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振国
随着5G、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逐渐成熟,“元宇宙”在2021年迎来爆发点,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信息革命的载体”。元宇宙的发展为主流媒体的融媒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和更多发展路径,媒体应顺应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变革,通过元宇宙核心科技丰富自身内容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嫁接能力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文化传承、城市治理、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出自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可以理解为一个以数字技术为底层逻辑,人以完全独立的数字身份进行交互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世界。按照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的介绍,元宇宙不是我们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的互联网,它是一个我们参与的、可以置身其中的互联网。[1]
从概念到初建,元宇宙的发展从沉浸体验式设备切入。2016年3月,首款消费级VR 头显Oculus Rift 上市,索尼同年发售了PS VR。虽然当时的VR技术仍处于初级沉浸阶段,但这一年仍在市场上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高潮。2019年,随着VR/AR 技术的持续进步,Facebook 推出的头显设备Oculus Quest在体验感上大幅提升,2020年发布了Oculus Quest 2。不少人都认为Oculus Quest 2 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意义重大,它围绕视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配备了高通XR2 芯片、6GB 内存,屏幕改为LCD,分辨率和刷新率更高,硬件规格、体验感上都有了质的提升。在元宇宙初期这几年,硬件设备大多用于游戏体验,这也是元宇宙初期被人易混淆的部分,即“元宇宙=游戏”。元宇宙起源于游戏又超脱于游戏,两者确实在“以虚拟身份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中有些许相似,体验式设备让游戏的体验更加如身临其境,拥有更加真实顺畅的沉浸式体验。但是,用来进行感知交互的硬件设备,只能成为元宇宙构成元素的其中一部分,既能帮助公众进入虚拟空间,还有场景构建、身份系统、价值系统等构成元宇宙概念的有机整体。
2020年,疫情限制了人们在线下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的工作、社交、交互转移到线上,线上办公的需求迅速提升,这就为元宇宙带来了铺垫,虚拟空间比电脑、手机更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2021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在美国纽交所上市,Oculus Quest 2 的销量超过1000 万,Facebook 把公司名称改为“Meta”,元宇宙概念在公众视野中开始“爆炸”。英伟达、高通、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等国内外互联网新老势力接连入局,抢占新概念的先机。元宇宙也由硬件设备扩充到场景建设、价值体系中,场景也从游戏娱乐扩展到社交、办公、价值探索等多种应用。Facebook 公开表示自己要在未来5年内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并基于头显设备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会议软件。腾讯不仅投资了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还开始开发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应用,基于元宇宙的价值体系打造了区块链记账系统至信链、上线国内首个NFT 艺术品交易APP 幻核、推出虚拟人Siren 等。字节跳动投资有“中国版Roblox”之称的代码乾坤、收购VR 企业Pico、上线社交产品Pixsoul、投资AI 虚拟数字人李未可等,从硬件、游戏和社交三方面布局元宇宙。
经过近几年的积淀,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AR/VR 等技术已经到达一个奇点,在这个背景下,技术需要新场景,用户需要新体验。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媒体近年来也在进行融媒转型的创新实践,从数字化思维逐步转向数据化思维,更加重视技术与人的关系。[2]元宇宙以技术改变了人和世界的交互,已经在内容生产、用户感知、传播生态等维度赋能新闻传播升级,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媒转型的数字化速度。媒体应该解放思想、拥抱技术变化,紧跟信息发展节奏,适应互联网新的生态,以新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3]
第一,元宇宙科技应用于新闻生产环节,丰富内容形态。一直以来,从文字到视频,新闻传播通过不停迭代的表现形式尽可能地复原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从而与公众进行情绪交流。虽然目前已经进入移动视频化时代,但公众通过屏幕仍无法获得沉浸式的感受,更无法从触觉上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元宇宙在某种程度上开始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技术加强了信息感知、传输、显示等领域,将虚拟沉浸式体验用到新闻报道的生产环节中,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现场感。BBC 于2016年通过VR 技术制作了一部虚拟现实交融的纪录片《复活节起义:抗议者之声》,观看者可以用沉浸式的体验去感受当时的战争现场,仿佛身在战争现场。[4]通过元宇宙的技术赋能,公众能在一个更沉浸的环境中身处新闻事件中,通过多种感官来实地感受事件本身。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通过虚拟空间打造了一个虚拟演播室,主持人带领用户在虚拟空间进行沟通,可以随讨论的主题随时切换场景,可以“坐”在人民大会堂沉浸式听两会,还可以摆脱空间的限制,与全国人大代表在虚拟空间里进行访谈。新华社在全国两会期间还推出首个沉浸式融屏访谈,运用XR 等创新技术将中国空间站搬进演播室,主持人与中国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实现 “面对面交谈”; 推出5G 全息异地同屏访谈,实现线下多地和线上虚拟空间同屏云访谈。
