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每个人的生涯都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
—— 郝跃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个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他是学界大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 愿做祖国的一颗“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設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他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中共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张进成,全国首届国防卓越青年、教育部长江学者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青出于蓝,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他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
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郝跃带领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教师团队当选第二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深耕教坛 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其中《微电子概论》是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微电子概论(第2版)》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学校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敢为人先 做出举世大文章
eV,电子伏特,一个物理学的能量单位。2.3eV,当这个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来到半导体世界,一個重要的分水岭产生了。宽窄禁带,分立左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教师团队就深耕在大于这个数值的领域。与窄禁带的代表者硅晶体相较,宽禁带的代表者氮化镓和碳化硅的优良特性在高频、大功率、耐高速以及发光电子器件领域是当仁不让的王者,它们是制作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及发光器件的优质材料。今天,这一个已经成为全世界共识的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根本不被大众所接受,毫无用处是今日王者身上昔日撕之不掉的标签。
郝跃作为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学术带头人,在当时那样一种环境当中,慧眼独具,带着一支队伍,锚定战略方向,披荆斩棘,蹊径独辟,一点一点,将走向事业高峰的跬步留在身后。2003年,团队自主研制成功氮化镓材料生长的关键设备——MOCVD。也是在2003年,当团队成员王冲从石家庄发回流片成功的消息时,整个团队沸腾了。流片是从材料到器件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氮化镓材料迈出了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力的关键一步。此时,距离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价值被广泛认可的2005年还有两年。两年后,国内大规模研究成为共识之后的行动。这一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团队近十年的默默耕耘和深厚积累为日后赢得先机,科研工作势如破竹,成绩斐然。2004年,亦即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落成及微电子学院成立一年之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挂牌。2008年和2009年团队先后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之后顺利进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在三次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基础上,于2020年,在高校及院所林立的科研强省陕西斩获最高科学技术奖。此时,团队成员已累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多项二等奖。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迄今,宽禁带半导体实验室拥有的氮化镓专利量依旧保持全球领先的优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的重要基地。
立德树人 欲栽大木柱长空
大事业依托大平台,大平台所依在人才。郝跃团队二十余年的发展之路,既是科研从0到1,硕果累枝的过程,更是人才不断聚合又开枝散叶,代代出新的过程。当初,在超净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打孔钻眼亲力亲为的马晓华、张进成等一众师兄弟,今天都已成为行业翘楚。马晓华研制的氮化镓微波功率器件效率不断刷新自己保持的高能效世界纪录,张进成这位两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追“芯”人,则在2019年作为团队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奖现场,代表团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多年以来,团队形成了团结、包容、有创新活力的事业氛围,获得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字号荣誉的杰出人才就有近十位。团队近百人的教师队伍占据西电微电子学院师资的半壁山河。
除西电自己培养之外,从国内的清华、北大、中科大到海外名校的海归博士,甚至如英飞凌这样的世界顶尖半导体公司里的知名专家亦被这里的平台所吸引,从产业链溯流回游,进一步加强团队师资的雁阵凌空之势。从60后的弓小武到80后的常晶晶,以至于90后的任泽阳,一个大教育视野下的师资方阵轮廓毕现。而作为领头雁的郝跃院士,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所构建的老中青三代的大育人格局令人由衷赞叹。
近十年来,郝跃团队中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年平均课时量分别达到384节和414节,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数量分别为299人和112人。团队建设微电子专业主干课程近30门,编写教材20余部,同时建成以展示集成电路领域发展的生动案例为特征的特色思政示范课程3门。《半导体器件物理》入选省级一流课程,《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科创及创业大赛中取得荣誉50余项。团队斩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荣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科生培养中创设的“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成为西电一大育人特色,研究生培养中锻造的“三好三有”导学教师团队成为微电子后备军教育的靓丽名片。
一个为国广育英才、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叙事在我国秦岭北麓接续发力,持续铺展。
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大木长空,蔚为壮观。
言传身教 甘当学生成长的“指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和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Expres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的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餃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们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学生的内心深处。
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这是他对学生的嘱托,也是自己躬身力行的信条。
至诚报效 研用比翼襄国兴
技术成果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郝跃团队立足西安,放眼全球产业前沿,直面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技术报国为己任,主动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2017年,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的揭牌成为郝跃团队呼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态势的试水之作。这一致力于成为国家级半导体产业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转化基地的创新之举,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平台秦创原的科技创新赋予新内涵。紧随其后,西电芜湖研究院出现在国家汽车产业基地,近距离对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发展之刚需。西电广州研究院,越山跨海,拔地而起于大湾区,紧密跟随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脚步。在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大平台的同时,郝跃团队积极深耕最新成果的直接转化。以曾经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为例,实现直接产值逾7亿元的同时,超过50家芯片、封装及应用企业应用了此项技术。紫外LED器件、光源模组、灯管等类产品已在医疗、农业、印刷、水净化、电子产品制造等多领域实现应用,间接创造经济效益逾10亿。
除此之外,为产业界及科研院所直接输送领军型人才是郝跃团队襄助民族复兴的又一点睛之作。这其中,以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恩云飞为代表,形成了一个令人颇为赞叹的行业精英榜单,微电子专家郭红霞、中国电科58所副所长于宗光、拓尔微电子公司创始人兼CEO方建平、华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技术首席专家段焕涛都是这个榜单上闪耀的名字。这些活跃在行业头部的杰出人才为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事业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晴空征鸿、众雁在途的画面宛如铺展在新时代的一幅瑰丽数字画卷,为文化自信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印记。
目前,基于解决“卡脖子”问题而由国家发改委专项批复建设的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在西电南校区落成,这一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平台已于2022年秋投入使用。扬眉剑出鞘,郝跃带领的团队,这支科研生力军笔落惊鸿,再展新篇!
建言献策 奏响履职尽责交响乐
在致力于宽禁带半导体科学研究的同时,郝跃还投入大量精力,始终秉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发挥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尽最大的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职责和担当。
2014年9月,郝跃加入九三学社。2009年开始历任第九届、十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开始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郝跃可谓建言献策的一名“老兵”,他充分发挥优势,努力使问题找得准、建议提的实。2021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郝跃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的大会发言。他提出,面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要着力加强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以“可控开源”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渠道。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郝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要纳入国家统一的评估体系中去,在国家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框架下面进行探讨。在学科建设上,要并重基础课程和实践环节,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仍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加速关键技术和产品突围。
在九三学社中央对口陕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中,郝跃先后多次陪同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副主席在陕西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深度参与。据统计,五年以来,在郝跃的带领下,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先后配合社中央对陕西省开展调研32次,抽调省内社员及机关干部98人次作为社中央调研组成员,深入全省9市26县110个乡镇275个行政村,独自走访或配合走访农户3700余户,承办或自行召开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类工作会议18场次,向社中央提交调研报告或会议纪要21篇。在自身担负的对岚皋县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中,先后赴岚皋开展活动8次,走访岚皋县12个乡镇39个行政村(社区),走访农户近700户,访谈干部群众近600人次,形成调研报告5篇,提出意见建议43条,在岚皋县开展扶贫活动5场次,培训当地人员1000余人次,引进项目资金37万元。按照郝跃提出的“主动谋划、主动策划、主动出击、主动作为”要求,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社组织和广大社员,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场上奋马扬鞭,继续抒写陕西九三人的光辉业绩!
(作者为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责任编辑: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