内容主要涵盖基本常识、内容理解、品味赏析、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考查形式为单首诗歌阅读或两首诗歌对比阅读;题型均为一道单选题和一道问答题。

只有辨明考试方向,明确考试重点,学生才能在众多诗歌中,对诗歌复习进行精准性地投入,整体性地思考,有针对性地品读,避免盲目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方法引领,有序品鉴

古典诗词语言凝练,寓意深刻,鉴赏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读,如何备考,不应人云亦云,也不能死记硬背浩如烟海的知识要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出读诗的章法,培养学生“读诗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序注、看意象、看情感词)的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1.看题目,题目为眼知内容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但很容易被学生忽略。细读标题,就能发现标题里暗藏玄机。从诗歌题目往往可以获得丰富的内容:诗歌描写的对象、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情感倾向、诗歌的类型等。掌握以上信息,在进入正文鉴赏时,就能以题目为眼,根据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前后关连,观照整首诗的内容。

2.看作者,背景为首立视角

诗言志,诗歌是表达诗人感情的载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1]强调读诗要“知人论世”。想读懂诗歌,就得先了解作者其人。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行为等都直接影响着诗歌的创作。以杜甫为例,杜甫的一生,从踌躇满志到颠沛流离,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辛酸。但是,诗人始终怀着一份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了解这样的背景,就很容易理解选取的85首诗中杜甫诗里所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创作思想。了解了作者,学生才能在鉴赏诗歌之初建立起相应的鉴赏视角,从而为理解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主旨打下基础。复习时,可指导学生以作者为线索,对85首诗歌进行整合复习。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同题材或不同题材的作品,整合归纳,完善鉴赏角度,寻找有价值的背景,做出准确到位的解读。

3.看序注,注释为辅洞人世

序注指的是诗歌的序言和课下注释。课下注释能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鉴赏依据。如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序言:“丙辰中秋……兼怀子由”可推测这首词是中秋借月思人之作,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再如从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注释“行军”“时未收长安”“唐代诗人”可知,本诗写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安史之乱,因此可以推测,本诗的主旨应该不只局限于思乡,可能还有更严肃更重大的意义。古代诗歌距离今天年代较为久远,许多古代常识、时代背景、人情世故以及晦涩难懂的词语等通过序注可以得到解释。看似不起眼的序注,在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写作背景(时代境遇、创作缘由等)、内容甚至主旨都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看意象,意象为本品意蕴

意象,即“意”与“象”的结合,诗人将主观的“意”寄托在客观的“象”之上,由此形成了情感寄托体。许多意象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形成了固定而丰富的含义,带上了特殊的文化意味,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象征意义。如“月亮”用来寄托离别之思,“夕阳”用来抒发迟暮之怀,松、竹象征高洁,大雁象征思乡,等等。85首诗歌中,不同诗歌类型就有不同的典型意象。如边塞战争诗里出现的典型意象有大漠、芦管等;思念送别诗里出现的典型意象有明月、大雁、夕阳、柳等。因此,品读诗歌,要引导学生注重对意象的解析,着重品味蕴藏在客观之“物”里的诗人内心的独有之“意”,借助意象这一把钥匙,深入诗歌内部,感受诗歌的意境,触摸诗歌的情感,打开诗人心灵的大门,在深层次上理解诗歌丰富的意蕴。

5.看情感词,情感词为魂悟主旨

情感词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借景、借含蓄的修饰语抒情,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除此之外,在诗歌中,还经常出现具有能传情达意的情感词,这类词语,或明或暗地揭示着文章的情感主旨,有直接表达情感的,如“爱”“悲”“愁”“怜”“恨”等;有间接表达情感的,这些词语,因诗而异,它可能是诗歌中一个不起眼的词语,如“生子当如孙仲谋”里的“当”,流露的是诗人对英雄的仰慕;“一夜征人尽望乡”里的“尽”,抒发的是征人对家乡无限的思念。捕捉到情感词,就捕捉到了文章或微妙或明朗的情感。在对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已有分析的基础上,情感词的加盟,无异于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可助力学生快速打通诗歌鉴赏的难关,直抵诗歌情感主旨这一核心要素。

三、实战演练,内化能力

有了上述的指导思想做基础,学生还需要实战演练,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笔者从近三年的福建省中考题中选取了三道诗歌鉴赏题,外加一道预测题供学生训练。四道题目,囊括两大题型(单选题和主观题),两大形式(单篇阅读和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包括同题材作品对比阅读和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对比阅读),以此落实“读诗五看”的综合运用。从实践操作来看,在“五看法”的引领下,大部分学生均能快速地找到答题规则,答对单选题。在回答主观题时,学生能利用“五看法”调动知识储备,结合题目构思答案,有的学生甚至能提出自己的创见。“五看法”中,运用得稍显薄弱的环节是“看情感词”。有些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蕴藏在诗歌中较为隐晦的情感词,导致情感概括题回答得不够完整。这部分内容学生经老师提点,也能快速地厘清思路,写出相对完整的答案。

总之,备战中考诗歌鉴赏题,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明确考情,储备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的方法引领,有序品鉴,全局把控;需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在阅读、练习、总结中掌握应考技巧,形成鉴赏思维,建立鉴赏能力。通过以上策略,最终完成诗歌品鉴的过程,提升诗歌复习的品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猜你喜欢
品鉴主旨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主旨演讲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平淡真实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