第二,虚拟数字人提升流程效能,创新媒体交互形式。虚拟人是元宇宙的基础生命形态,随着虚拟技术的仿真效果日趋成熟,虚拟人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逐渐被应用到目前的新闻报道中,用于丰富内容创作手段。2020年5月21日,搜狗联合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个3D AI 合成主播“新小微”。这位虚拟主播不仅表情生动、语速自然,关键在于效率高、零出错、全天在线、可以随时切换场景、一秒换装,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记者释放精力,让记者可以挖掘更多深度报道。目前,以央视为代表的多家媒体均已开发出虚拟数字人,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数字主持人“时间小妮”、新华社的“小诤”、湖南卫视的“小漾”,她们多体现在出镜主持、采访、直播等场景。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基于央视频平台推出首个超仿真主播“AI 王冠”,AI 主播一人可以完成整个报道组的工作,包括数据收集、趋势研判、可视化包装、出镜播报等流程。虚拟人的形式从卡通萌宠,到真身复刻、写实、超写实,算力成本在逐步递增,而虚拟人不仅像真人一样真假难辨,连微表情都会进行智能化匹配,还具有拟人化的思维和感知。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虚拟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虚拟人物角色造型中,虚拟主播占比60%,虚拟主持人占比50.1%。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数字人的场景会更加丰富,虚拟数字人的商业价值也会不断释放。[5]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媒介的作用正在完成一个从给予认知到给予体验的过程,元宇宙这个目标一经确立,对传播技术、传播形态、传播方法甚至传播效果,都能起到一个定向作用。[6]相信在未来,传播会从单向输入式转为互动沉浸式,媒体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刻新闻事件现场,让用户“走”进虚拟空间里的事件现场,从单方面的接收信息转为自由体验。这就要求媒体在专注提升内容质量的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新数字技术在生产传播领域里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元宇宙场景搭建、价值体系的逐渐成熟,在我国现阶段,元宇宙已经出现了与其他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文旅文创领域,元宇宙为其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媒体通过数字创意、资源嫁接、技术共建等形式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扩宽文化创意产业边界,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历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文创新业态迅速发展。数字藏品,原指NFT,即Non-Fungible Token,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非同质化代币”,可以理解为元宇宙里记录价值交换的系统。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 版》分析,数字藏品基于稀缺属性而对大众来说具有价值储藏的驱动因素,艺术类数字藏品基于艺术属性使大众形成人文认同。[7]不少数字藏品作为区块链游戏内的数字资产,这类数字藏品更多的价值在于生产要素配置。而大部分对数字藏品的需求是基于对某一IP 或身份的认同,所以数字藏品也展现出社交货币属性。基于以上几点,国内外数字藏品领域呈爆炸式增长,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布局数字藏品,比如蚂蚁、腾讯。国内包括故宫、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在内的机构先后推出了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如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等。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大众会产生一种“历史文物在区块链里被永久保存下来”的感觉,且对其的拥有感使用户易感受一种成就感。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其研究报告《区块链技术激活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中指出,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形态,不仅使文化遗产在新的数字时代“活起来”,也能让它们在年轻人中“火起来”,成为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除了历史文物,图片、视频等形式也被用在了数字藏品中,形成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对历史文化、城市名片进行了创新化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自身具备的内容创作优势和传播优势,可以放大其传播效果。2021年,《华商报》通过数字藏品交易平台Hi 元宇宙发行了以“牵手你最爱的西安”为主题的新闻图片式数字藏品,图片中精选了过去一年西安的真实照片,数字藏品为免费领取形式,创新了城市形象传播方式。
以元宇宙推动文旅融合、文化传承的第二种方式,是基于AR/VR、数字孪生等技术重现历史文化虚拟场景,让大众感受到一种创新的历史文化传播方式,沉浸式地感受到“时空穿梭”的感觉。这种方式结合元宇宙的创作者经济对场景进行共建,不仅能提高年轻人群的文化自信,对线下经济也有辐射效应。在这种模式中,不仅需要媒体发挥其内容创作、传播渠道、用户群体优势,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市场中,实现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功能的延伸。2022年,河南省委将“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列进全省工作“十大战略”中,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传承,《大河报》联合开封开始共建“宋·元宇宙”,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为背景,以引领雅学风尚的宋朝为载体,通过3D 扫描和数据孪生技术建造一个宋朝开封城的虚拟场景。基于对古建筑的精确建模,宋·元宇宙设有泉州进奏院、宣和画院、徽宗严选、双龙巷、宫廷造办五大板块,用户在宋·元宇宙可以实现逛街购物、交流看展、工作交流、娱乐休闲等生活交互。宋·元宇宙将虚拟场景搭建和数字藏品进行结合,将开封博物馆的文物铸造成数字藏品进行发售,同时首创“建造级数字藏品”概念,建造级数字藏品既作为宋·元宇宙虚拟场景的“入门通证”、创作者进行虚拟场景共同创作的“入场门票”,同时也成为宋·元宇宙里的建筑资产。
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信息革命的载体,其应用不只是社交和游戏,其核心技术可赋能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生产力进行变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帮助区域实现“换道领跑”。在这个板块中,媒体要认清角色定位,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进行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功能的延伸,从传播职能延伸向公共服务职能更大化地延伸。
