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022-03-07 06:31:42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风思路中华

▲▲解题技巧

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与“把握文章思路”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结构一般涉及三个层面:一是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二是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三是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思路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清结构;二是理清语脉。这个考点也很重要,经常在高考卷中出现。

常见的题目有“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与写作思路”等。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文本,就是我们要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活动的过程。有了这一过程,我们就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也就大致明晰了。

回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这一步的作用把握文章全貌。

2.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3.分析段落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本论部分各分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分清它们是并列结构关系、对照结构关系,还是递进结构关系。引论、本论、结论三者之间,也可根据观点和材料的性质、角度,去分清是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分—总、分—总),还是破立式结构(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等)。

4.寻找标志性词语。如:(1)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并且”“以及”;表递进的“而且”“甚至”;表转折的“然而”“但是”“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2)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3)总结词。如“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示分总关系。

5.寻找关键语句。论述文常运用各类句子来提示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出这些句子,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清结构、理清思路。如:设问句表示领起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另一方面”表示下文与上文存在并列关系;“总而言之”表示由分到总或得出结论。还有起统属作用的领起句、总起句,起总结作用的小结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以及其他前后呼应的句子、各段的中心句等。

▲▲模拟演练

清除“伪国风”

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则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语言修辞、朝代背景进行“恶搞”“戏说”。比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在叙事上旁枝斜出,拖沓冗长,仅以玄、诞、怪、奇的剧情吸引受众注意力;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如此一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由此產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例如:某部影视作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为题材,却堆砌诸多中国元素来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的深厚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

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除“伪国风”现象,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网络文艺培根铸魂的根本之路。只有守正才能创新,这表现在网络文艺呈现形式上,就应当要弘扬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述,他认为,“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中国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虚代实,程式化,营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当然,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守正的路上,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如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就认为,不可把中西方哲学、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简单对立,而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同时吸收西方哲学合理的、有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起来,互补生辉,兼容整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比如,由北京卫视与爱奇艺网络平台联动播出的纪实节目《上新了,故宫》就是一部守正创新之作。每期节目中,嘉宾化身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探察历史的幽微,最后与设计领域专业人士一起打造一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这种节目以“寻找”为形式,实际是在“故”与“新”之间架设桥梁,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宫廷文化、古典文化,探寻守正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让藏于深宫楼阁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化走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多元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国人打开一扇历史之窗,为全球受众打开一扇东方文化之窗。

(摘自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实际上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B.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材,并堆砌中国元素来讲述好莱坞式的故事,以“中国风”之名兴“欧美风”之实,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

C.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并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

D.古风文化能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主要得益于其沿袭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的做法,同时商业运作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B.《上新了,故宫》采用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播出方式,以及其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节目内容,都符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指导意见。

C.我们在评价古风歌词时,不只要品读其语言的运用,更应关注其是否传达从古至今的共同情绪和共性思考。

D.古风文化的草根性特点,启发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唤起年轻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行文思路。

答: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

【陆叮叮/供稿】

猜你喜欢
国风思路中华
国风·陈风·月出
艺术家(2023年3期)2023-05-11 00:16:38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0:50
不同思路解答
寻找“国风少年”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