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起重运输机械》

2022-03-04 01:27虞和谦
起重运输机械 2022年2期
关键词:编委期刊论文

须 雷《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第三届编委会主任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所有行业都会受到技术快速迭代的冲击,物料搬运机械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作为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牢牢抓住技术发展的方向,这其中首先要利用好《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它在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市场化的媒介,同时也是科技人员自身成长发展的良师益友。回想自己参加工作刚两年就在《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自信,以后又陆续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通过阅读和撰写论文,《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教会了我科学研究的思路、收集资料的手段、总结经验的方法,也让我了解了行业全球技术发展的趋势,填补了我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空白,指导和伴随着我逐步成长提高。

我们中国的物料搬运行业有这样一本杂志是很值得自豪的。我阅读过很多国外同类型的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本能够将一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描述得如此严密透彻,对起重运输机械产品的设计与计算、制造与工艺、检验与试验、调试与安装、使用与维护、修理与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全面和深入涉及的技术期刊。国外很多行业刊物更多的是宣传企业、推荐新产品广告、行业信息发布,而真正做到介绍核心技术内容、关心技术发展趋势,传播行业技术应用的杂志,在国外基本看不到。《起重运输机械》杂志60年来始终坚持推动技术的进步,记录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窗口和信息交流平台,在为行业服务发挥着先导带动和桥梁沟通作用,也见证了我国物料搬运机械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走向世界的整个过程。希望各位读者珍惜这本刊物并充分地利用其技术的本色,我们每一名行业从业者都能借助《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探索世界先进的技术,了解世界最前沿的发展方向,能够拓宽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点,把握好创新和产品技术的结合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宋伟刚《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所长

1985年,我进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师从黄万吉教授开始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是矿山运输机械,从那时起,与《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结下不解之缘。研究生阶段,经常到学校图书馆的过刊库,几乎翻遍了图书馆里收藏的《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的每一期。并在研究与产品开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9年,我导师准备开发气垫式带式输送机,《起重运输机械》帮了我的大忙,在充分研读发表在1974年-1975年,由自贡红旗运输机厂(现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曹秉忠先生翻译的荷兰特文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的C.O. Jonkers“输送机胶带利用气膜代替托辊——空气带式输送机可供选择”文章,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气垫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包括风机功率、气孔大小与布置等,并在沈阳胶带输送机厂完成样机的制造,获得成功。顺带说一下曹秉忠先生,曹先生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专业,担任过自贡红旗运输机厂的厂长,在《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上发表了近二十篇论文和译文,九十年代离开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由于年龄的差别,一直没有机会拜见,直到2021年10月31日,参加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活动时,在深圳有幸见到曹秉忠先生,曹先生虽然离开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多年,但谈起行业近况,特别是研究现状时,还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令我越加佩服。配图为与曹秉忠先生合影。

研究生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带式输送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和《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交往也越来越多,受到了李守林、黄薇薇、黄平、唐超院长等几任主编的培养与关爱,从2005年开始担任编委,并在《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上发表了十篇论文。发表在2001年增刊上的“动态分析方法在带式输送机设计中的作用”一文,标志着我们有关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在此方向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值此《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创刊六十周年之际,由衷地感谢杂志社的各位同仁,特别是王顺亭主编、编辑部马超、张韦微主任,祝《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一定会越办越好,成为行业百年品牌。

周奇才《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欣闻《起重运输机械》迎来60周年纪念,倍感时间之快。1979年我入学西南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开学第一课,我们的前辈张质文老师给我们做专业介绍,他告诉我们,《起重运输机械》是我们专业重要的期刊,并表示他时任期刊编委,欢迎同学们投稿。从此这本期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对我大学毕业后的专业教学工作以及个人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1983年我进入高校任教,主讲专业课《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我写了第一篇论文《单立柱巷道堆垛机刚度计算》,初稿经张质文老师的精心修改后发表在《起重运输机械》期刊。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张老师为我的第一次作业,做了非常详细、认真的修改,从中我学习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操守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我后来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发扬前辈精神,关注和关心《起重运输机械》,也不断地向我的学生宣传《起重运输机械》。

60年来《起重运输机械》的成长、变化和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辛劳、付出和对《起重运输机械》的感情,从而确立了《起重运输机械》成为我们国家相关专业学术、技术交流的平台和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也为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作出巨大贡献。正所谓: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一甲子,促进行业产业发展一辈子。

我1962年出生,与《起重运输机械》同年龄。我与她结缘有40多年了。我感觉从第一次认识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关心其成长和变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为她变得更美好。我连续几届担任期刊编委,也积极地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篇,这也是我个人在一本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之最。最近几年我多次收到邮件,和不认识的专业人员讨论我曾经发表在《起重运输机械》上的一些论文内容,其中还有我第一篇论文《单立柱巷道堆垛机刚度计算》的有关问题探讨。由此可见《起重运输机械》在行业内影响十分广泛。

