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楠 刘 伟,2,3 张菊华,2,3 全 琦
(1.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 长沙 410000;2.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0;3. 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0)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不仅可以改善食品风味[1],增加营养[2],还具有降胆固醇[3]、抗病毒[4]、提高免疫、促进肠道健康等益生特性[5]。发酵乳杆菌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EPS)、抗菌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6]、食品防腐剂或抗生素的替代品等[7],在食品保鲜方面也有重要应用[8]。
高密度培养是制备高效型发酵剂的前提,培养基作为菌体的营养物质来源,优化培养基是获得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关键。胡渊等[9]优化了干酪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营养成分,活菌数达到2.81×1012CFU/mL,较在MRS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8.21倍。郑柳青[10]对鼠李糖乳杆菌LR-ZB1107-01的生长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其活菌数为9.08×108CFU/mL。Zhang等[11]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了培养基组分9.5 g/L葡萄糖、15.5 g/L水解酪蛋白和7.0 mg/L谷氨酸,保加利亚乳杆菌活菌数达(2.95±0.07)×109CFU/mL。Gutuierrez-Sarmiento等[12]对植物乳杆菌BAL-03-ITTG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活菌数为7.10×109CFU/mL。Wang等[13]对鼠李糖乳杆菌LS-8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活菌数提高到4.5×109CFU/mL。综上,优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对提高发酵乳杆菌的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乳杆菌BLHN3是从自然发酵的剁辣椒中分离筛选出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产香性能优良的菌株,将其制备成直投式发酵剂应用于剁辣椒加工,有望提升产品发酵品质和生产效率[14]。研究拟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MRS培养基为对照,探究发酵乳杆菌BLHN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组分及生长条件,以期为发酵乳杆菌BLHN3发酵剂的制备提供依据。
1.1.1 材料与试剂
发酵乳杆菌BLHN3(LactobacillusfermentumBLHN3):-80 ℃甘油保藏;
MRS肉汤培养基、MRS琼脂培养基、大豆蛋白胨、细菌学蛋白胨、酵母提取粉、牛肉浸粉:生物试剂,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乳清蛋白粉WPC90:食品级,浙江一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菊粉、结晶海藻糖:食品级,郑州明欣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无水葡萄糖:食品级,西王药业有限公司;
蔗糖、乳糖:食品级,美国Leprino Foods公司;
可溶性淀粉、D-半乳糖:食品级,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胡萝卜、平菇、土豆、包菜、西红柿、黄浆水:市售。
1.1.2 主要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AS 220.R2型,苏州培科实验室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新世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pH计:雷磁PHS-3E型,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SW-CJ-1C型,苏州市金净净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灭菌锅:LDZM-80L-III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冷冻离心机:Avant J-26XP型,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
生化培养箱:SPX-150型,中仪国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2.1 菌株活化培养 将甘油管保藏的菌种按体积分数3%接种于10 mL的MRS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作为第一代菌种,再培养14 h进行传代培养2次。
