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提升效果的研究

2022-03-04 03:40张军张业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运动儿童能力

张军 张业辉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目前,我国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失调严重的患儿在生活、运动、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会受到极大阻碍。随着我国学者对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深入,融合感觉统合理论的运动疗法对感觉统合失调症有可观的疗效。该文整理了有关体育运动对改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文献资料,总结目前运动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现状,为运动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1 关于感觉统合

1.1 感觉统合理论的提出

“感觉统合”一词最早由英国著名生理学家Sherrington C.S(1906)和Lashley K.S(1960)提出。之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Jean Aryes(1972)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躯体的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信号,经大脑不同部位的加工处理后,在中枢系统形成有效的组合,使个体和谐地完成对刺激的反应行为[1]。其中,感觉是指要进入大脑的所有感觉输入(如视、听、触、痛、平衡、本体感等);统合是将必要的感觉信息进行接收分类的过程,是个体对自己躯体和环境的神经作用过程[2]。

感觉统合理论认为,身体对环境所做的任何反应都是以感觉输入为前提,而反应的形式、程度等则与大脑的统合作用有关。这一理论在儿童的前10 年具有重要意义[3],此时的儿童神经系统具有较强可塑性,是感觉统合能力锻炼和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最佳时期。

1.2 感觉统合失调

1.2.1 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

当个体无法将环境中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机体协调运作能力受到影响,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包括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语言障碍5个方面[4]。

1.2.2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因可能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变动中,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逐渐在发展;从受孕到分娩的一些不利因素(母避孕药失败、妊娠期感染、分娩时并发症、过期产)易引起感觉统合失调;出生时的某些不良因素,如低体重、窒息会导致脑损伤,还会影响发育的正常顺序;父母亲的情况,如双方的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教育方式等也是引发感统失调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现代都市化的生活和小家庭制度,儿童的活动空间和范围缩小了,缺少与伙伴的玩耍嬉闹,同时活动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儿童接受外界的刺激减少[5]。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孩子过早接触智能设备且家长缺乏看管,会严重损害视力,造成诸多健康问题。

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临床上有如下表现。(1)前庭平衡障碍:患儿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跌倒、易疲劳、无法判断距离和方向等。(2)触觉防御障碍:分为防御过度和防御过弱。防御过度的患儿表现出对他人肢体接触的反抗,对理发、剪指甲、洗澡等行为的敏感,攻击性强。防御过弱的患儿会表现出缠人、寻求肢体接触、动作不灵活、学习障碍等。(3)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患儿会表现出肢体动作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差、口吃等。(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患儿表现出方向感较差、分不清左右等。(5)视听语言障碍:患儿在阅读时,会表现出跳字、窜行,做事粗心,易遗忘或丢东西,与人交流不畅、答非所问、口吃,语言发展迟缓等。

感觉统合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有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无法发展。感统失调现象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痊愈,若不及时得到纠正,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学习成绩落后,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1.2.3 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

根据近年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且发生率较高。2020 年,李慧敏对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路第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失调发生率为24%[6]。陈力杨、游月媛和陈润对四川省农村地区学龄期儿童的调查表明,在830名有效调查对象中,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29.52%,其中轻度失调检出率为20.72%,中度失调检出率为6.27%,重度失调检出率为2.53%[7]。而在1999 年,闫承生、裴菊英等人对华北制药厂子弟小学1~5年级智力正常的小学生的调查表明,6~11 岁各年龄段失调总发生率为27.30%[8]。王香云、黄超全等人对长沙市城区6~7岁正常学龄儿童的调查表明,471名学生中有165例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发生率为35.03%[9]。且男童的检出率普遍高于女童。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仍然较为严重。

1.3 感觉统合能力

根据感觉统合理论,该文对感觉统合能力的解释:大脑不同部位对感觉器官输入的刺激信息进行相应加工处理,形成统一的认知,指导机体做出适应性行为的能力,包括前庭平衡能力、触觉防御能力、本体感觉能力和学习能力4个方面。

2 感觉统合训练与体育运动

2.1 感觉统合训练

2.1.1 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

根据Aryes 博士创导的训练方法,经诊断需要,进行感统训练的儿童,在训练人员的帮助下,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吊缆、滑板、平衡台、蹦床、大笼球等训练器械给儿童提供不同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有效地综合分析,指导机体做出合理反应,达到干预某些疾病或改善不良症状等相应目的的训练方法。

2.1.2 感觉统合训练基本情况

需接受训练干预的儿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专业机构,训练前由父母填写相关检查表,经专业人员处理后,实施训练干预。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干预的最佳年龄区间在4~12 岁,一般每次训练时间1~2h,每周2 次以上,20 次为一疗程[10]。失调程度或类型不同,所需训练时长也不一样,一般持续6 个月及以上,每3 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以做调整[11],重度患儿可能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

除了专业机构,一些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在体育课中也融入了感觉统合训练相关内容。父母也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游戏,来促进他们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2.1.3 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和器材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是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工具,器材的质量和使用方法能直接影响训练效果。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为前庭觉、触觉和本体感觉的训练,不同训练内容都有相应的器具,如训练前庭平衡觉时,使用到的器材有滑梯、蹦床、平衡木、圆筒、秋千等;训练触觉刺激时,会使用触觉球、触觉刷、大笼球、吊缆摇篮等;训练本体感觉时,会用到踩踏车、平衡板、独角椅等训练器材。在训练时,同一训练器材的效能并非唯一的,依使用方法的变化可锻炼到多种能力,且多种器材常常搭配使用。

