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菊
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以及学习成效。这离不开教师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信息,以解读出文本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思想,从而引领学生从多维的视角理解和感受文本,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高效,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机械、枯燥的阅读教学方式,使得阅读教学成效不显著,学生的學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而思维地图这种视觉工具恰恰能够辅助学生从多元化的视角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构建思维地图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素养。
思维地图(mind map)又称为概念地图(concept map),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教师将其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别样的视角来阅读文本,体验文本,并在完成思维地图的过程中,领悟文本所蕴含的内涵,使得阅读学习变的更加丰富、多元、有活力,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成效的目的。因此,本文在解读思维地图内涵的基础上,以教学案例为依托,深入剖析不同种类的思维地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一、思维地图的内涵
思维地图是指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视化工具。它通常将头脑风暴网状图的灵活性、特点内容、图形组织结构与能够加强批判性思维深度和复杂度的视觉模式结合起来,通过八种视觉图,帮助读者理解阅读文本,有效解决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思维技能。
思维地图包括八种视觉图,即圆圈图、括号图、双气泡图、流程图、树状图、气泡图、乔装图、复流程图。每一种都是以人脑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的语言模式,能够独立或者组合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因此,思维地图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二、不同种类思维地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ensen(2004)指出,进入人脑的信息有80%是可视的,平均每小时就会有36000条可视的信息被人眼登记注册,大脑相关的神经纤维的40%都与视网膜相关。思维地图凭借将知识可视化,且能够以组合或单独使用的特点,将其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又能在构建思维地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案例呈现桥状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成效。
(一)桥状图
桥状图是以一组相关事物之间相似点进行类比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解释类比知识的一种视觉方法。桥状图适用于介绍一种含有新概念的文本,为了解释新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之间形成对比,从而让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桥状图构建时,在桥的左边横线上面和下面分别写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依次写下或者画出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以形成类比。桥状图可以设计为:文字——文字,文字——图片,图片——文字等形式,教师也可在设计中将部分信息隐藏,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将信息补充上,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表现欲。
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M6U1 reading“standup for your health”时,这是一篇说明文,阐述了单口喜剧的概念、分类,以及单口喜剧与人身健康之间的关系。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以及三个小标题:Types of stand-up(喜剧的分类),A famous comedian(著名的喜剧作家),Laught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笑有益于身心健康),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介绍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单口喜剧的特点和功能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设计了桥状图(见图1),并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图片信息补充完整。在桥状图中,教师对有关单口相声的概念进行了可视化的构建,其中空出画图部分,让学生来补充,以加深学生对单口喜剧概念的理解,并从其具有的特点来思考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即单口喜剧引人发笑,而笑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桥状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呈现与单口喜剧相关的词汇,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利用桥状图掌握单口喜剧的概念、特点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积累词汇。
(二)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是用于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或者比较的思维地图(见图2)。图形中两个较大的气泡是比较的对象,与该气泡单独连接的气泡是对象单独具有的特点,与两个比较对象共同连接的气泡为相似点。双气泡图形能够呈现两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利用该类型思维地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结构,让学生对异同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双方更深层次的内涵。
如,以译林版高中英语Module1 Unit 1 School life中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为例,这篇文本讲述了英国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对中英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双气泡图(见图2),气泡内容为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文本之后,将中英校园生活的异同点总结出来,并完成双气泡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找到的异同点适度的增减气泡的数量。学生在完成双气泡图后(见图3),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找寻的异同点,说出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找寻中英学校生活的异同点,而且还对异同点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语篇结构意识,并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运用气泡图总结中英校园生活的异同点过程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寻问题答案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提炼关键词记录的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流程图
流程图通常是以时间或者空间为顺序,对事物发展的阶段进行排序,并对发展过程中的步骤进行定义的一种思维地图。流程图明确标出事物发展顺序和步骤的名称,清晰地展示出事物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结构和事件的性质。在流程图中,明确标注事件的名称,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规律排列的矩形框中写着事物发展的主要阶段,并在旁边标注主要阶段的情况。
如,在译林版高中模块7 Unit 1“Living with technology”中的reading“The evolution of video and sound devices”这是一篇有关影像和声音设备发展历史的科技说明文,信息量多,里面包含著以时间为标志的信息,教师提供TV、sound and video recorders、further等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阐述,第一个阶段包含了TV的历史和现代阶段,第二个阶段按照年代顺序阐述了发展过程,教师提供1938、1967、1982、1987、1995等时间段,让学生归纳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时间线索阅读文章,并完成有关影像声音设备发展的流程图(见图4)。学生完成流程图后,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对影像设备发展的过程进行复述,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文本内容。
通过流程图的设计,教师利用未完成的流程图框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或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指点或者提示,让学生进行细节信息的填写,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说明文的行文脉络,另一方面,在完成流程图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对后续的复述环节发挥着提示的作用。
总之,思维地图凭借其可视化工具的特点,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完整的思维地图,让学生参与思维地图的构建与完成,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构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从八个视觉图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可视化工具,辅助学生阅读,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