元宇宙的AR/VR 技术、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等技术可以克服线下的时空、区域、语言等障碍,提升城市治理的高效性和智慧性。目前,元宇宙在城市治理领域多用于政务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领域,AR/VR、数字人等技术可以提升人与城市的交互,实现全新的交互,在更智能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提升体验感。[8]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的 《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年度)》,从技术层面看,虚拟数字人可以理解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技术、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等聚合科技创设,并具有“人”的外观、行为甚至思想(价值观)的可交互的虚拟形象。[9]当数字人取代现在城市中应用的“政务大厅”“政务服务平台”后,可以极大地提升政务服务的沟通效果和办事效率。元宇宙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在元宇宙里建造一个虚拟的数字化城市,城市治理各板块的数据完全贯通,构建出一个城市数字信息模型,通过数据实时监测和模型测算,可以对城市规划、管理应急等方面进行模拟监测。如道路交通监测、轨道交通、防汛排污系统、环保系统、应急系统等,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测海量数据,提升各板块效率,提前预判到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可以在虚拟城市系统中进行规划、测试,通过在虚拟城市里的模拟运行,来提升城市规划精准度,提高城市整体决策能力。2021年,韩国首尔市政府发布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宣布从2022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到2023年,首尔还计划创设虚拟服务平台“元宇宙120 中心”,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与虚拟公务员进行交流。
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10%。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增长点,成为政府积极布局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地区政府开始抢占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通过变换赛道实现优势再造。2021年年底,杭州成立元宇宙专委会,随后印发《关于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未来产业发展体系中将元宇宙列为重点领域。上海发布《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探索行业应用。2022年,多地将元宇宙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市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要加快壮大数字产业,推动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地理空间信息、量子科技等与实体经济融合;成都市提出,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主动抢占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未来赛道;合肥市提出,未来5年,合肥市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瞄准元宇宙、超导技术、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尖端技术、高端产品。除此以外,不少区域密集出台了涉及原宇宙、区块链的相关政策。2022年1月,无锡市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元宇宙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注重应用引领和场景驱动相融合,推动元宇宙技术在多领域深度应用;推动元宇宙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各主体协同发展,加快元宇宙与集成电路、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发展。被称为“广州经济第一区”的天河区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区域性元宇宙产业智库——粤港澳元宇宙智库,并随之成立了广州市数字经济协会元宇宙专委会,下一步将依托自身优势布局元宇宙产业。
宇宙的时空拓展性、人机融生性和经济增值性的特点,可以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进行结合。在农业领域,元宇宙可以重点从流通环节解决高流通成本问题。在建筑、制造、工业领域,元宇宙可以重点从生产环节,展现建筑3D 空间,通过虚拟场景展示研发生产场景,实现跨空间的人机互动、同步协作,甚至可以有虚拟工人进行业务操作,特别是在高危地区的人工勘测。在教育领域,元宇宙可以摆脱行业对线下场景的依赖,实现虚拟课堂、虚拟博物馆,或者回到历史事件中,实现场景仿真。在医疗领域,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跨越空间的医生问诊,脑机接口可应用于医疗康复,为伤残人士、自闭症患者等带来数字治疗手段。在会展等领域,元宇宙可以将会展、培训、论坛等人流密集型活动搬到虚拟空间中,摆脱目前疫情对线下场景的限制。[10]
目前,元宇宙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的结合仍在初期,虽然多地已有想法和初步动作,但最终仍需将概念落实到具体产业中。新兴产业从概念萌芽到成熟应用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更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做好“资源桥梁”“沟通桥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更细分的服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引入产业协会、外部专家、咨询公司等力量,形成专家智库,扶持培育本地元宇宙产业发展;第二,联动国内头部科技力量、资金力量等,优化本地元宇宙产业生态;第三,做好元宇宙的舆论传播,引领公众正确理性看待元宇宙的发展;第四,进行资源嫁接,通过举办行业交流活动等在线上线下做好“桥梁”服务。目前,《大河报》通过人设“元气邻妹妹”和栏目《元宇宙情报局》的方式逐步打造“元媒体”形态,为民众进行正向元宇宙知识科普,助力元宇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此以外,《大河报》还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联动了来自北京、广东等地的专家和科技力量,以数字人为切入口,为当地多地市提供产业对接,以帮助各地实现产业落地。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会继续向数字化、虚拟化迈进。参考互联网的发展,元宇宙从概念产生到应用繁荣,现在还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产业生态、法律监管等问题也需进一步完善。[11]作为数字经济中重要的形态,元宇宙势必会在推动数字经济繁荣、智慧城市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元宇宙会越来越多元,会带来生产关系的新一轮变革,也会带来行业颠覆、新的就业雇佣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媒体需要持续拓宽边界,重视技术发展,优化内容生产传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数字技术能力,推动元宇宙更有序健康地发展,为自身融媒转型寻找更多增量空间,才能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