2.1.4 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受个体差异、失调程度、外部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特殊儿童或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经过一定疗程的训练后,症状均能得到良好的改善。2021年胡红梅和薛秋对30名8~12岁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进行3 个疗程的感觉统合训练,测试显效率达到93%[12]。一些最新的研究均支持感觉统合训练与其他疗法共同使用,可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问题行为或某些疾病的改善效果更佳。

2.1.5 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内容,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原则[13]。

(1)游戏性

孩子天生喜欢玩耍,同时他们也需要玩耍。这种寓训练于游戏的方式,能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在游戏中,大脑在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刺激信息的同时,还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促使自身更具有可塑性,指导机体更灵活处理任务。

(2)趣味性

趣味是孩子从事一项活动的动力源泉。整洁舒适的训练场地、花样的训练器械、新奇有趣的练习方法、成功的体验、他人的赞扬鼓励等对孩子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主动性得到增强,各种刺激在有趣的练习中不断地被大脑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3)安全性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加上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安全是第一位的。训练器械要定期检查,训练环境要保证卫生,训练时要做好安全防护。

(4)科学性

训练的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恰当,训练方式多元化,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强度,训练中注意观察,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此外,父母的配合也是训练干预重要的一环,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解释好相关工作,建立起失调康复的良好循环。

2.2 不同运动项目对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

2.2.1 文献的检索与纳入标准

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工作,均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以“感觉统合能力”为主题,并含“体育”关键词,检索到92 篇文献。为探究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该文以研究对象是12岁以下儿童,干预手段是体育运动,干预目标是感觉统合能力,且是学位论文作为条件,最终手动筛选出12 篇相关文献。

2.2.2 不同运动项目的实验情况

如表1 所示[14-25],研究的运动项目以技能主导类居多,武术项目有4篇,体操1篇,恰恰舞1篇,占该调查数量的50%;球类的研究从数量上和种类上均较少,只有2篇,分别是小篮球和球类组合。

表1 不同运动项目实验情况

从实验对象的年龄上看,基本覆盖了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小为3岁,最大约9岁;研究对象中并没有研究涉及10~12 岁的学生,对该年龄段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每次训练的时长、上课的频率和实验的周期都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从每课时长上看,仅有4门课程达到1h及以上;上课的频率均在2次及以上;实验周期最少的2 门课程,出现在小篮球(8周)和专项体育训练中(9周)。

2.2.3 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

从表2 来看,多数运动项目都可有效改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但改善的维度各有不同。其中,改善效果最好的项目是花样跳绳,在4 个维度上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且作为一种简单易行,受场地或器材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项目,宜进行推广。另外,多数运动都可在3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效果,但专项体育训练与武术操例外,仅在2个维度上有所改善。

表2 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情况

在运动训练领域,训练的方法、手段、频率、投入的时间等因素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的一部分,但这并不适用于以改善感觉统合能力为目标的体育活动。结合表1来看,上课的时长、频率和周期似乎并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前庭功能、触觉功能和本体感觉3个维度,对训练的科目和条件敏感性不一,可能是主要原因,在专项体育训练的研究中,触觉功能经过5 周训练便效果显著,前庭功能则在第9 周显效,本体感觉改善效果不显著(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练习内容也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在武术项目中,五步拳和初级长拳第三路上课的频率相同,五步拳的每课时长和实验周期都低于初级长拳第三路,但五步拳对感觉统合能力3 个维度上的改善效果更优。体适能训练的研究有两项,一个是选取部分体适能训练内容与正常活动做对比,另一个是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体适能训练和单纯体适能训练做对比。结果显示,融合感觉统合理论的体适能训练,在3个维度上的表现更优。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项目对感觉统合能力的4 个维度各有侧重,且需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长和频率才能表现出改善效果。融合感觉统合理论的运动,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提升效果,要优于单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或体育运动。因此,应鼓励儿童多参与体育锻炼,多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身体和心理上的强力保障。

2.3 感觉统合训练与身体素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身体素质具有相关性,感觉统合能力提升的同时,身体素质也可以得到发展;反过来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可以使感觉统合能力得到发展。成丽通过研究,认为本体感统失调与速度、力量、灵敏等7项身体素质有显著正相关[26]。陈国庆通过提高儿童的协调能力,发现对感觉统合能力也有促进效果[27]。高波在研究中选取了50m、1min跳绳、坐位体前屈与立定跳远4项指标,结果显示速度、协调性和爆发力素质的改善有显著效果[28];王梓楠选取了10m×2 往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网球投掷、走平衡木和坐位体前屈6 项指标,结果显示速度、力量、灵敏和平衡素质都得到了提升[29];王梦花选取立定跳远、50m 跑、坐位体前屈、跳绳和闭眼单脚站立,结果显示爆发力、协调素质和平衡素质改善显著[30];张丁选取5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跳绳,结果显示爆发力与协调素质提升效果显著[31]。但4 项研究一致表明,感统训练对柔韧素质的提升帮助较小。

3 结语

目前,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较为严峻,民众缺少对于感觉统合概念的了解。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与机体免疫力,也可以改善感统失调,鼓励儿童参与多种体育运动,是解决儿童行为或心理等问题的好方法,应加强青少年儿童体育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但关于体育运动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关于体育运动改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机理、操作方法等问题尚不清楚,宜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儿童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不正经运动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