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韶华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我国总体的经济生产之中,农作物的生产经济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农作物的实际产量与质量也会对十几亿人口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农作物而言,对于其生产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部分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够做好对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需要重点的关注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因为病虫害会对农作物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全年颗粒无收,并且气象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病虫害。所以,本文在了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气象条件对于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进行主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从而在今后的生产中能够关注气象条件带来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气象条件;农作物;病虫害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大,再加上气候条件多变,所以出现自然灾害的频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农业生产本身会面临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病虫害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考虑到病虫害本身的种类较多,其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防治,就会导致灾害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病虫害本身的特点在于迁徙性与流行性,其具体的发生和流行都和气候条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气候条件对于病虫害的影响程度。
1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对于农作物病害(整体展示见图1所示)而言,因为病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病害,这样就会在农作物植株上出现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进而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机体;虫害主要是针对部分以农作物为食的昆虫,其本身会直接对农作物的根、茎、叶等带来破坏。基于实际的观察也可以知道,由于会在农作物的表面出现,这样就可以对于其出现的苗头加以观察,大部分昆虫都有自身的生长特性的存在,如果可以遵守基本的法则,就能够轻松的掌握其征兆,但是想要针对其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能够掌握其对应的数量,就需要结合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来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
1.1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特点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因为地域辽阔,再加上南北东西的实际跨度较大,其地貌地形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样就导致各个地区之间的气候条件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都会对农作物带来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其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就相关部门的具体统计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出现病虫害的植物种类已经超出2000种,其本身影响的种类较多,这样也使得带来的影响较大,并且呈现出暴发的态势。病虫害一旦发生,就会对农作物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直接出现绝收的情况,并且也会相对应的降低农产品的质量。通过相关学者的具体研究分析来看,病虫害的出现,一般都与气候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都是伴随着气象灾害发生的。所以,为了能够落实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需要将对应的气象变化的测量与分析工作加以落实,以此来实现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1]。
1.2 農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农作物的实际生长而言,因为不同的环境气候,其生长的速度以及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农作物本身的生长需要依靠充足的光照与水分、适度的温湿度环境,并且病虫害的产生也会对应的需要充足的光照,合适的温湿度以及水分。所以,在农作物的实际生长过程之中就很容易会出现病虫害,大部分的病虫害在这一气候条件下,就会对应的生长、扩散与繁衍,最终对农作物产生大面积的破坏。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加以分析,其主要表现在:
1.2.1 病虫害防治工作附带滋生病虫害的危险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之中,伴随着进一步推广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相对应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农作物生产的气候条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会出现气通条件较差、温湿度不够平衡等问题,久而久之,就会给病虫提供机会,并且也会导致病虫害传播速度的进一步加大,进而对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带来致命的破坏,甚至还会对消费者产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威胁。
1.2.2 防治中扩展了病虫害的种类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中,生物技术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在提升对应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对于防治病虫害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久而久之,病虫害的持续扩散就会对农作物的实际栽培产生直接的威胁。一旦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就会有新的病虫害出现,从而导致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2]。
1.2.3 农业生产环境为病虫提供过冬的场所
一直以来,病虫自身的生长与繁殖还需要适应的环境。如果天气条件较差,或者是存在严重的冰冻,那么就会导致病虫的繁殖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就是冬季杀死病虫的一大因素。不过,伴随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农业生产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并且与农作物种植相关联的温湿度以及生长周期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最终为病虫的实际生产提供了对应的场所。
2 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基于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来看,气象条件对于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影响,其主要是表现在光照以及风的影响、温度影响、湿度和降水量影响这几个方面,通过具体的分析,才能够将相应的影响因素理清楚,以便对今后的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光照以及风的影响
