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石为文出美篇

2022-03-02 01:53:18贺林byHeLin
宝藏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赏石观赏石散文诗

文/贺林 by He Lin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学名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性化的人物描写。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80 余个,且多各具性情,有血有肉。尤其是主要人物,其语言、行为都各具特点,是读者绝不会混淆的“这一个”。作为观赏石,每一方都独一无二,各具性情,赏石诗文就是要刻画出“这一方”,不能“文章是个筐,啥石都能往里装”。谢礼波在《咏石诗词不离石》一文中指出“不能离开具体这一方石头去写诗词”。笔者想说说赏石文章也不能离开石头。

一方观赏石的鉴赏文章有随笔、散文、散文诗几种形式,内容可包含以下4 个方面:(1)藏家得到石头的经过,包括觅石、购石的过程;(2)介绍观赏石的基本特点,如产地及形质色纹等自然属性,指出其优缺点;(3)对观赏石的韵意进行赏读,赋予、发掘其文化内涵;(4)介绍该石的鉴赏历程与相关故事。

其中,(1)(2)(4)紧扣石头,偏写实;(3)则因为不同作者的赏石水平、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差异,更多带有作者的主观印记,作者可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偏写虚。谢礼波在文中有类似论述:“如果我们把诗中所写的石头形象、色彩特点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叫做‘实’,把诗的褒贬、抒怀、感慨、议论以及想象、联想这些石头上看不见的东西叫做‘虚’。”又,其中(2)属于自然要素,(1)(3)(4)属于人文要素,可见(2)为写实的中心,是一篇文章能否写出“这一方”的关键所在,但内容是否为人文要素,并不是确定虚实的根据。

好的赏石文一定是虚实结合的,既紧扣石头写出了“这一方”,也留有想象空间。随笔类赏石文可做到以上几方面内容基本齐全,因而多能紧扣石头,内容丰富,趣味盎然。而散文与散文诗式赏石文,多半仅有对观赏石韵意的赏读,更应紧扣具体的观赏石来写,否则因为没有了(1)(2)(4)这几方面内容的支撑,很容易流于空洞。其中一个重要检验标准,就是一篇赏石文章能否用于不同的观赏石,如能,说明文章是“万金油”,不成功;如不能,说明文章是量身定做的好作品(诗词亦然)。下面,笔者举几例自己撰写的赏石文章予以说明。

这是笔者为陈炉石《江山如画》(图1)所写:

图1 题名:【江山如画】

近景,林木蓊郁,草花铺锦,果树摇香,林中兽奔鸟飞,若见农忙于野,商竞于途,士子兵人,或相揖于礼,或演武争先,或静或动,或恬或嘻。欣欣向荣,繁花似锦。

中景,流水汤汤,碧波荡漾,鱼畅绿波,荷绽芳馨。

远景,层山耸秀,直通云际。

江山如画里,气象确万千。

这篇小文是由实及虚。再来看笔者为“石”字所写的赏石文《石来运转》(图2):

图2 题名:【石来运转】

《增广贤文》说:“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红楼梦》中则有:“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见时运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石”与“时”谐音,故而爱石人常用“石来运转”代表“时来运转”。有此石,逢好时,遇好运。人生得意,好运亨通。

此文仅仅释了题,对于石上文字的书法特点全无提及,因而只要是石上文字为“石”字,都可以套用它,就算不得好文。

关于如何做到虚实结合,谢礼波指出有先实后虚、先虚后实、实中寓虚、虚中有实等形式。现就先虚后实举一例。这是笔者为一方初题为《悠然自得》的戈壁石所写的赏析文章(图3):

图3 题名:【悠然自得】

赏石重韵,尚气。气充,神完;气充,韵足。人物石赏析,尤需重“气”,即要注重人物的精神气质。如特定人物具有其特有的精神气质,即形神具备,神丰韵足。

此石命名为《悠然自得》,可谓直击核心,抓住了神韵。且不论此人是僧是道,为儒为侠,也不知他是站在山巅赏景,还是在对众人演说,或是对酒高歌、激扬文字,只见他信手一抖,随意披在身上的红色大氅即顺风飘开,在随手一挥之间,自有一种潇洒的神情,豪迈的气度,风流的韵味。

丰韵入骨,何须做作?

此文虽然虚多实少,但因为扣住了石头,也不能移用于他石。所以,在实与虚的度上,无需考虑是实多虚少,还是虚多实少,只要做到虚实结合,虚不离实,就能做到写的是“这一方”。

相对而言,散文诗式赏石文与赏石诗词一样以想象居多,虚多实少,但只要做到想象是从“这一方”石头出发的,无论怎样诗意的语言,也能写出这一块。如张外兴为其所藏青海黄河石《追梦》所写赏析(图4):

图4 题名:【追梦】

邀格拉丹东的风梳理你的秀发,无边的遐想澎湃彩旗的流年。

借巴颜喀拉的雪洗一把青春的脸,惊艳时光的美貌点亮高原的圣洁。

一少女在时光中追梦,多情的向往随母亲河的涛声逐浪远山,温暖时光。

虽然语言诗化,但其中的“格拉丹东”“巴颜喀拉”等紧扣了此方观赏石的产地,而“秀发”“青春的脸”等,则写出了此石形象为一位长发飘逸的美貌少女,微微前倾的头表明了她充满追求与梦想。但并不是每一篇散文诗式赏石文都能这样完美地做到虚实互融,为了追求语言的诗意而天马行空,一不小心就会文石分离,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要之,赏石诗文无实,写不出“这一方”;无虚,写不出石头的神韵,诗文也无神采。只要虚不离实,虚实相生,就能使观赏石与诗文交相辉映。

在此还要明确的是,是否写出“这一方”只是赏石文最基本的要求。一篇好的赏石文章,应以观赏石为基础,在紧扣观赏石特点的同时,以文学的语言,艺术化地表达,真正写出石头的形与神,在引导读者领悟观赏石韵意的同时,也给读者以想象空间,给予美石与美文的双重审美享受。

猜你喜欢
赏石观赏石散文诗
2024 《散文诗》征订
散文诗(2023年19期)2023-11-02 11:06:50
散文诗八骏
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3:16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赏石·人
宝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21:41
赏石·图
宝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20:38
赏石·景
宝藏(2018年5期)2018-05-26 07:03:02
赏石拍卖新观察
宝藏(2018年1期)2018-01-31 02:05:09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21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2017年15期)2017-08-15 00:47:32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