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2-03-03 12:28李欣泽
智能城市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安市养老老年人

李欣泽 李 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1 西安市社区智慧养老现状分析

1.1 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及消费水平不断增长,居民晚婚晚育现象增多,西安市人口总体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大。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西安六十周岁及以上人口规模为2 075 318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02%,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3.48%,部分区域如蓝田县已超23%,碑林区、阎良区、临潼区、鄠邑区、周至县均超过20%[1]。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1 411 727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的10.9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提高2.44%,部分区域如蓝田县已超16.48%,碑林区、阎良区、临潼区、鄠邑区、周至县均超过14%。地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7%时,表明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西安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正日益加剧,为西安市养老服务供给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西安市在2010年已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正逐年加剧,预计约在2050年达到顶峰[3]。

1.2 西安市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增长势头猛烈,高龄老人占人口比重持续增长,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4]。西安市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及床位使用率低,老年人大多数希望居家养老,对养老服务的各项需求不断增加。西安市养老产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4],养老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通过社会调查,各区机构养老设施入住老人以失能、半失能为主[3],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小、信息智慧化程度低、养老服务基础单一,缺乏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5]。

2 西安市社区智慧养老问题分析

2.1 智慧城市建设尚在起步阶段。

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使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层面高效智能地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利用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6-7]。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2012年4月19日,西安市入选“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标志智慧城市建设正式开始。根据西安市大数据管理局网站数据,截至2020年10月29日,智慧西安时空大数据平台服务覆盖22个市级单位、30多个智慧应用、10多个区(县)级和开发新区单位、2个街道级单位和1个社区智慧应用系统建设[8]。西安市智慧城市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项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物联网建设仍在进行中。

2.2 智慧社区发展还未成熟。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与核心组成部分。智慧社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整合社区内的各项信息、统筹各类资源,通过搭建互联网、云计算等社区智慧平台,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智慧养老服务可以被体现在智慧社区的服务领域中。2019年,西安的智慧社区开始试点,全市评选20个智慧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西安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多种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各个区的建设设备和技术仍未统一,未实现标准化建设;市场上的智慧社区系统供应商品质良莠不齐;西安市不同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程度有别,标准难以统一;智慧社区建设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及智能化服务不够成熟。

2.3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智慧化程度较低。

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借鉴,各区养老服务水平不一,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社会资源投入和关注仍旧有限,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理念。试点智慧社区建设中提供智慧养老服务,但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养老服务设施仍需完善。养老信息采集、养老智慧平台搭建、养老智慧服务水平较为落后。养老服务较单一和基础,缺乏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多元服务。

2.4 社区专业养老从业人员匮乏。

我国大学目前开设的众多专业中,与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等服务于婴幼儿的专业和护理专业等服务面较广的专业相比,针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专业较少,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较少,西安市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行业人员一般未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程度和专业度均较低[4]。养老服务行业存在服务人数数量不足、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部分相关专业人员因待遇较低、工作较辛苦、社会认同度较低等原因,不愿从事养老行业。

2.5 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了解不足,接受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西安市老年人对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缺乏认知和切身体验,对智慧养老服务缺乏了解。经济因素是制约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最大因素,在智慧养老普及初期,服务智能化程度与价格呈正比。部分智慧养老服务旨在迎合高端市场需求,并不能贴合老年人的需要[5]。部分智慧养老服务需要在设备中安装多款APP,服务名称众多,老年人操作不方便。西安市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选择意愿较低。

2.6 政策制度及行业标准的监督和制约亟须落实。

西安市养老服务标准化推行时间较短,具体工作仍待落实推进。目前,西安市推行的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智慧社区和普通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建设方面仍旧缺少具体规范与工作标准[5]。

3 智慧养老服务政策梳理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智慧养老服务,旨在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质量。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均先后颁布多项支持和鼓励智慧养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9]。

陕西省近年主要智慧养老政策梳理如表1所示。西安市近年主要智慧养老政策梳理如表2所示。

表1 陕西省近年主要智慧养老政策梳理

表2 西安市近年主要智慧养老政策梳理

4 西安市社区智慧养老的构建策略

4.1 加强西安智慧养老的制度建设和统一标准落实

智慧养老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从市域全局的高度出发予以重视,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结合西安养老的实际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统筹科学的政策制度。明确目标定位、发展规划、功能结构以及智慧养老平台搭建计划,加强统一标准在不同区县的实施。通过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体系,实现市域内信息和资源互通共享,医疗、人力、养老服务等资源的结构优化配置和及时共享服务,提升城市养老服务运营效率。

4.2 注重信息化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建设,西安市需要重视对各区县社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各社区依托智慧养老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商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老年人等各类信息和各项养老服务整合至智慧养老云计算数据中心[2]。西安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可以将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养老资源、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有机衔接,实现智慧养老的统筹组织和监督管理,开展养老大数据的信息采集、智能统计分析、多元化需求挖掘与服务应用。

4.3 拓宽智慧养老服务功能,满足精细化需求

(1)日常养老服务。

①实时监测:日常实时健康监测,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指标数据,老年人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电等指标数据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预警。②生活服务:老人或家属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智能化设备,在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预约各类服务。

(2)医疗护理服务。

①紧急救助:老年人遇到突发情况,如生理不适、人身意外、走失时,智能设备会实时检测定位并自动转接社区医务人员、医疗急救或报警电话。②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平台采集老年人身体指标数据,为老年人实现线上慢性病诊断、疗程中医疗咨询指导、术后康复检查、养生保健等远程医疗保健服务。

(3)心理情感关爱服务。

①组织活动:服务机构根据养老信息平台上老年人的需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线下针对性地组织适合老年人的文娱、体育等活动,陪伴独居老人。②精细化服务:使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老年人的心理诉求,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不同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

4.4 加强服务水平,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政府加强对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重视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快智慧养老试点社区的建设进度,加强政策和智慧养老服务效果宣传。使智能设备易于老龄群体操作,在开发产品“智能化”的同时注重“适老化”。使更多老年人有机会尝试或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智慧养老服务的功能作用,提升其接受度。

5 结语

随着西安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社区智慧养老体系能够有效弥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使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小区,体验及时便捷的养老服务。西安社区智慧养老应建立标准统一且制度规范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市域内养老信息和服务资源及时共享;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建设,通过搭建云平台实现服务和资源整合,深层次挖掘和分析贴合老年用户所需多元化服务内容,充分考虑老年人所需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智能信息交互,实现包括日常健康指标检测等生活服务,提供紧急救治以及疫情期间远程医疗,组织线下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西安市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123的几种说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