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2022-03-05 04:05
关键词:编码节点政治

马 欣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近年来,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 发生了多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 “占中” “袭警” 等事件, 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引发了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讨论与反思。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梁玉杰从话语表达的角度提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 陈翠芳等人提出从价值维度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 蒋海军提出在互联网时代, 传统文化要想较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与时俱进, 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3]。 现有研究多以理论思辨分析为主, 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存在片面性。 本研究尝试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 借助扎根理论, 使用Nvivo 软件进行编码, 系统梳理近年来的重要文献, 力求较为全面、客观、系统地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1 研究方法及数据获取

1.1 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法自20 世纪90年代被引介到中国后, 因其具有 “建构主义” “客观性” 的属性,且注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和 “可靠性” 等特点[4], 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运用专为定性研究而设计的NVivo12 分析软件, 该软件主要用于收集、分析与整理非结构化或定性数据, 如通过对个案访谈、小组讨论、开放式问卷调查、新闻报道、文献数据库等途径获取的文本、音频、视频、社交媒体等形态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实现数据资料的编码、管理、存储、检索以及可视化处理, 可以充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在数据的编码和分类方面, 借鉴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过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对资料库中的数据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逐级探寻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进行归类整合, 形成新的概念、范畴, 建构出不同层次的概念及类属关系,最终建立相应理论模型,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模型。

1.2 数据的获取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 在中国知网“高级搜索” 页面以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 且不含 “评”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共收集到1271 篇文献, 随后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 纳入标准为: ①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或者CSSCI(含扩展版) 收录的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献 (排除其中的书评和会议摘要); ②直接研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文献; ③未直接研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但是部分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文献。 依据上述三个标准, 最终选定97 篇有效文献。

2 研究过程与分析

2.1 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虽最早始于1996年, 但此后多年研究成果较少。 直至2008年,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显然, 该主题研究成果的增多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的要求相一致。 2014年, 教育部《关于印发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的通知》 的出台, 则进一步促使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数量在2015年实现新高, 共发表12 篇文献。 2015年以后, 相关成果开始出现递减趋势。

就载文期刊而言, 97 篇文章分布于51 个期刊, 其中载文在2 篇以上的期刊为17 个、CSSCI来源期刊为7 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中载文最多, 共发表18 篇文献, 次之为 《教育与职业》, 共发表6 篇文献。

2.2 数据的编码分析与模型建构

(1) 开放式编码: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初级要素。

关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依据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程序进行逐级编码。 首先, 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主要整理分析原始资料, 通过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三个过程不断缩编, 用概念和范畴反映资料的内容。 通过阅读97 篇文章, 借助NVivo12 软件, 依据本土化原则, 经过认真梳理和编码, 最终获得312个自由节点, 这些节点位于从属关系的最底层,属于具体而散乱的初级材料, 是下一步进行二级编码的基础, 通过将这些初级材料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 删除2 个与主题无关的自由节点, 最终形成83 个三级节点, 之后对这83 个三级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 最终得出26 个二级节点。 开放式编码结果见表1 所示。

(2) 轴心式编码: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类属结构。

经过一级编码的概念化和范畴化之后, 总结出83 个三级节点和26 个二级节点, 再针对这些孤立的概念和范畴, 梳理其内部关系, 并发现和建立概念间的各种关系, 抽象出更高一级的类属。 这个过程叫二级编码, 又叫轴心式编码, 二级编码主要是寻找这26 个二级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 26 个二级节点可以整合为6 个类属化概念 (一级节点):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参与、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创作建设, 形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主要指标结构, 详见表2。

表1: 开放式编码结果

表2: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结构

2.3 选择式编码: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类属类型

选择式编码 (核心编码或三级编码) 主要用于系统分析在原始资料中发现的类属关系, 从而来确定核心类属。 核心类属犹如一个渔网拉线,可将其他类属串成一个整体, 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轴心式编码阶段, 共抽象出6 个一级节点; 在选择式编码阶段, 需要对轴心式编码获得的类属进一步深化, 寻找类属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表三的基础上梳理出三大主类属(见图1), 即实现途径、保障机制和环境因素。 实现途径包括教育教学和实践参与两个方面, 强调知识获取的途径是直接获取还是间接获取; 保障机制包括人才培养和创作建设两个方面, 主要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力基础和内容实体;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主要涉及校内外环境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图1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模型图

3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分析

经过三级编码, 在建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阐述和分析模型中各类属概念, 将便于针对性地深入理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模型。

3.1 实现途径

实现途径包括教育教学和实践参与两个类属化概念。 教育教学类属包括: 课程建设、教育方法和内容、榜样和示范、读书、研究、引导等内容。 其中, 课程建设包含的编码参考点数最多,可见, 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依然是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包括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将专业课与人文课程结合、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相结合、两课与传统文化结合、思政课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内容。

实践参与类属包括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内容,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除教育教学、耳濡目染等方式外, 还可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感受与领悟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 如学雷锋进社区服务活动、历史遗迹参观调研活动、文化遗产普查统计活动等, 大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社会实践, 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既能够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拉近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时空距离, 提升大学生身份认同, 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2 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包括人才培养和创作建设两个类属化概念。 人才培养类属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自觉性培养、传统人格培养等内容。 高校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一批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教育教学技能精湛的教育工作者。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传统文化培训、选送优秀教师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等方式来加强人才的培养问题。

创作建设类属包含编撰出版物、建立机构和基地、制作视频、创建品牌等内容。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等方式开展, 但是教学需要教材、音视频等材料的辅助, 实践需要实践基地的支撑, 而创作建设则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 能够支撑教学、实践的开展。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 传统文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教材存在直观性弱、趣味性不足、学生兴趣低的特点, 而将传统文化创作成视频文件,则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呈现形式, 且具有信息储备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 “广富林计划”, 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个案, 传统文化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 通过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判断、纠正学生的偏颇认知、改造学生的错位思维[5]。

3.3 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两个类属化概念。 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机制上紧扣环境因素, 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6]。 学校文化包括制度和规划、与时俱进的精神、媒体的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校训、环境熏陶、仪式等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塑造着学生的心灵, 美化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特色也是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 如, 在教室走廊张贴传统文化名人、在教学楼墙上镌刻有关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等。

社会环境是指除学校以外的家庭、社区、节假日等其他环境。 家校合作、中国社会特殊节日、特殊事件等均是进行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资源。 家庭是对个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初场所, 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 因此, 密切联系家庭、开展家校合作意义同样重大。 通过家校合作, 可以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 特殊节假日亦是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如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国家公祭日、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重要时间等开展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告诫和勉励学生拥有家国情怀。

4 结论及展望

本研究发现,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型包括3 层结构, 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参与、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创造建设等6 个一级节点。 这6 个一级节点属于实现途径、保障机制和环境因素3 个维度。 构成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3 维6 因素结构模型。 在所有的二级节点中, 课程建设仍然是当前影响力最大、开展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在本研究进行过程中, 研究者发现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中, 实证研究占比极小, 研究以理论思辨性质的策论文为主,未来需要扩大实证研究所占比例。 除此之外, 研究所发期刊层次不够高, 仅有四篇文章发表在《思想教育研究》, 发表高水平的期刊前提是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因此提升相关论文的学术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编码节点政治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