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专业学位水平类评价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2-03-02 06:38张晓慧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艺术类硕士

张晓慧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较短,所培养出的人才与国家现阶段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尤其在人才结构与质量、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培养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1]。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上,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度和社会认可度不够,导致专业学位建设成果的展现度和外部推动力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了高校专业学位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权威的、透明度高的水平类评价既可以扩大专业学位的办学影响力,提高公众认知度和社会认可度;又可以与经济社会需求相对接,其效能是其他认证性评估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以及不同主体[2]。各国“在推进大学的卓越发展过程中,都在探索不断提高建设效益,建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范式和评价标准,兼具选优性和绩效性,兼具定量化和定性化,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3]。2020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国教督办函〔2020〕61号),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全面启动我国首次较大范围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此次评估,是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体系的重要实践,也为研究新时代高校水平类评价效能提供了案例。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树立权威标准,建立正确导向;在遵循艺术类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和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如何充分认识水平类评价在提升专业学位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发挥“外推性”功能,提升培养院校自检自查的内生动力,促进专业学位建设符合高校战略发展需求,促进艺术类专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调“四性”,建构艺术类专业学位水平类评价机制

目前,中国艺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推动水平类评估“主动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标准,掌握高等教育评价领域的话语权,是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质量标准的必然要求”[4]。要体现艺术专业学位的时代特征,水平类评价应强调建立兼具开创性、引领性、科学性、诊断性“四性”的机制框架。

1.开创性: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评价体系

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获批于2005年,下设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8个领域,于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在职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至今已走过17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艺术类学术型研究生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培养目标和培养内涵都较为清晰;而艺术类专业型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仍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侧重于学术型专业的全国学科评估自2004年开始,每4年开展一次,目前已经开展第五轮;而专业型学位的评估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2020年,由教育部学位中心启动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是专业型学位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评估,具有开创意义。

2.引领性:凸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水平类评估要正视艺术人才培养中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抓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核心和重点。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和路径的愈发明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目标定位和核心素养也愈加清楚,培养院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有了更明确的答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更应强调与立德树人相关的课程思政及成效。克服“五唯”顽疾,引导各艺术类高校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凝练方向特色,重视内涵式发展,正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专门人才。

3.科学性:优化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评价指标设计和实现机制

只有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评估才能有效指导实践,科学性是体现教育评估价值的必要条件。一是行业协商机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在建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评估体系的过程中,依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体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各领域的特点和重点,在指标体系构成、创作展演、获奖类别等重要指标设置中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对最终建立符合艺术硕士专业各领域特色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2020年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在以往试点评估的基础上形成7个领域(1)在上文提到的8个领域中,音乐领域在2016年参与了试点评估,不再参与2020年的评估。各具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的评价简表,充分体现出此次评估的科学性、严谨性。二是尊重专业规律性。评价机制具有发现和挖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功能,立足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各领域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形成更加科学而有建设性、前瞻性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导向。三是组织机制的科学性。评估组织应确保信息采集、信息核查、专家评价、问卷调查、权重确定等各环节的科学性和智能化,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确保评估结果有效、可信。

4.诊断性:具备发现人才培养薄弱点的机制

艺术类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师资队伍、实践创作以及办学软硬件条件等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在各艺术类高校办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学科建设处于自发状态,特别容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看到局部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专业硕士学位水平评估通过指标建构,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能够指引高校全面开展自我检查,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各方面进行有效诊断,强化对自身学位点建设弱点、盲点的认知,起到自觉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凸显“四个维度”,聚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特征要素

“学术学位注重学术创新能力评价,专业学位注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5],两种学位类型具有截然不同的培养目标,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培养过程和培养核心要素的差异。开展专业学位水平类评价,不仅是对周期性、高层次学术型评估的补充,也是落实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年)》中所提出的“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的重要举措。聚焦艺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体系,内涵建构应重点凸显以下四个维度。