一般来说,光照时间与强度会对于昆虫与病菌的存活和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发病温度范围之中,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潜育期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的缩短,伴随着温湿度的增加,其对应的发病程度就会之间的加重。另外,基于药物的喷洒方面来分析,强烈的光照会导致药物挥发与分解速度的加快,这样会降低实际的药效时间,严重时还会对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新陈代谢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茎叶烧伤的问题出现。所以,一般在炎热的中午不建议施药,最佳的时间最好是能够选择在晴朗天气的上午或者是下午。在这一阶段的植株上方还有逆温层的存在,其实际的农药扩散量相对较小,这样就可以满足药效的有效提高,从而降低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可能性[3]。
风不仅会对真菌孢子的释放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制造出伤口,从而为病菌感染创造一定的条件,风雨交加还会进一步加剧病菌的实际传播和感染,同时风速的大小就会对应病虫的迁飞的位移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风对于施加药效果也会有着明显的影响,喷药的时候适合选择无风的天气来进行;在风小的时候,可以考虑到顺风或者是背风倒退来进行施药,这样就可以确保药剂直接喷洒到位,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药物对于人体代理的危害;当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因为出现了扩散与挥发的现象,这样也会出现药物浪费的问题,并且还可能会导致人畜中毒或者是农作物的药害。因此,在这一种天气下,就应该控制好药物的喷洒,如果存在急需的情况,就需要选择可湿性粉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因素产生的药物影响。
2.2 温度影响
在一定范围中,农作物害虫会快速生长,一般处于6~36℃。考虑到昆虫本身属于变温动物,基于这一区间进行分析,温度的逐渐升高,昆虫的体温也会对应的上升,身体之中的生理生化以及新陈代谢的反应速度都会逐渐的加快,这样就会让昆虫过快的生长,并且保持较高的生命活力,温度如果一直保持在这一区间,就会导致昆虫寿命被延长,并且繁殖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导致其数量的大量增加。如果温度特别高或者是特别低,那么就会对于昆虫的发育以及对应的繁殖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进而出现热死或者是冻死的问题。
2.3 湿度和降水量影响
如果降雨量较大,空气湿度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在棚内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大量的浇水会导致棚内空气湿度的进一步提高,再加上白天充足的光线,这样也会进一步升高棚内的温度。不难看出自然气候之间本身就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病虫害的种类相对较多,对于空气湿度的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大部分的害虫对于湿度的要求较高,在湿度相对偏低的环境下,其本身并不容易进行繁殖。在我国,一般是春夏两个季节的降雨量较多,并且空气湿度较大,所以气候温度偏高,这样就为绝大部分的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这个时候逐渐的加大病虫害数量,就会导致病虫害问题的滋生[4]。
3 基于气象因子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
农业本身的发展与气象条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农作物中发生的病虫害就可以通过利用对于气象因子的有效控制来加以防治。当然,为了能够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就要求能够对于气象因子出现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观察,基于气象预报作为控制病虫害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然后再进一步明确病虫害主要的防治办法、时间以及相应的次数。针对很大一部分昆虫而言,其生长都会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并且也必然会需求一定的气象条件,所以,只有能够观测气象的实际变化情况,就很容易能够预测到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类型。但是对应的数量这一方面却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测。目前,气象预测和之前相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几部空间,但是依旧无法实现长期的精准预测,相关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做好更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如,对于水稻的种植来说,其面临的病虫害主要是包含了二化螟与稻瘟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本身也是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相互的关联,所以,想要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就需要针对性的做好气象的预测工作。
3.1 二化螟的防治
对于二化螟(如图2所示)来说,其对于水稻产生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在初期的孵化阶段,幼虫本身对于水稻产生的侵蚀,这就要求能够利用农业技术来进行对应的防治处理。能够真正的提高水稻种植技术,能够做好对应的水肥管理,才能够实现水稻抗病能力的提高。在水稻收割的时候,需要做好冬耕与冬种的处理,避免水稻植株出现遗留坂田過冬的问题出现,同时种植者也需要在下一年水稻插秧之前就能够对应的进行翻挖晒田处理,这样就可以满足土壤之中水分的有效降低,以此来从根部消除病虫害的发生。
3.2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如图3所示)属于水稻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针对这一种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主要是要求了能够提升栽培技术,能够做好水稻种植密度的合理安排,一旦有染病植株的出现,就要求做好全面的清除处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的请款来做好对应的化学药剂的合理选择。同时,结合气象因子的实际影响,在具体的防治中,让化学药剂的使用能够更加贴合实际的需求,如,在稻瘟病防治中,在破口期可以选择常用的药剂与水相互的混合来进行喷雾防治,并且连续的进行3次防治处理,以此来保障稻瘟病的有效防范。
4 结语
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规模以及品种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同时,农作物本身面临病虫害的威胁概率也会持续的提升。针对农作物生产来说,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无疑就是一种灾难,轻则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经济效益,重则直接导致植物死亡,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所以,合理的研究气象条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之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同时也会减少病虫害对于农作物产生的威胁,以此来满足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丽英.不同农作物种植方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6):23-24.
[2]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监测预报研究取得进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4):93.
[3] 于艳秋.探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功效[J].农民致富之友,2019(9):86.
[4] 陈育民.佛山市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对策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