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机制下浙江省食品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2-03-04 12:17龚青张舒罗英李樱红陈瑜
今日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调研机构食品

龚青 张舒 罗英 李樱红 陈瑜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310052)

食品安全关乎基本民生,要保证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与管理,应在强化质量监督的同时,加大检验检疫力度,提高检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对食品检验覆盖率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在陆续出台的省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中,也都将该指标列为约束性指标。本文以浙里检平台收集到的已通过食品领域资质认定检测机构数据为主要调研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浙江省食品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及科研创新能力,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探索共享机制,为我省食品检测机构发展提供参考。

1 浙江省食品检测机构现状

1.1 检测机构总体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20年,全省通过资质认定的食品领域检测机构共有256家,其中政府检测机构213家,占机构总数的83.2%,第三方检测机构43家。与此同时,“小、散、弱”现象依然存在,检验检测机构运行不规范、不诚信等问题时有发生,仅2021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就公布注销了43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其中涉及食品领域的有11家(浙江省1家)。

1.2 检测机构行业分布情况

在213家政府检测机构中,隶属于市场监管系统的有87家,占机构总数的34%;卫健(疾控)系统的有96家,占机构总数的37.5%;农林牧渔系统的有16家,占机构总数的6.2%;海关系统的有12家,占机构总数的4.7%;其他2家。另有第三方检测机构43家,占机构总数的16.8%。从机构行业分布来看,食品检验机构主要还是分布在市场监管及卫健(疾控)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监管及卫健委均具有管理食品的职责。

1.3 检测机构食品安全性检测能力

据国家市场总局2020年对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结果,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致癌物质超标。

1)微生物污染检测能力。以长三角地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较高的副溶血弧菌[1][2]为调研对象,181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市场监管系统60家,卫健(疾控)系统87家,农林牧渔系统4家,海关系统2家,其他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27家。以天津即食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变形杆菌[3]为调研对象,57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卫健(疾控)系统56家,其他1家。

2)农兽药残留检测能力。以广泛应用于治疗畜牧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细菌性感染的喹诺酮类药物[4](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残留检测能力为调研对象,具有恩诺沙星检测能力的有77家、环丙沙星有74家、诺氟沙星有71家。

3)食品添加剂检测能力。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22大类[5]。甜味剂:以检出率较高的甜蜜素的检测能力为调研对象,84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市场监管系统38家,卫健(疾控)系统22家,海关系统2家,其他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21家。着色剂:以常用的柠檬黄的检测能力为调研对象,164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市场监管系统66家,卫健(疾控)系统64家,农林牧渔系统1家,海关系统2家,其他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30家。防腐剂:以常用的山梨酸的检测能力为调研对象,有183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市场监管系统37家,卫健(疾控)系统74家,农林牧渔系统5家,海关系统2家,其他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34家。

4)食品中致癌物检测能力。以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第一类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能力为调研对象,152家检测机构具有该项目检测能力。其中市场监管系统59家,卫健(疾控)系统54家,农林牧渔系统6家,海关系统2家,其他1家,第三方检测机构30家。

1.4 检测机构创新能力

在调研的256家检测机构中,近3年申报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51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4家;以地市级以上卫健(疾控)系统中检测机构为调研对象,申请(授权)专利近491件,其中发明专利380件。

2 检验检测机构现状分析

2.1 政府检测机构占主导,市场结构亟待优化

由于政府检测机构在技术、资金、市场认可度上比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明显的优势,食品检测机构目前还是以政府检测机构占主导地位。同时得益于检验检测认证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我国政府鼓励检测机构整合,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与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检验检测体系。但由于政府检测机构的事业属性,以及检测业务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市场监督及风险评估,导致机构一定程度上自主性不强,服务意识和市场拓展能力偏弱,同时检验检测机构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偏低,也阻碍了检测市场的细分及结构优化。

2.2 检测能力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品牌效应弱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副溶血性弧菌是淡水虾类主要污染物之一,据上海市、江苏省近年来对水产品风险检测数据显示,淡水虾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严重。浙江地处长三角区域,水域广阔,水产品资源丰富,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上,调研的256家检测机构中有70%的检测机构具备了该项目的检测能力。而相对于主要污染生食水产品、凉拌菜和熟制米面制品,可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污染菌变形杆菌检测能力,仅有22%的检测机构具备了该项目的检测能力。两者的检测能力具有显著差别。从调研结果可见,虽然有如华测、谱尼等知名检测机构在浙江省设置了分公司,但这些分公司主要也是服务于本省客户,且其他大部分食品检测机构检测业务还是局限于本省、市、区,因此机构在检测能力布局上,还是考虑本地域食品检测需求为主,服务对象地域分割现象明显,“本地化”现象严重,以致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检测机构较少,品牌效应弱。

2.3 检验检测能力行业特性明显,构成技术壁垒

检验检测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行业,开展检测业务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人员,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同时食品检测具有检测对象多样、检测指标复杂、检测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对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经验的要求相比其他行业会更高。从调研结果可见,由于农兽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及水产等种养殖过程,以喹诺酮类药残留检测能力为例,市场监管系统、农林牧渔系统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而卫健(疾控)系统在致病菌检测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经验,隶属卫健(疾控)系统的检测机构的变形杆菌的检测能力就占到该参数机构总数的9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承担食品检测的机构,主要分布于市场、卫健、农业等行业,由于不同行业的关注点不同,在检测能力上也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且人员的培养与检测经验的积累都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构成了行业的技术壁垒。

2.4 关注科研和创新仍然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食品安全检测对象主要有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违禁成分、致病菌等。随着人工智能、转基因食品、纳米食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等制假售假手段的日趋复杂和隐蔽,对于检验检测手段和技术要求大幅提高,因此检测机构要取得市场的话语权,需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及研发能力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从调研结果可见,近年来虽然检测机构在科研项目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知识产权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检验检测机构主要以检测服务为主,基础研究能力整体薄弱,应用研究还是以省级政府检测机构为主,科研和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

3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数据互联互通,优化监管框架

食品检测涉及多个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痛点。强化部门内检测资源、检验能力、检验结果、风险预警等方面信息对接融合的同时,搭建统一的数据交换框架,推进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形成监管链各环节横向互联互通、纵向上下畅通的“互联网+监管”管理模式。

3.2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是推动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动力,两者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科技创新助推标准水平不断提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挖掘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检验研究技术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建设互动支撑机制,打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间的人才链、技术链、创新链及资金链,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标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将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

3.3 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打造检测产业高地

食品检测,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技术要求高、更新迭代快。政府检测机构在持续发展的同时,鼓励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检测机构,利用其学科优势,研发新技术、新方法;鼓励更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检测领域,建立自身品牌。通过多部门、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相互补充,建立通晓各个领域的“大而全”的监测机构和针对某一细分领域的“小而精”的检测机构并存,打造食品安全检测产业高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4 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服务产业发展

以检验检测联盟、分中心、平台等为载体,抱团取暖,突破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区域、行业内外的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立合作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开放发展的运行机制,打破区域、行业间检测能力的不均,提高检验质量,提升检测水平,推动检验检测技术的突破创新与升级,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3.5 进一步强化检测机构管理,营造公平有序的检验检测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风险管理,加强监管。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及风险点、日常管理、投诉举报、监督检查、公正诚信等方面的要素和指标进行评价,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分级和分类制度。通过差异化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提升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公信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其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猜你喜欢
调研机构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