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霜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广受人们欢迎和青睐,这使得我国高校钢琴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从钢琴技术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角度来说,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秉持动态创新理念,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持续性、动态化地审视钢琴教学问题,分析问题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措施,以保持钢琴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高效性、教学计划的合理性,等等,进而推动钢琴教学的发展。
当前,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建构现代教育理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理念,其中对钢琴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有: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和建构知识。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指导者与引导者,负责建构教学情境、引入合作学习方式、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在规定情境下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积极探索知识内涵和应用方式,努力建构个人知识与能力体系。二是认知取向教育理念,主要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围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而形成多样化的观点,诸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等,均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诉求,并据此设计和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从而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主体—主导教育理念,是从主体教育理念和主导教育理念中延伸而来的,强调整合“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全面交流与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等意识和能力,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深入认知与娴熟应用。
现代教育理念内容多样、思路迥异,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征: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从学生实际学习、认知、实践水平的角度建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与学生基础的契合性。二是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综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独特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主动建构课程内容,从而在自主探索与建构过程中提升个人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及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三是强调教师的宏观设计、中观引导、微观激励作用,教师要秉持指导者与引导者角色,在宏观方面遵循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建构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与建构的教学方案,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核心依据;在中观方面注重推动整个教学方案实施,控制教学走向,引导学生按照预设方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微观方面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同时注重适时激励,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理念、浓厚热情、强烈兴趣参与课程学习。四是注重教学相长,强调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单向化的知识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个人进行学习、提升、积累、建构的过程,有利于自己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能够积累更多教学经验等,为自己将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方案奠定基础。
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取向教育理论,还是主体—主导教育理论,均强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理解与接受能力,从学生基础水平角度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能够顺利、高效认知和接受课程知识。这一认识充分肯定了学生个人能力、基础水平方面的差异,强调课程教学要因材施教。然而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存在明显的“一刀切”问题:一是面向所有学生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或者是粗略地制订提高学生钢琴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钢琴表演技能的目标,或者是提出要培养学生处理和演奏钢琴作品的能力,等等,但这些均忽略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就业取向等个性化特征。二是针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套课程教学知识,即围绕教学目标确定钢琴理论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体系,然后进行统一化的钢琴教学,这一做法的优势是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缺陷是忽略了学生个体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实践素养等方面的差异,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钢琴学习需求。三是针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或者是整体进行模仿训练,或者是整体表演特定钢琴作品,等等,这一做法忽视了学生差异化的学习特征,导致部分学生不适应、不理解、不接受,进而导致整个班级的钢琴学习质量参差不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取向教育理论、主体—主导教育理论等均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给予及时的辅助和引导,在互动、沟通、交流过程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当前,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着单向化知识传授问题,忽略学生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理解和应用知识,无法有效提高学生钢琴学习质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排斥、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未来继续参与钢琴学习和钢琴表演活动等。部分钢琴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主体内容与核心内涵的认识,仍然延续常规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思路,主要是根据个人的钢琴知识与技能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随后在课堂严格按照预先设置的内容和方案进行教学,即教师分析、讲解和演练,学生聆听、品味和模仿。教师讲解的内容类似于“标准答案”,学生只需要严格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和模仿即可,不需要思考和判断,更不需要进行延伸性的独立自主学习。学生由此失去了钢琴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变成了一台教师操控下的“机器”,停留在被动记忆、生硬掌握钢琴知识阶段,无法进行有效“消化”。
教师要想学生在钢琴演奏领域有所建树,就应在学生掌握钢琴基础理论与技能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使其能够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在行业中获得认可,进而扎根成长。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强调教师的宏观设计、中观引导、微观激励作用,除了要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习惯于进行灌输教育和机械训练,忽略了学生创新素养,造成学生仅仅是掌握了课堂知识,但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和表现,更无法凸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一是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建构课堂知识,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钢琴理论和技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形成钢琴知识的简单“转移”。二是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侧重于常规性、基础性的“演练与模仿”教学,即教师演示钢琴演奏技巧,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后,再通过大量重复的训练活动达到娴熟应用钢琴技巧的目的。但这一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辛苦的训练体验,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训练质量,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钢琴创新与创造能力。
钢琴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既要关注钢琴艺术发展现状与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同时又要深入挖掘学生基础水平与接受能力特征,据此设置钢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这就需要钢琴教师深刻认识到钢琴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推动钢琴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钢琴教学工作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钢琴教师缺乏钢琴教学改革的动力。部分钢琴教师将钢琴教学工作视为是一项按部就班完成的教学任务,个人只需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现教学事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用考虑学生钢琴知识的认知、内化和应用能力,更不用考虑学生的钢琴创新与创造素养,尤其是在缺乏外部监督、激励、指导机制的情况下,更影响钢琴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笔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钢琴教师也认识到教学改革工作的必要性,也明白钢琴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考虑到钢琴教学改革的工作量太大,投入的时间太多,而且学校又没有强制要求进行钢琴教学改革,因此也就失去了进行钢琴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而缺乏进行钢琴教学改革的动力成为了催生当前各类钢琴教学问题的核心原因。
