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构建

2022-03-03 03:16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刘文习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师应道德法治

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刘文习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驱动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教师应坚持生本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法治意识、创新能力、文化自觉、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强化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学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情境

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教学的构建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体验,结合其实际生活设计教学情境,促使他们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熏陶。

第一,合理选择生活素材构建情境,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现实生活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在生本课堂上,教师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引导他们在生活的启发下思考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对发展其核心素养极为重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突破教材,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以“增强生命的韧性”这节课为例,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脸上开始长痘痘,而他们的“爱美之心”也逐渐强烈,面对脸上的痘痘十分苦恼,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对此,教师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并形成情境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表达和讨论,使学生在倾诉苦恼的同时思考如何面对生命不同阶段遇到的挫折和困境。如此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生活情境引导下认识到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结合生活热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根据学科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内外形势。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热点问题,且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象,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在课堂上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挖掘热点背后所渗透的价值观念,进而从规范学生行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塑造其健康行为。

第三,利用生活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探究体验。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是获取认知的根本途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不仅体现在理论学习方面,更体现在实践探究方面。对此,教师应当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成长。以“维护秩序”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公共生活,调查交通规则的落实情况,以及违反交通规则的惩罚;调查人们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分析在早晚高峰时期维护交通秩序的方法等。如此,则可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强化学生对规则的认识,提高其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意识。

二、强化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是核心素养教学的对象,也是生本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并实现自我发展,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学引导中发现自身的学习需求,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动地认识、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上,教师应从以下三点展开教学设计。

第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最终切实优化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走神,影响其深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教师应当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尤其要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潜能。

第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利用任务驱动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在“法不可违”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自主学习小组,并提前安排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案例,分析法不可违的重要意义,以及身为中学生在维护法律权威性中应做些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则可以在合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提高教学评价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勉励和赞赏,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还应明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使他们认识到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三、注重价值引领,提高学生价值认同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的综合发展构建生本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的价值引领,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生本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价值引领。

第一,关爱学生,通过情感渗透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教育是传递爱的过程,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爱,才能将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爱的使者,进而主动传递爱。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深受“以知识为本”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其的关爱,致使他们虽然在知识上有所进步,但在情感发展上存在一定欠缺。对此,教师应坚持生本理念,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根本目的,用教育传递关爱,用情感交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唤醒学生对爱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对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认可,最终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第二,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提高对价值的判断。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相互冲突,为中学生带来巨大困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价值观念开始成型,但由于其心理、生理均未发育成熟,在面对多元价值选择时往往彷徨无措,甚至会因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出现认知偏差,陷入价值误区。对此,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展开教学指导,引导他们在对比、辨别中反思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许多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享受到真实的快乐,但社会、家长对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十分苦恼。因此,部分学生在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的价值、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方面陷入了认知困境。对此,教师应结合中学生实际生活和相关度较高的新闻案例,为学生澄清错误认知和价值误区,指导学生对网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律性,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辅助。

第三,教师应做好正面示范,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践行正确的价值理念。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对教师的重要提醒;“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主动践行自己所提倡的价值观念,为学生做好榜样和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使其主动在效仿和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根据生本理念的要求,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中钻研新教材、细磨新课标,将“核心素养”渗透于生本课堂教学,不断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与成果,从而及时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教师应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