1.2.2 活菌数测定 参照GB 4789.35—2016。
1.2.3 菌株生长曲线 将活化菌株以体积分数3%接种量接种至MRS肉汤培养基中,37 ℃发酵静置培养1 d,每隔2 h取样,测定pH、OD600 nm值和活菌数。
1.2.4 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试验
(1) MRS培养基组成:细菌学蛋白胨10 g,牛肉浸粉10 g,酵母提取粉4 g,葡萄糖20 g,柠檬酸铵2 g,乙酸钠5 g,磷酸氢二钾2 g,硫酸镁0.2 g,硫酸锰0.05 g,吐温-80 1 mL,蒸馏水1 000 mL。
(2) 增菌因子制备方法:胡萝卜、包菜、土豆、平菇、西红柿经预处理后加5倍水榨汁,与黄浆水分别经双层纱布过滤,冷藏备用。
(3) 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缓冲盐及增菌因子营养成分的筛选: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20 g/L海藻糖、蔗糖、乳糖、D-半乳糖、淀粉、菊粉代替MRS培养基中的碳源;在碳源优化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4 g/L的牛肉浸粉、细菌学蛋白胨、乳清蛋白粉、酵母提取粉、大豆蛋白胨代替MRS培养基中的氮源;在碳、氮源优化的基础上,分别添加9 g/L的柠檬酸铵/乙酸钠/磷酸氢二钾、乙酸钠、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钾/乙酸钠/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代替MRS培养基中的缓冲盐。静置培养14 h测定活菌数;在前期优化基础上,研究增菌因子(体积分数10%)黄浆水、胡萝卜汁、包菜汁、土豆汁、平菇汁、西红柿汁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保持其他组分不变,静置培养14 h后测定活菌数。
(4) 发酵培养基成分单因素优化:确定最佳碳源、氮源、缓冲盐及增菌因子后,分别调整不同组分的添加量,以3%接种量静置培养14 h,以活菌数为考核指标确定最佳添加量。
1.2.5 发酵培养基响应面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对发酵乳杆菌BLHN3活菌数影响显著的海藻糖、大豆蛋白胨、胡萝卜汁添加量为自变量,活菌数为响应值,优化发酵乳杆菌BLHN3的培养基。
1.2.6 培养条件优化
(1) 初始pH:将活化菌株以3%接种量接种至初始pH为4.0,6.0,8.0,10.0,12.0的优化培养基中,37 ℃静置培养1 d,测定活菌数。
(2) 培养温度:将活化菌株以3%接种量接种至优化培养基中,分别于21,25,29,33,37,41,45,49 ℃静置培养1 d,测定活菌数。
(3) 接种量:将活化菌株以1%,2%,3%,4%,5%接种量接种至优化培养基中,37 ℃静置培养1 d,测定活菌数。
(4) 装液量:将活化菌株以最佳接种量分别接种至装有15,30,45,60,75,90 mL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7 ℃静置培养1 d,测定活菌数。
1.2.7 半连续高密度培养 将活化菌株以3%接种量接种至优化培养基中,37 ℃静置培养14 h,3 800 r/min离心10 min[15],再用等量新鲜培养基替换原发酵液,继续培养2.5~3.0 h,测定活菌数,按式(1)计算比生长速率。
μ=(lny2-lny1)/(t2-t1),
(1)
式中:
μ——比生长速率,h-1;
y1、y2——t1、t2时的乳酸菌量,CFU;
t1、t2——时间,h。
每组试验平行3次,采用Origin软件作图。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由图1可知,发酵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和OD600 nm值曲线变化基本一致。0~2 h为发酵乳杆菌BLHN3生长停滞期,此时期活菌数变化相对较小;2~14 h为发酵乳杆菌BLHN3对数生长期,此时期营养物质丰富、细胞生长旺盛;14~18 h为发酵乳杆菌BLHN3生长稳定期,此时期活菌数基本稳定,细胞死亡数与增殖数趋于平衡;18 h后为生长衰亡期,增殖速率变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数呈下降趋势。从pH变化曲线可知,pH在2~8 h下降迅速,8 h后基本稳定,是因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不断产生乳酸,但过多的乳酸会抑制乳酸菌生长,导致产酸减少。
图1 发酵乳杆菌BLHN3生长曲线
2.2.1 最佳碳源 由图2(a)可知,相同添加量下,不同种类糖源对发酵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海藻糖对发酵乳杆菌BLHN3的促生长作用最佳,活菌数为4.90×109CFU/mL;乳糖、D-半乳糖、蔗糖的促生长效果差异不显著,活菌数为3×109CFU/mL左右;葡萄糖中的活菌数为2.07×109CFU/mL;淀粉和菊粉的促生长效果较差,活菌数分别为2.00×108,5.50×108CFU/mL。不同乳酸菌代谢糖类及代谢途径有差别,葡萄糖是异型发酵乳杆菌的最佳碳源[16],唾液乳杆菌BBE 09-18在麦芽糖中生长效果最好,活菌数可达1.88×109CFU/mL[17];黄秀敏等[18]研究发现乳杆菌对单糖利用率较高,可能是乳杆菌对单糖的代谢能力比较强。综上,不同乳酸菌对糖类的偏好性不一样,因此选择海藻糖作为发酵乳杆菌BLHN3最佳碳源。