钢琴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等,如果进行教学改革,就意味着要重设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等,工作量非常大,这导致部分钢琴教师望而却步。此外,由于钢琴教师早已习惯和熟悉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之中遵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钢琴教学,在没有外部压力、激励、指导的情况下,是很难改变钢琴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诸如部分钢琴教师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他们潜在地认为钢琴教学就是将钢琴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认真制订钢琴教学方案,学生要严格学习课程内容,甚至要学生标准化、规范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属于典型的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背离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开放性、互动性、激励性、教学相长性的思想。部分教师认为钢琴训练具有鲜明的技巧性特征,学生只有进行模仿训练、重复训练才能掌握这些技巧并熟练地加以应用,而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认知、建构知识的要求,也不符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钢琴教师死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自己的钢琴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
部分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研究过程中,也深入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知取向教育理念、主体—主导教育理念等的内涵和应用方式,也尝试着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但却普遍存在着无法灵活应用的问题。一是部分钢琴教师认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改革就是要加强钢琴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突出表现在要鼓励学生多发言,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给予点评和纠正,由此达到强化学生知识认知、理解与应用的目的。二是部分钢琴教师认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改革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学习机会,包括安排课下训练内容,组织钢琴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参加钢琴竞赛等,借此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钢琴技能应用与钢琴作品演奏能力。三是部分钢琴教师认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改革是要简单化地引入优秀钢琴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引领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这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革钢琴教学方式,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展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进而导致钢琴教学改革不仅无法及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反而还可能会丢失常规教学方式的核心价值与优势,最终导致诸多钢琴教学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弱化了钢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只有钢琴教师深刻认识到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秉持强烈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钢琴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钢琴教学改革。当下高校应自上而下地制订钢琴教学改革指导、激励与监评措施等,推动和刺激钢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一是高校要先制订钢琴教学改革措施,详细说明钢琴教学改革在适应钢琴技术升级、培养优质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的钢琴教学改革应遵从现代教育理念基本原则,制订明确的钢琴教学改革方案、时间计划、支持措施与监评机制等。这能促使钢琴教师将教学改革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提高重视度。二是学校要积极引入其他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的优秀钢琴教师、案例等,为本校钢琴教师的钢琴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使本校钢琴教师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与灵活应用方式,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钢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三是学校还可以组织专家团队、监评队伍,通过评估课程改革方案、研讨教学计划及随机听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形式调查评估钢琴教学改革成果,这一方面可以对钢琴教师形成督促,强化他们对钢琴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以使钢琴教学改革工作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取向教育理论、主体—主导教育理论等均强调教师要结合学生基础水平、认知与接受能力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即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钢琴具有鲜明的技巧性、艺术性特征,加之学生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就业兴趣等不一样,更是要求钢琴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钢琴教学效率,顺利地实现预期的钢琴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钢琴教师可以构建以小班和小组教学为主的因材施教模式。小班教学则是立足于当前高校钢琴专业普遍采用的小班教学模式,但改变了随机分班的设置方式,而是在开学后全面调查学生的钢琴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就业兴趣等,并据此设置相应的小班。钢琴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班的特征设置差异化的钢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等,以适应不同钢琴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满足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需求。钢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符合组员专业基础与接受能力特征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然后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进一步细化钢琴课程教学方式,增强钢琴教学的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常规钢琴教学存在的“一刀切”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钢琴教学质量和钢琴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改革应重点尝试的方法。
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是各种现代教育理念的一项基本共识,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颠覆。高校钢琴教师要积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营造新的钢琴教学生态。钢琴教师一方面要将学生定位为课堂主体,通过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建构、认知、应用知识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钢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则是要将自己确定为设计者、引导者、学习者,从宏观上设计钢琴课程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完成以探索、建构为主的钢琴学习,尤其是教师个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教学的控制者,还是一个学习者,要能够与学生协同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在帮助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同时,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人的钢琴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钢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探寻到学生主动探索和尝试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提供学习主题,鼓励学生在课下广泛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最后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讲授,教师给予及时的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钢琴学习兴趣,使其获得钢琴学习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钢琴知识的认知与应用。钢琴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钢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品味、处理和演奏一些钢琴作品,给予及时指导,以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特的个人演奏风格和专业优势。
现代教育理念涉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取向教育理论、主体—主导教育理论等,普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学习与接受能力,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教师的宏观设计、中观引导、微观激励作用,注重教学相长等,成为指导现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说,钢琴教学存在着“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案、单向化的钢琴知识传输、灌输教学与机械训练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钢琴教师缺乏进行钢琴教学改革的动力,加之他们深受钢琴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影响,无法灵活应用现代教育理念等。因此,高校应制订钢琴教学改革指导、激励与监评措施,构建以小班和小组为主的因材施教模式,鼓励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以改变钢琴教学现状,构建新的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