国家进入新时代,号召做好“双循环”。这必将给我国的物料搬运产业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在此祝愿《起重运输机械》在新挑战中积60年之底蕴,焕发更美丽光华。

薛耀锋《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

一九九七年初,我作为军队后勤领域相关科研单位代表参加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加入了《起重运输机械》编委会,至今已经有25年的时间了。回想这25年来,我对杂志没有什么大的贡献,甚至参加的活动也不多,但杂志对我的帮助却很大。

所在科研单位负责军队后勤仓储领域发展规划论证、技术路线和标准制定,以及装备研发和提出配备方案等工作。如何准确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使中长期发展规划顺应世界潮流,同步国家发展战略,正确的指导装备科研工作,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成果、最好的产品引进到部队,最大的收获来源就是《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每期杂志到了之后,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推荐给同行详细阅读;不仅借鉴其设计理论,还把计算方法运用到装备研发;不仅能及时掌握最新标准规范制定情况,还可在广告中找到需要的零部件;通过杂志还结识了不少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的学者和企业界朋友。

《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受益匪浅。它伴随我的工作,伴随我的成长,伴随我的进步,直到今天。

《起重运输机械》这60年,从创刊时期的不定期到定期,从季刊到双月刊,从双月刊到月刊,再从月刊到目前的半月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步步都是跨越。刊名从《起重运输机械技术情报》,到《起重运输机械译丛》,再到《国外起重运输技术》,从一份到三份,最后又把三份杂志汇聚成一份杂志,这些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对行业需求的精准理解,是对杂志发展趋势的及时把控。从杂志单一纸质发行,到今天的纸质发行、数字发行和互联网传播,再到新媒介传播平台、全媒体中央厨房建设和新媒体平台联盟的宏伟规划,每一个变化,每一个愿景,都是杂志一代代编辑人默默耕耘、追求完美的决心和意志的体现。

《起重运输机械》杂志植根于国家起重运输机械工业的沃土,行业的不断壮大为杂志的发展提供条件,反过来杂志也在不断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升级。相信我国强大的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定渗透着《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的一份贡献。

在《起重运输机械》创刊60周年之际,感谢杂志,祝福杂志,希望杂志的明天更美好。

2022.1.21 于西安

虞和谦《起重运输机械》杂志首任、第二届编委会主任北起院原总工程师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起重运输机械 , 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也必须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建国初期,一切百废待兴,行业规划工作是龙头,掌控着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在行业信息匮乏的年代,全面的分析和详实的数据形成了业内宝贵的数据资源库,也成为设计工作中选型的基本依据。《起重运输机械》在那时对我们这些行业研究者来说是十分珍贵重要的参考学习资料。杂志在介绍、宣传我国起重运输机械行业的学术思想、国家发展战略及建设成就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起重运输机械》已经成为起重运输机械行业最重要的核心刊物,得到了千千万万学者和师生们的爱戴与拥护。我也有幸在1978年-1993年任第一届、第二届编委会主任,和各位同仁沉浸在一个学术大家庭中,有竞争更有支持。鼓励研究的独创性,探索先进的方法体系,加强学科融合与创新,与《起重运输机械》结下深深的缘分。我一直关注关心着杂志的发展,不断向周围学者和从业人员推荐它。近年杂志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起重人。

国家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根据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和国民经济实现振兴的要求,可以预见,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在今后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技术水平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借着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风浪,希望《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秉承六十载学术精神,不断挖掘传统优势领域的研究深度,积极拓展新兴领域的研究广度;在不断聚焦理论方法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动实践应用引领示范;坚守学科阵地,丰富学科内涵。我们相信《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在新时代繁荣物料搬运的伟大征程中一定会永立潮头,独领风骚!

张建国《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上海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

闻鸡起舞从今日 耀马扬鞭正此时

《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作为一本专业刊物,创刊已有六十周年,作为读者、作者、编委陪伴这本期刊走过了非常不平凡的路,这几十年,也是这个行业发展、成长、壮大的快速和稳定期,感慨良多。

专业期刊首先想到的是专业文章,记得有位学校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想发表一篇关于抓斗比较和研究的论文,由于当时剪式抓斗在业内应用不是很广泛,实例的资料不够全面,于是搁置了七年之后投稿在《起重运输机械》杂志上发表。还有一篇关于抓斗与链斗卸船机两种机型比较的文章,是管总拟的提纲,在这些提纲的基础上形成文章发表约十年之后。为配合杂志六十周年约稿,发表的《桥式抓斗卸船机20年发展历史和趋势》一文,我们收集了国内六大主机生产厂商二十年来该设备的销售汇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在各港口码头的配置,同时分析未来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写第一篇文章的作者,去年评上了教高,第二篇文章作者多年前已评上高工 ,第三篇文章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综述类的文章课题比较大。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说,每个作者,每篇文章都付出了长期的努力,着实地付出了功夫,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磨出好文章来。