1.强化立德树人,突出思政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载体。“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艺术领域的在校生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从事艺术创作或与艺术生产相关的工作,因此,校园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不仅不应该缺失,还应该形成一种培养自觉和校园文化,2020年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无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作出了努力。从这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可见,“思政教育成效”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聚焦“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键问题。指标体系中还有“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情况”三级指标,这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聚焦艺术各领域从业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为高校“培养怎样的人”框定出更立体、更具前瞻性的要求。

2.强化学生的成长性,突出专业实践质量和学生成长满意度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须接受过完整、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完成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水平和艺术质量的作品,拥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7]。高质量的水平评估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选优性和成效性。选优性和成效性是指突出比较优势,以代表性的优秀在校生、毕业生成果来观照整体的人才培养成效,以优质成果树立标杆,引领发展。在所有的评估指标中,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专业实践质量、师资队伍质量固然重要,但这些指标始终应该围绕一个核心,即优秀人才培养的效果。2020年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体系紧紧围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职业发展质量”三个一级指标,删繁就简,切中要害。二是以学生为根本。提升学生的成长度、满意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旨归。“学生满意度”和“学生获得感”是重要的观测点,作为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内容体现出来,极具突破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2020年的评估中,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强化了对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这两个指标的关注,体现出科学性。由学校提供在校生和毕业生基础信息,再由教育部学位中心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保了公平性。其中,对在校生的问卷集中体现在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导师指导的整体满意度等方面,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升和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是否有获得感和提升度。高校可以从相关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学生服务的有效投入。

3.强化学习成效,重视学生艺术实践和创作获奖的质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8]。艺术的方式具有自身鲜明的表现形式和与欣赏者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其他的人类掌握世界的诸种方式一起,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认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艺术创作以物化和媒介化的艺术作品来感染人、影响人,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实践,艺术实践能力需要后天的习得与训练,学生的实践成果是高校培养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2020年的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对艺术类专业学位评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强调“三大”学生培养成效指标,即“代表性毕业成果”“学生艺术创作获奖”“学生艺术创作展演/展映/展览”。这是最能体现艺术实践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亮点”,弥补了艺术类学术型评估在这方面的不足,彰显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和侧重点,为艺术高校以艺术实践和创作获奖质量来展示人才培养的成果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此次评估抓住了这个重点,无疑是对艺术高校高层次实践性应用人才培养的极大鼓舞与促进,规避了其他类型排行榜对我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的误导和干扰。长期来看,这不仅有益于我国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益于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二是科学认定国内国际的艺术类奖项。应充分考虑到艺术专业各领域的差异性,科学确定不同类别奖项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度,分类认定不同类别奖项的级别。2020年的评估分别针对美术、电影等7个领域列出公认的国内国际奖项,尤其是将国内的重要奖项与国际奖项同等列出,凸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估价值导向与价值引领。以电影领域为例,获奖列表中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国内一类、国际一类、国内二类、国际二类,这四类之外又有专门的“其他获奖”项目(不超过10项),充分照顾到各个层次和水平的培养院校的实际情况。将国内外重要奖项按领域分层分类进行归类,此种创新做法为科学认定奖项分量,破除“唯奖项论”等不良倾向做好了基础性工作。三是关注意识形态因素。此次评估对于获奖作品意识形态因素的关注,其细致和严谨远远超出其他各类别评估,进一步提升了评估效果和影响力。

