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343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常见病,是由颈神经根受压所致,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影响[1]。现代医学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和保守治疗两大类,前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临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颈椎牵引、运动疗法等是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案,不同方法各有其治疗效果,但效果并不显著[2]。中医认为CSR是由气血瘀阻、经脉痹阻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疏通经脉。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作用。桃红四物汤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具有活血化瘀之效。鉴于此,本文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CSR的具体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CSR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4.15±2.54)岁;体重指数17~28,平均体重指数22.53±0.89;病程1~9年,平均病程(4.12±0.54)年。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4.18±2.51)岁;体重指数18~27,平均体重指数22.49±0.90;病程2~8年,平均病程(4.09±0.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3]中的诊断标准:臂丛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CT或MRI显示神经根受压;伴有颈肩部酸痛、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木等典型根性症状。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瘀血阻滞的诊断标准:关节刺痛,关节畸形,痛处固定,面色晦暗,活动不利;唇舌紫暗,脉细涩或沉。
1.3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35~80岁;语言、认知功能正常,不影响正常交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药物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伴有颈椎肿瘤、椎管狭窄症者;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1)超短波电疗: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肢上臂与颈后安置电极,设置功率200~300W,频率40MHz,10~20min/次,1次/d;(2)中频脉冲电治疗:取患者卧位,于患者颈椎两侧安置橡胶极板,覆盖沙包,设置频率2~6kHz,以患者耐受为宜,1次/d;(3)运动疗法:要求患者每日反复练习颈椎屈、伸、旋转运动,以患者耐受为宜;(4)牵引:患者取坐位,颈椎前屈20°,采用多功能牵引机牵引治疗,四头带颅骨牵引,首重为自身体重的7.00%,逐渐增加,20min/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1)加味桃红四物汤:当归、熟地各15g,川芎、葛根、白芍、红花各10g,桃仁9g,全蝎6g,蜈蚣2条。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2)针灸:取肩中俞、肩外俞、风池、颈部夹脊、曲池、肩贞、外关、手三里、合谷穴,常规消毒,采用0.30mm×40mm毫针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颈椎病临床量表(CASCS)[5]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估,包含社会适应能力、临床症状积分、临床体征积分、生活及工作4个方面,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病情越轻。(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估,评分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由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评估。(3)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7]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进行评估,包含工作、注意力、疼痛程度等10项,每项0~5分,总分值为0~50分,颈椎功能与评分呈负相关。(4)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腹泻、乏力等)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X线显示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显效:X线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X线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麻木、疼痛等症状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方法: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关节刺痛、关节畸形、痛处固定、面色晦暗、活动不利5项症状进行评价,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总分值0~15分。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χ2=4.100,P=0.04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程度和颈椎功能比较 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ASCS、VAS和NDI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305>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随着现代工作、生活方式改变及电子产品的应用,CSR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及低龄化。CSR发病机制复杂,与氧自由基、压迫因素、颈椎退变、自身免疫力等均有关。祖国医学将该病归属于“骨痹”、“颈项强”等范畴,《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感受风寒邪,则项强。”《医宗金鉴》中记载:“因挫闪……而项强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阴痹者,腰脊头项痛,……病本于肾”。阐述该病主要是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入侵,或久坐劳损、扭挫外伤等,致颈部气血不和,经脉闭阻,气滞血瘀,经脉失养,不通则见颈部疼痛、僵硬。
CSR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为扭挫损伤、风寒湿邪、久劳伤筋,治疗应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驱寒除湿、舒筋通络为原则。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在CSR患者中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病情和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加味桃红四物汤中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熟地补肝益肾、补血滋阴;白芍濡养经脉、养血敛阴;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葛根升阳解肌、通经活络;全蝎、蜈蚣熄风解痉。诸药配伍,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寒祛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葛根、红花、川芎能够扩张椎动脉,松弛血管平滑肌;熟地、当归、白芍能够改善椎动脉受压所致的血流不畅,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8]。针灸通过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刺激,可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选取肩中俞、肩外俞、风池、颈部夹脊、曲池、肩贞、合谷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其中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之会,具有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颈部夹脊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之间,具有调和阴阳、填精壮骨、舒经活络之效;肩中俞、手三里、肩贞穴可活络止痛;肩外俞可祛风止痛、舒筋活络;曲池可调节脏腑气机;合谷有通经活经、镇静止痛之功;外关可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穴可缓解局部机械压迫,促进血液循环;针刺颈部夹脊穴位可促进炎症和水肿吸收,扩张颈部血管[9-10]。加味桃红四物汤与针灸联合治疗,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增效,促进病情、疼痛的缓解及颈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CSR患者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对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病情和颈椎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