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阳市第九中学 张小红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开展法治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青少年法治教育实现了从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法制教育向培养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意识的法治教育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更是进一步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从而使中小学法治教育迎来重要的机遇期。
目前,高中阶段法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来完成。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知识,法治意识也由此形成和提升。然而,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课堂学习,还需要社会实践。单纯依靠课本学习,学生有时会感到单调,甚至觉得枯燥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引导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是摆在高中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有些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会穿插安排一些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德育工作涉及内容宽泛,所以尚未形成系统的针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实践策略。
当前,各高中学校大都建立了门类繁多的社团组织,并通过它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具有组织性强、方式灵活、成员参与度高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思政课教学所缺乏的,因此可以考虑将法治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从而增强法治的育人效果。本文将围绕这个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高中生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高中生社团的特点。
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意识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其种类繁多,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学习类社团。主要有:地理社、数学社、历史社、辩论社、英文影视赏析社、文学社、诗社等。参与这类社团的成员大都爱好学习,成绩较好,能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2)文艺类社团。主要有:管乐团、合唱团、雅苑古风社、广播站、汉服社、诗歌朗诵社、校园心理剧社、中国画工笔社、硬笔书法社、动漫社等。这类社团的成员往往思维活跃,善于交流沟通,有较强的感染力。
(3)体育类社团。主要有:篮球社、羽毛球社、足球社、武术社等。这类社团的成员往往执行能力强、酷爱体育锻炼。
(4)公益类社团。主要有:爱心社、绿色环保社、志愿服务社等。该类社团以服务社会、陶冶情操为宗旨,社团成员往往做事热心、责任感强。
从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角度出发,这些社团共同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活动开展方式灵活多样。社团活动既可以是讲座、报告、演讲、辩论,也可以是竞赛、演出、展示,还可以是各种社会组织举办的公益、服务、研学实践等。这一特点为社团活动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提供了可操作性。
(2)感染力强。学生们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组成社团,彼此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于是新的知识、思维、意识及行为方式等更容易在社团内部得到广泛传播。另外,众社团虽各具特色,但彼此之间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社团取得的活动成效,都会引起其他社团的关注与模仿,有些学生本身就参加多个社团,这也会进一步增强社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开展法治教育时,这一特点能够增强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在学生中的传播。
(3)组织性强。各社团的活动章程中大都规定了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团成员也都会自觉遵守社团的各项制度和规定。社团成员的组织纪律性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兴趣和志向,不需要过多的外部约束。因此,组织性强这一特点使得利用社团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成为可能。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并在社会各方的影响和启发下具备了一定的法治意识。但到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采取的是将法治内容融合在经济、政治等模块中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模式,因此学生接触不到系统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并且,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并不具备法律专业背景,因此他们只能凭借自身经验和对课本中法治知识的浅显理解开展教学,缺乏标准的教学流程。加之法治教育效果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判,所以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水平和程度如何,很多思政课教师并不清楚。为了正确把握高中生法律知识及法治意识的实际水平和现状,让广大思政课教师能够准确设计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
于是,笔者在两所高中学校开展了一次法治调查,调查对象为全体高一学生,共700余人。调查以问卷测评和个别访谈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中既有纯知识性的题目,也有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涉及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元素,比如,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学生需依靠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积累的法治知识以及朴素的法理对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最后,根据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来判断其法治知识的水平和法治意识的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法律知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法律现象用朴素的法理和道德标准去分析、判断。然而通过问卷,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内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在“情、理、法”的正确界定上还存在不少误区,这说明学生们对不同部门法的理念与规则的认识还比较单薄,有待提高。