2.2.2 最佳氮源 由图2(b)可知,牛肉浸粉和大豆蛋白胨对发酵乳杆菌的促生长效果最好,二者无显著差异,细菌学蛋白胨和酵母浸粉次之,乳清蛋白粉的效果最差。孙媛媛等[19]研究表明,酵母粉复合大分子肽的蛋白胨是发酵乳杆菌的最适氮源。氮源是乳酸菌生长中的关键成分,且在乳酸菌规模化应用中的成本高,考虑到以牛肉浸粉作氮源的成本较高,因此选择价格低廉、促生长效果好的大豆蛋白胨作为发酵乳杆菌BLHN3的氮源,活菌数可达5.23×109CFU/mL。
2.2.3 最佳缓冲盐 由图2(c)可知,当缓冲液为柠檬酸铵/乙酸钠/磷酸氢二钾时,发酵液活菌数最高,效果最显著,其次是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钾,乙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三者无显著性差异,而磷酸氢二钾/乙酸钠/柠檬酸钠促生长效果最差。常用的缓冲盐体系有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乙酸盐等,多种缓冲盐组分效果更佳,与Chen等[20]的结论一致。柠檬酸盐可以增强乳酸菌细胞EMP途径中碳通量和ATP的产生,柠檬酸铵还可作为乳酸菌生长的无机氮源[21-22]。因此,选择柠檬酸铵/乙酸钠/磷酸氢二钾为发酵乳杆菌BLHN3最佳缓冲盐。
2.2.4 最佳增菌因子 由图2(d)可知,相同体积分数下,胡萝卜汁的促生长效果最显著,其次是黄浆水和土豆汁。胡萝卜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β-胡萝卜素,可作为促生长因子提高乳酸菌菌群丰度[23]。Kun等[24]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在纯胡萝卜汁上生长效果良好。大豆黄浆水是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糖、大豆异黄酮、皂苷等多种成分,是适宜微生物生长的优良基质[25]。土豆中含有淀粉、膳食纤维、钙、磷、铁等,程方方[26]研究表明肠膜明串珠菌C27最适增菌因子为土豆汁。在以相同体积分数的平菇汁、西红柿汁和包菜汁为增菌因子的试验中,发酵乳杆菌生长效果较差,可能是因为平菇汁成分不适合发酵乳杆菌的生长,包菜汁中营养物质较单一、西红柿汁pH较低等阻碍其生长。尤倩倩[27]发现平菇汁、西红柿汁对干酪乳杆菌的促生长效果不显著。吴祖芳等[28]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 H17在西红柿汁和Na2CO3溶液共同培养下菌体量有显著提升。因此,选择胡萝卜汁作为发酵乳杆菌BLHN3的最佳增菌因子。
A~F分别为柠檬酸铵/乙酸钠/磷酸氢二钾、乙酸钠、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钾/乙酸钠/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5 营养成分添加量 由图3(a)可知,发酵乳杆菌BLHN3活菌数随海藻糖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海藻糖添加量为30 g/L时,发酵液活菌数达最大值;当海藻糖添加量>30 g/L时,活菌数下降,可能是初始底物糖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快速生长[29]。由图3(b)可知,发酵乳杆菌BLHN3活菌数随大豆蛋白胨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大豆蛋白胨含量>34 g/L时,活菌数保持稳定,表明乳酸菌可通过分解利用外源蛋白质高效增殖[30]。由图3(c)可知,发酵乳杆菌BLHN3活菌数随缓冲盐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缓冲盐添加量为9 g/L时活菌数达最大值,与王建等[31]的结论一致。由图3(d)可知,发酵乳杆菌BLHN3活菌数随胡萝卜汁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当胡萝卜汁添加量为10%时活菌数最高。
图3 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成分添加量下的活菌数
2.3.1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对发酵乳杆菌BLHN3影响显著的碳源海藻糖添加量、氮源大豆蛋白胨添加量以及胡萝卜汁添加量为自变量,以活菌数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2。
表1 响应面因素水平
表2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发酵乳杆菌活菌数与各因变量的模拟方程:
Y=+5.75-0.14A+1.61B-0.32C+0.53AB-0.060AC+0.37BC-0.99A2-0.72B2-0.68C2。
(2)
2.3.3 响应面分析 由图4可知,当胡萝卜汁添加量和大豆蛋白胨添加量不变时,随着海藻糖添加量的升高,发酵液活菌数先升高后下降。当胡萝卜汁添加量和海藻糖添加量不变时,随着大豆蛋白胨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逐渐升高。当海藻糖添加量和大豆蛋白胨添加量不变时,随着胡萝卜汁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先升高后趋于平缓。根据等高线图可知,AB、BC的等高线呈椭圆形,说明AB、BC的交互作用显著;AC的等高线接近圆形,说明AC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图4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活菌数的影响
