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璇
豆苗儿们,你们好!
我叫杜虎符。
我长这个样子。
我的档案
身高:4.4厘米
体长:9.5厘米
类别:青铜器
现居地址:陕西历史博物馆
豆苗儿们,虎年马上到了,我又“火”了一把。我是谁?我就是“网红”国宝——杜虎符。我名字里的“杜”指的是秦朝时的杜县(今陕西西安市南)。
在正式介绍之前,我先说一说“符”是用来干什么的。“符”是古代君王用于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由君主和统帅各执一半。左右半符对合验证,称为“符合”。如果没有兵符,即使官再大,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
虎为百兽之王。古时的君王希望自己的军队像老虎一样威风凛(lǐn)凜,勇往直前。所以,早期的兵符多是用铜铸成虎的形状。
我的外形是一只站立着的老虎,昂着头,尾巴卷曲着,栩(xǔ)栩如生。我有左右两半。很可惜,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只有我的左半符。我的身上有9行精致的错金铭文,铭文使用的字体是小篆(zhuàn)。我是所有出土虎符文物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个,并且保存完好。
“错金”是一种金属丝镶(xiāng)嵌工艺。错金铭文是怎么制作的呢?首先,在青铜器上铸出文字的凹槽,然后将极细的金丝镶嵌进去,最后打磨光亮。
有的豆苗儿问,要是有人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符,那麻烦不就大了吗?我的权利虽大,可以调动千军万马,但几乎没有人能仿造。首先,我被制作得十分精巧,两枚符合在一起,严丝合缝,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样;其次,错金铭文的工艺在当时是很难被效仿的;最后,我在当时属于私密物品,很少有人见过。
后来,除了像我这样的符外,还有鱼形的符。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名字里有个“虎”字,李渊为了避其名讳(huì),将虎符改为“鱼符”。“鱼符”最初是调兵遣将的工具,到后来演变成了官员的身份标志。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用虎头牌,明清时则逐渐演变成令牌,动物形状的兵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阳陵虎符。它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它也是用青铜铸成的。从外形上看,它是一只趴着的老虎,昂着头,翘着尾巴。它的左、右背部各有12个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