这些年,杂志在人物专访,专题报道也写出了许多好文章,例如对2500t/h卸船机差动减速机设计者穆铭豪的专访,可以算是点睛之作,作为个人来说,也是圆了我对原创设计人员尊重的一个梦。

2018年以来,期刊作了许多改变,如月刊改至半月刊,同时增加了许多栏目,贴近了行业的脉搏,大大增加了时效性和可读性,加强了与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研究院、学会、协会及各厂矿企业的联络与合作,了解作者,知遇读者,实属不易。

六十年,一个甲子已过,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字节都变得跳动起来的年代,还是要用好本身的优势,多出好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同时也要更好地在坚守中创新,转变、融合、变迁,以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这几年在马主任带领下,编辑部全体已做许多尝试和改变,特别是在与“上海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协会”的合作体验,感觉尤其深刻,2019年期刊在行业协会挂牌“上海学术工作站”使得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共有181位成员,其中编委86位,青年编委95位,记得多年前在深圳召开的编委会议上,我提出二点建议,一是重视刊物的“专题综述”文章的质和量,二是培养年轻人加入到编委会行列,最好是在我们这个领域培养自己的院士,也是提高期刊的份量,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第一个建议我们已经在做了,第二个建议寄希望于新一届编委会,尤其是青年编委们一起努力。

要说的很多,真说不完,衷心祝贺《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创刊六十周年,同时衷心祝愿《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百尺竿头,更上层楼,越办越好,成为物料搬运行业的百年品牌期刊。

尹军琪《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北京伍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的第一篇论文

欣闻《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创刊60周年,作为一位读者、作者和编委会成员,我感慨万千。回忆自己走过的几十年的人生道路,这本杂志与我无疑是渊源深厚的。杂志马超主任嘱我写一段话用于纪念,我沉思之下,想起了自己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历程。往事历历在目,相信许多人与我有相似的经历,故有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强烈愿望。

1987年,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起所工作,一开始就加入到国家《七五》重大攻关课题-《桥式起重机CAD》项目组工作。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同项目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行业顶尖的起重机和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使得我有幸在刚走入社会时,就有一个很高的起点。1988年,原机械工业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青年论文大赛,在同事许君的建议下,我与王恒、许君联合报名参赛,三人结合当时的研究项目,由我主笔撰写了《用二次惩罚法进行A型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优化设计》一文参赛,最后这篇论文幸运地获得了大赛的特等奖。获奖后不久,时任《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会主任的张遐年老先生专门打电话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他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在杂志上发表。当时我比较迟疑,担心文章达不到杂志发表的水平。张老说,既然在部里能获奖,就说明文章是有水平的,只是要按照杂志的要求做一些修改即可。他随即给我讲了文章写作的具体要求,并拿出一份杂志的样稿给我参考。我既兴奋又忐忑,回去后就抓紧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主要是格式要求和字数要求,因为原文内容较多,还要做一些删减。那时因为没有计算机排版,论文要靠手写,所以时间要得比较多。我修改完成并重新誊好以后,送给了张老。大约过了半个月,张老约我过去谈谈,我于是又去了他的办公室。他把那份论文原稿递给了我,我一看,天啊!稿子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红色的修改意见,几乎每句话都要修改。整个论文有一万多字,他改了的地方加起来足有一多半。我的脸刹时红了,心里很紧张。张老从头到尾给我讲了一个多小时,期间还不时告诉我科技论文要如何用词,公式符号要如何规范书写,等等。完了以后,他要求我重新整理一遍。我把修改整理好的稿件再次誊写清楚,然后送给了他。又过了很久,张老叫我再过去一次,这次论文又重新改了一遍,虽然修改的地方少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他每处都耐心地与我讲解和讨论,有些地方他看不太懂,也问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后来论文又修改了一遍。前后三次大的修改,给我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打击,我担心自己不是写文章的料。但是到了1989年6月,论文终于出来了,并且被安排在杂志的第一篇位置。看到自己第一篇正式论文发表,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以前的心理阴影一扫而空。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老经常鼓励我写论文,我早期发表在《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的多篇论文,几乎都经过张老的严格审查和亲自修改润色。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起重所,像张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当时的总工虞和谦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与张老一样,学识渊博,思维谨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我的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研究报告,得到了他的多次指点和修改,并多次单独得到他的教诲。所有这些,使我受益终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虽然不是什么高徒,但我接触到的许多老一辈专家们,的确担得起名师的荣誉。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与他们的教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起重运输机械》杂志已经创刊60周年,作为我国物料搬运领域的核心期刊,在行业内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我年轻时非常崇拜的刊物,不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慢慢陪同杂志一起成长。我在杂志上发表了很多论文,1999年,我更是荣幸的担任杂志的编委。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不再担任编委,但到了2021年,在杂志马超主任的邀请下,我再一次成为编委成员,这是我一生的荣耀。在此,我衷心祝福《起重运输机械》杂志越办越好,成为一代又一代起重运输机械领域年轻人成长的指路明灯,期望成为百年期刊,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编委期刊论文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