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 吴秉澄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公园城市”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多重目标,是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沈阳市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南小河滨水空间现状资源环境情况进行分析,从建设安全生态体系、活力公共空间、精彩文化水岸和主题城市功能等多方面多角度提出提升策略,旨在实现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及城市居民福祉的目标,以期为未来城市绿色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城市;滨水空间;沈阳市南小河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2.043
1、引言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视察,在天府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公园城市体现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和发展观。“十四五”时期,在沈阳市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的关键时期,河湖水系构成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关键要素,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滨水空间营造将成为沈阳市建设公园城市的点睛之笔。
2、研究界定
2.1概念界定
(1)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城市公园的内涵在于建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多元治理主体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空间正义的基础上,以绿色价值理念为指导,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以打造人与自然伙伴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为载体的新型城市治理形态。
(2)滨水空间
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是城市中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2.2研究范围
本次规划以南小河及周边约1km用地范围作为研究范围,占地约28.3平方公里,沿线绿带面积2.0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0.59平方公里。
3、现状分析
3.1流域概况
南小河是沈阳市三大流域中蒲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沈北新区辉山街道赵家社区,由东向西离开沈北新区进入大东区、最终与于洪区郭大桥村汇入蒲河。南小河河流总长22.18km,无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
3.2资源条件
(1)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研究范围内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路网体系。除沈康高速贯穿而过外,现状形成“五横七纵”骨干路网结构,东西向有沈北路和三环线两条主要干道,南北向包含怒江北街、道义南大街、七星大街、孝信街、秋月湖街、虎石台南大街和辉山大街,共七条主要干道。同时,地铁11号、2号、12号、6号、4号线穿过,研究范围内有5处站点。
(2)城市功能基本健全
研究范围内西段作为城市段,已经具有相对完善健全的城市功能,除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外,有大型商业设施四处,市政配套设施齐全。东段以工业企业、货运站和村屯为主,尚未开发建设。
(3)教育资源丰富优渥
研究范围涵盖城市大学城的核心区域,具有辽宁大学、航空航天大学、辽宁传媒大学和沈阳工程学院4所高等院校,中小学共8所,是沈阳市教育资源、人才创新最具有优势的区域。
(4)发展方向多元融合
结合全市发展主要方向以及各区“十四五”发展内容来看,研究范围内设计三大发展方向。
人才成长型城区/青年友好街区建设:西部沈北新区区段,高校文教资源荟萃,主要发展方向为聚焦“大学城”、“职教城”人才优势,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建设:中部科技企业聚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动能转换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发展综合科创产业发展片区。
沈阳汽车城建设:东部依托大东汽车城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中心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双轮驱动发展。
(5)发展空间相对充足
研究范围内,南小河沿线用地存在两处相对集中的可利用用地,以及多处未建设空地和低效用地。其中可利用用地包括西段大学城区域待更新区域,现状为工业企业,共26.1公顷;东段汽车城待开发区域,现状村屯区域,面积约为268.9公顷。
3.3河流环境情况
(1)河流河道
