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致力于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在各个阶段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就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初中思品课程教师,在此课程中进行德育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德育意识,在不断的教育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主要是从目前思政课程中德育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以德育活动对于初中思政课程的有效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思政课程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有效性;初中生
一、思政课程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此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各种问题,甚至于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初中思政教师,承担着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历史责任,可以利用该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认知,在思政课程中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思政课程中开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觀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改善初中课程教学模式等,具体意义如下。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过渡中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三观在初步形成,独立意识比较强,待人处事有时候会比较随性而为。思考问题和做事情时的思想比较模糊,表现犹豫、不坚定的态度,对于自身和外界的认识比较容易产生误差。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初中思政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尽力改变学生的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教师应该在思政课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后,从短期学习规划到长期的人生规划,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样,初中思政教师的工作主要在于向学生传授关于成长、社会、国家、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用所学原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形成对人、对事、对国家和社会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初中思政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发展能产生实际效果,对于教师的教学成长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由于教师自身原因、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初中思政课程教师目前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脱离出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依旧以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对初中生施加影响,初中思品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是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高度关注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终身学习兴趣,不能积极有效促进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探究的激情。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形势下,德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思政教师在此基础上,要以新教育目标为育人根本,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思政课堂对德育教育和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思品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一个个德育活动中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也使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挖掘教材内涵,放眼国家和世界,从社会生活中的小事提炼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改善初中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思品课程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在于在初中思品课程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实质就是在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多样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
所有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一部分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长期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没有被广大从教者和社会、家庭全面接受,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只会考试,并不会将所学所得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出现为学而学,不是为发展而学的现象。在初中思品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相关德育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难度,但教师在备课、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和搜集一些“学生是否知晓、是否有兴趣、是否能帮助学生端正想法消除误解”的素材,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融洽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初中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应试教育所带来了弊端,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思政课程中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缺少创新性
在初中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思政课程中德育活动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且缺少创新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自我教学情况来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以课本内容为主,个别教师还过于重视课本知识,按部就班的依据课本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便觉得课程教育的目标实现了。殊不知,将课本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可能对于某些知识根本就不了解,认知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整个课本范围内。更别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活动,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对于课本即教材来说,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是有科学依据的。思政课的特殊性和最大难度在于对人思想的培养,每一版教材难于或不能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现象、政策、理论全部纳入思政教材,因此,教材的内容也是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更新最频繁的,导致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滞后比较明显。又因为学校传统的德育教学内容没有依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制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曲高和寡”的不足之处,并且部分德育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生德育活动的参与度。思政教师在此基础上,既要读懂教材知识的“明线”,更要读懂教材育人的“暗线”,深入挖掘有深度的德育内容以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二)德育教育方式落后,缺乏新意
课程质量不仅仅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好的教学方式既影响着课程的进度和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到教学模式,人们往往会将过去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在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重点在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甚至在一些地区,教师完全按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完全忽视了德育活动的渗透教学。一种是教师根据课本进行教学,借助黑板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只能面对着大段的文字进行枯燥的记忆和强制的理解;一种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将课本知识搬运到电子多媒体教学平台之上,感觉教学模式好像有所变化,其实内容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从面对枯燥的课本到面对枯燥的电子屏幕。教学模式依旧,长期这样下去,教师自身的专业得不到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得不到创新,学生对于思政课中德育教育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逐渐对德育活动失去新鲜感,日后对于政治教育产生抵触,从而影响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最为担忧、最为可悲的教学结果。
(三)学生自我意识不强,缺乏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教育部门对于学校教育有了全新的要求。对于初中政治也有了全新的诠释,主张在课程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初中思政教学过程之中以及德育活动开展中,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以说教形式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将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心理需求。就目前社会现象来看,初中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由于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生基本素质不高,城乡差别大,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思想较容易动摇;同时,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自我意识不够强烈,缺少主体性,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初中阶段是人生关键阶段之一,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初步阶段,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提高思政课程德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以身作则,加强思政教育
1.发挥教师自身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做出引导,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作为初中思政教师,在加强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要切实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一个思政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度,在初中学生心中种下良好社会愿景的种子,消除学生心中不良的信息。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树立榜样力量,正确引导学生去看待生活中的好与坏。
2.教师注重和加强课程教学
提高思政课程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思品教师来说,无疑就是改善思品课堂模式,注重和加强课程教学。
注重课程教学,一是学校领导要重视思品课程德育建设,利用教育培训对思品教师施加影响;二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内化为思政教师的职责。通过课前备课,寻找适合初中学生的德育活动内容,在课程教学时,将其运用其中。加强课程教学,教师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将德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渗透于教学之中
1.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获思想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与学生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
初中思品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社会规则、法律法规、我国国情国策等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和复杂。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我国基本制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故事讲解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故事中阐述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制度,学生既清楚了解的课程内容,也培养了辩证的思维模式,建立起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情,继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2.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所有的教学都不能只停留于课本,或脱离课本去进行教学。初中思政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从课堂教学去进行,还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基础的课程讲解之后开展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本的公益活动,深入社区帮助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等,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献爱心、送温暖,从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结束之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参加实践活动的体会,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实,德育教育也能够渗透其中。
(三)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形式
1.与时俱进,将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初中思品课程又称为初中政治课程,本身这门课程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所以说在德育活动中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是有必要的。
教师可以利用近段时间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时事热点,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感受到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时事热点内容,让学生对于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补充学生的课堂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2.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
学校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初中思品课程中,知识内容比较偏政治性,有时候学生很难明白具体的意义。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在知识和情感的碰撞下,让学生在的文字中感受到文化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政治学习是循序渐进慢慢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为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指引作用,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初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四、总结
初中阶段的学习既是基础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初中阶段学生此时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階段,也是即将开始高中学习的准备阶段,此时学生的学习思想的变化比较大。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要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在开展日常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将德育教育融入思品课堂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思品课堂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终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勒伍南方.“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Ed.,2019,338.
[2]马艳华.德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92.
[3]张淑玲.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2018(6):125.
[4]唐爱国.“德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Ed.,2021,133-137.
[5]李国瑞.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36):74-75.
[6]张爱红.德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