利用高中生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宜安排在高一学年进行,主要原因是高一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最高。利用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知识部分侧重培养学生对法治的宏观了解,而实践活动的重点需放在让学生体验感悟法治的价值上,使其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感;其次,按照部门法的分类设计活动主题,在知识部分介绍基本的法律常识,在实践部分让学生体验感悟不同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比如民法的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刑法的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诉讼法的程序意识、终局意识等;最后,通过了解国际公约培养学生国家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
结合设定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各高中学校可以按以下流程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在利用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之前,应先对学校现有的社团数量、类型、活动规律、活跃程度等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设定的法治教育内容,分析利用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的可行性。
首次法治教育社团活动以“倡议”为宜,可以指定一个感染力较强的社团,比如演讲社、辩论社等,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发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倡议,并向其他同学宣传法治知识,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全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及法治意识状况,以便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活动内容。同时,在问卷中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将调查也变成一种学习过程。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为根据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然后,编制出一套富含法治知识的系列化社团活动,形成具体的、可执行的学年教育活动计划。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校内各社团的特点、文化和资金状况,比如,文科类社团活跃度强的学校可以重点开展模拟法庭辩论、法治演讲比赛、讲法律案例故事等方面的活动;社团艺术特色突出的学校,可以动员学生排演法治情景剧、举办法治宣传绘画展等;场地、资金条件充足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参观、研学活动等。
每次开展活动,都应尽可能地兼顾法治教育效果及主办社团的活动宗旨。比如开展法治内容的辩论赛时,既要选好辩题,让辩论内容聚焦到法治的内涵与精神上,又要精心安排辩论场地、规范辩论形式,体现社团活动的宗旨。每次活动结束后,可安排学生通过微信群、美篇、抖音等平台发布活动体验,加深他们对法治的理解,扩大活动影响。
最后,在学年结束时,可安排社团举办法治意识培养活动心得汇报演讲,或者参与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在线能力测评,以此检验活动的效果。
我们在三所高中学校开展了利用社团活动进行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工作。三所学校相互合作,按照时间顺序单独或联合开展了以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社团活动。
每项活动在指导老师辅导下,由各社团主办(个别活动需要学校介入)。各社团根据既定的法治教育目标,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比如:为促进学生学习法治知识、增强法治意识策划的活动有,“国家宪法日”公益宣传活动,法治主题绘画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法治价值的活动有,“增强法治意识,共圆法治梦想”倡议活动、辩论赛“苏格拉底是否应该越狱”、到城市管理局参观了解法治政府建设成就等;体验感悟不同部门法的原则和理念的活动有,“以案说法”故事沙龙、模拟法庭、去人民法院研学实践等。下面以倡议活动、辩论活动、研学实践活动为例,介绍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倡议活动由某校广播社和辩论社联合举办,它们共同对全校学生发起了“增强法治意识,共圆法治梦想”的倡议。在学校升旗仪式中,广播社成员代表在升旗仪式上声情并茂地向全体学生宣读了倡议书,动员他们积极尊法学法、自觉守法用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升旗仪式结束之后,他们还将倡议书张贴在校园各处,供其他同学阅读。通过这项活动,社团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学习法治知识、增强法治意识的召唤,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学习氛围,热身运动初见成效。
某校利用辩论社社团活动的优势,组织了以“苏格拉底是否应该越狱”为辩题的辩论赛活动。辩手们赛前积极查阅资料,赛时唇枪舌剑,赛后意犹未尽、继续切磋探讨。通过这一活动,无论是参加辩论的学生,还是观看辩论的学生,都深刻领悟了法治精神的内涵。
研学实践活动由三个学校联合举办,各社团的代表参加,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前往当地人民法院参观学习。社团代表们在法庭现场聆听了法官讲述的典型案例,了解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功能,参观了庭审现场,体验了法庭审判的各种流程。学生不但学习了法律知识,了解了司法程序,更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以及其崇尚公平、匡扶正义的精神内涵。活动结束后,社团代表们纷纷在微信群里留下了自己的感言,并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了美篇、抖音视频,写了感谢信,以此作为向法院指导法官的学习汇报和感谢。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开展法治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高中生的法治意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中生社团活动开展法治教育,能够明显增强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效果,对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领悟法治精神,有切实有效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也能提高其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该方法的实施、适用范围较广,在尊重各社团活动宗旨的基础上,设计好主题,由社团自主活动,既能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又能繁荣社团文化,一举两得。要使该方法成为一种易于操作的、可推广的育人方式,在策略上,如何系统设计活动内容和活动主题、如何发挥社团的整体功能辐射带动更多学生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