南小河河流总长22.18km,河道现状约10-20米宽,绿化廊道宽20-200米不等,为丘陵区河流,全河比降较大,约为2.47‰。南小河多年平均流量约为30-70m³/s,洪峰流量大且洪峰历时短。根据2020年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显示,干流设置3个市考断面全部达标,目前南小河水质基本为IV类。
南小河沿线无堤防,沿线拦河建筑物上下游布设有硬质护岸。在南小河入蒲河口有一处湿地,沿线蓄水建筑物共6座,跨河桥梁约11座,目前西段沈北新区范围内全线封育。
(2)景观建设
沿线滨水空间景观建设方面,西段建设相对完善,河岸两侧植被丰富,以密林为主,绿带宽度约100米,局部宽度可达200米。水绿交融,形成多个生态岛,并形成两个公园,建设园路,局部形成滨河游路。依托公园及居住区,形成多个重要节点,2个足球场地,配套设施完善。东段目前尚未开发,植被资源优越,两侧以防护林带为主,呈现自然郊野的生态景观。
(3)滨水道路
南小河左岸现状已建成绿道约4.0公里,宽度3-5米;右岸现状已建成绿道约6.0公里,宽度4-5米。
3.4存在问题
(1)绿化景观建设不足
目前,南小河全线景观建设不足1/2,东段基本未开发,植被常绿单一,缺少景观性。沿线已建景观节点缺少亲水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
(2)生态岸线缺乏建设
南小河沿线无堤防,以生态岸线为主,亲水护岸建设缺乏,亲水体验相对较差,滨水慢道建设缺乏,尚不完善。
(3)两岸城市功能缺乏互动
南小河由于开发利用不足,滨水道路与城市交通之间可达性不足,仅具有生态性功能,尚不能承担将河岸两侧功能“缝合”的作用。
(4)全流域治理均衡性不足
在行政区划上,南小河涉及沈北、大东、于洪等多个区,流域治理与建设存在统筹性、均衡性不足的问题。
4、规划策略
4.1建设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生态体系
一方面,实施南小河治理工程和连通工程,提升流域水质水量。基于城市发展,南小河全线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在沈北新区源头修建排水明渠,解决雨洪无出路问题;沿线城区段按照50年内涝标准完善排涝体系,整修河道,打通瓶颈节点,保障城市排水径流通道顺畅;开展违规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和河湖垃圾清理行动,并结合水系建设调蓄空间增大河道排水能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确保生态安全。最后,通过提升与蒲河联动度,构建沈阳北部副城互联互通的水网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沿线因地制宜挖掘多类型生态公园(郊野公园、生态公园、文化公园、湿地公园等),不断提升绿化品质,结合沿线绿带串联公园绿地,并通过多样化绿化设计,建立多层次绿化系统,注重植物科学配置,改善街坊绿化容量。
4.2建设宜人舒适、开放活力的公共空间
加强滨水空间网络联通,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滨水公共空间贯通方式,新建绿道长24公里(左岸约6.0公里,右岸约18.0公里),实现与蒲河绿道互连互通,实现沿河全线贯通。
推进品质公共空间建设,打造全方位贯通可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公共空间。沿线结合步道增加公共空间,提升活动节点密度,并着力提升滨水建筑开放度,开展各类市民活动。全线结合人群密集情况,分级设置,配置综合服务点和一般型设施点。综合服务点结合接驳换乘的站点、主要出入口、活动场地等,布置商业、休憩、管理等多样化功能的服务设施点,平均5公里设置一处。一般型设施点结合其他轨道站点、公园场地、慢行步道布置,平均2公里设置一处一般型设施点。
4.3建设精彩纷呈、精致独特的文化水岸
以文化內涵提升作为滨水空间营造的重点,滨水沿岸布局多层次文化、科创、高教设施,形成多元主题的文化集聚区。在公共活动节点和滨水沿线增加主题雕塑小品等文化特征元素,规划文化主题活动。
突出滨河景观设计,进一步推进河岸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河岸景观,对本段进行生态恢复,增加绿化植物,提升环境品质,塑造适宜步行节奏的舒适化人性化滨河景观空间,建设十二处景观节点,构建景观体系。凸显南小河特色,加强沿岸建筑高度与天际线管控,分区段落实色彩引导策略,引导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色调协调。
4.4植入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
以“一段一特色,一区一风貌”为空间营造思路,赋予区段多元的主题功能,综合考虑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结合“学、研、产”一体化发展趋势,全域分为三个区段,分别以科教文创、科创融合、智能制造为主题。结合闲置低效和未利用土地,规划符合需求的功能性项目。打造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特色街区,增强街区活力,分别建设青年友好街区、科创融合街区和智创制造街区。
参考文献:
[1]薛妍.公园城市理念下的遂宁城市新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2]柘弘.“公园城市”理念下重庆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9.
[3]余俏.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9.
[4]刘锐.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张弘.广州中心城区滨水旧工业区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