通过回归模型预测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最优组成为海藻糖30.0 g/L、大豆蛋白胨34.0 g/L、胡萝卜汁9.96%,活菌数预测值为6.05×109CFU/mL。为便于操作,将胡萝卜汁修正为10%,并进行验证实验,发酵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活菌数可达(6.05±0.05)×109CFU/mL,比MRS培养基的活菌数提高了2.91倍,证明所建模型的适用性。
2.4.1 初始pH 由图5(a)可知,当pH为6时,发酵乳杆菌活菌数最高,表明此时发酵乳杆菌的生长效果最好,与发酵乳杆菌LF-8001最适初始pH一致[32]。当pH>6时,发酵乳杆菌活菌数开始下降;当pH>8时,活菌数急速下降;当pH为12时,活菌数仅7.33 lg(CFU/mL)。不同微生物对pH有一定的耐受性,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不利于乳酸菌生长[33]。因此,选择pH 6作为菌体生长最佳初始pH。
2.4.2 培养温度 由图5(b)可知,当培养温度<37 ℃时,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活菌数逐渐增加,表明发酵乳杆菌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生长得越快,可能是因为随培养温度的升高,细胞流动性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升,物质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乳酸菌细胞生长代谢等[34];当培养温度>37 ℃时,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活菌数快速降低,49 ℃时活菌数降至7.22 lg(CFU/mL)。培养温度过高导致乳酸菌的细胞膜流动性、蛋白质活力和酶活性受损[35],发酵乳杆菌因失活而生长受到抑制,活菌数降低;培养温度为37 ℃时活菌数最高,表明此温度是发酵乳杆菌较适宜的培养温度,与对鼠李糖乳杆菌grx10[36]、发酵乳杆菌IMAU 10129[3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选择37 ℃作为菌体最佳生长温度。
2.4.3 接种量 由图5(c)可知,当接种量<3%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上升;当接种量>3%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不再增加,反而越来越低。因此,选择3%作为菌体最佳接种量。
2.4.4 装液量 由图5(d)可知,当装液量为30 mL时,发酵乳杆菌活菌数最高,是因为发酵乳杆菌在适量氧气存在下进行有氧呼吸,加快了能量代谢水平,促进自身生长繁殖[38]。当装液量为15 mL时,发酵液活菌数最低,与Siciliano等[39]研究一致,表明过高的溶氧量对细胞存活和生长具有负面作用。当装液量>30 mL时,随着装液量的增加,溶氧量越少,发酵液活菌数逐渐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因此,选择30 mL作为菌体最佳装液量,即培养体积分数约为1/5。
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图6可知,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半连续高密度培养工艺的探索,将培养至对数后期的发酵液离心,补充等量新鲜培养基换液培养后可明显提高发酵液活菌数,离心前活菌数为9.77 lg(CFU/mL),选择14 h进行离心更换新鲜培养基后培养2.5~3.0 h,相同条件下重复培养多次,发酵液活菌数持续增加,最高可达10.08 lg(CFU/mL)。乳酸菌多次离心换液后比生长速率变化一致,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抑制了菌体的迅速生长。发酵液活菌数在第4次离心培养后开始下降,说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菌体已进入衰亡期,半连续高密度培养重复进行2~3次为最佳,与于修鑑[40]的结果一致。此时细胞仍保持增殖活力,乳酸菌活菌数仍可继续上升,之后活菌数开始下降,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因此,离心培养2~3次可作为半连续培养收获菌体最佳批次,活菌数可达10 lg(CFU/mL),较离心前提高一个数量级。
图6 发酵乳杆菌BLHN3半连续高密度培养
试验表明,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发酵乳杆菌BLHN3在海藻糖30.0 g/L、大豆蛋白胨34.0 g/L、胡萝卜汁体积分数10%、柠檬酸铵/乙酸钠/磷酸氢二钾缓冲盐类物质下的活菌数最高,为6.05×109CFU/mL,是MRS培养基的2.91倍;发酵乳杆菌BLHN3的最佳培养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7 ℃、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装液量为30 mL(即培养体积分数1/5);并对发酵乳杆菌进行半连续高密度培养,较离心前培养活菌数显著提高(P<0.05),表明发酵乳杆菌BLHN3经高密度培养,有望成为具有应用潜力的发酵剂。后续将深入探究其冷冻干燥特性,制备直投式发酵剂,以便其应用于剁辣椒的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