4.强化职业发展质量,突出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服务贡献度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针对人才培养效果、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人才“需求方”即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学位评价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焦点。一是要多视角评价。高质量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评价要注重从毕业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整体三个视角评价,其中包含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服务贡献度等要素。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后续使用单位,对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综合素质最有投票权,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以一手数据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观测;毕业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会为学校带来较好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为毕业生以及在校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增加优势,既是高校培养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的最好证明。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整体三个视角相整合,全面而科学地呈现了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从而使专业学位评估的特色更为鲜明,标识更为明显。二是要总体和代表相融合。毕业生发展质量是水平评价的历史难题,将“总体”和“代表”相融合是一条解决之道。优秀毕业生是一所学校最为成功的“作品”,因此,对毕业生的考察不仅要考察整体的就业情况,还要重点考察代表性毕业生的情况,以达到对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进行全面观测的效果。就如2020年评估所提出的创新方法,将总体就业情况和不超过10人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情况进行融合评价,将社会服务的总体情况和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典型案例相融合,对毕业生进行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的考察,是系统而全面展示培养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尝试,是化繁为简而又不失重点的有效探索,是一条科学评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路径。

三、聚焦质量,为艺术类院校专业学位发展明晰路径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我国专业学位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专业学位发展和继续完善的重要推动力——健康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必然包含科学而健康的专业学位评估体系。作为艺术类院校,应正确认识评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理性而辩证地看待水平评估结果,把评估结果置于学校专业学位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看,同时对比学术型学位评价的主要思想,为专业学位持续发展找准抓手,把脉问诊,以评促建,以评提质,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点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1.深挖评估精华,提升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和内涵

通过在国家层面开展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一方面建构起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评估体系,营造艺术类专业学位建设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提高政府、社会和高校对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的重视程度,提升专业学位战略发展地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艺术各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专业学位是国家学位授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既要遵循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艺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只有两者兼顾,通盘考虑,才能抓住核心要素。各艺术类高校在专业学位学科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研究学科发展规律和理论建构,将专业学位建设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通过水平评价这一良性指挥棒,结合评估精神和过程感悟,切中改革要害,聚焦改革要件,走与学术型学位不同的差异性发展道路,促进专业型学位高质量发展。

我国艺术专业学位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研究,特色内涵还有待凝练和提升。但“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1],长此以往,必然会积累更多的问题,积重难返。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的内涵式研究生教育发展之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经过规模化扩张之后,已经进入提升质量和内涵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更应该将水平评估作为自我检视的重要依据,从特色、内涵、质量等多角度入手,全面体检,全面评估,眼睛向内看,为自身的提质增速创造机遇和条件。

2.探究过程要素,自我诊断和学习借鉴相结合,增强建设的内生动力

正确的评价导向确定后,以评促建、以评提质是发挥评价效能的普遍共识。然而,一般情况下,这些共识主要是停留在“口号”上,缺乏实际的有效行动。正确而明智的做法是基于评价的过程要素,综合自我诊断与横向对比,以持续促改的理念推动艺术专业学位高水平发展。对高校来说,水平评估是一个契机,在评估资料填报、评估结果公布、建设规划制定等不同阶段,通过研究自评过程要素、评价结果要素、后期建设要素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认识,明晰自身优势和不足。

首先是自评过程要素。遵循科学的艺术专业学位特色规律指标体系,对应国家对艺术事业的要求,加深对评估的思想认识,初步梳理自身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后凝聚各人才培养院系、专家和职能部门的共识,凝练特色,总结成果,不仅提振士气,也是自我审视的宝贵契机。

其次是评价结果要素。通过对比其他兄弟院校公开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学科发展态势,把握相对规律,校正、丰富自评阶段认知,加深对自身优势特色的认识,以便更加客观地认识学科发展规律,找准差距。

最后是后期建设要素。在分析、认识以上过程要素的基础上,总结研究《评估分析报告》,梳理学科数据,制定发展规划,突出优势,补齐短板,开展更加“接地气”的内涵式建设。在对本专业学位建设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制定面向未来的规划,形成办学实践与评价反馈良性互动的动态过程,促进专业学位发展更具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高水平的艺术专业学位水平评价是对艺术专业学位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试金石,对艺术专业学位各领域的发展都能产生积极作用与影响。艺术类高校应理性认识评估结果,深入研究评估方案,深刻理解评估思想,科学使用评估数据,认识优势,明确短板,面对当前,着眼未来,发展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艺术类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