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玲
发小桃子说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满是痛苦的回忆。她小时候,父亲因盖房子砸折了一条腿成了残疾人,失去了半个劳动力。母亲就扛起了整个家,家里地里的重活儿都是她干。
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是累了,母親就爱发火,嘴里喋喋抱怨。她抱怨桃子的父亲:“我嫁给你个残废,真是瞎了眼!”她抱怨桃子的弟弟妹妹:“你们就不能懂点事不惹我生气?真后悔生了你们这两个催命鬼!”她抱怨桃子:“你就知道看书看书,你是老大,就不能多帮家里干点活儿……”
桃子就是在母亲这种喋喋不休的抱怨声中成长的。她说:“听多了我妈的抱怨,会让人觉得全家人都对不起她似的。当时我感觉我上学都是一种罪过。要是我不上学了,就能帮她干活减轻负担了。”
所以,自责、苦闷的桃子初中没毕业就选择了去打工,只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为母亲分忧。虽然她一直很爱学习,是班里的优等生,虽然她也梦想着考大学。
母亲的声声抱怨,就像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束缚住了桃子,令她无法挣脱,痛苦地自困其中。抱怨像一根刺,扎疼了自己,也刺伤了身边人,尤其是孩子。
所以,当桃子成为妈妈后,她对自己的一个铁定要求就是: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因为她曾吃过母亲抱怨的苦,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这种苦。
其实桃子也心疼母亲,抱怨并未让母亲改变生活的境遇,只是徒增心里的苦。就像有人说的“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越抱怨自己越难受。”
比尔· 盖茨曾说过“如果你陷入困境,不要尖声抱怨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抱怨,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只有收起抱怨,砥砺前行才能出现向好的改变。面对生活的困苦,不抱怨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