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冉
(1.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课程整合指的是依照一定的条件和规律,利用学科当中和学科之间以及不一样的学科等对学校课程系统进行重新思考、调节和改进,进一步改变知识杂乱无章的状态,使不一样的学科能够合理地融为一体的一种课程改革形式[1]。课程整合不只是基于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的需要,更是进行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指出,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现阶段出现的诸多弊端,需要加大力度促使课程架构更为均衡,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和选择性[2]。2014年,教育部再次针对课程改革发布了相关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教学改革力度放在所有学段和彼此关联的学科纵横之间的对接和调和方面,彼此关联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内容要通过整合来达到整体性[3]。2019年,教育部再次对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意见,指出要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展开教学工作,进一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4]。很明显,课程整合自始至终都属于教育改革,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因此,分析当前中小学课程整合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提出合理高效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不仅有利于学生总体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课程整合更具实效,提升教育质量[5]。
1.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知识和经验的有机融合
学生全面发展指学生在德、智、体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展,情感、感性、情绪、认知、理性、行为等多个方面均衡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具有操作水平的人[6]。田慧生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教育内容是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展开的,学校的课程教学整合改革也并不是将大量对学生毫无用处的知识和认知堆砌在一起[7]。因此,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必须将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作为重点,从原有的学科当中、学科之间存在的束缚甚至是年级之间、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之间存在的界限当中突破出来,引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彼此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更深的层面,并且更具价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当中,从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个人认知架构。
2.能够避免教师分科教学中的各种弊端
课程整合有利于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形成本身就是课程建设者的认知[8]。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对学校的课程改进完善造成影响,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课程的改进和完善[9]。因此,在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刻板的知识传授,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而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但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及学科课程自身的特征来看,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授课工作,只是依照国家提供的教科书来开展教学工作,课本上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就算是交差,没有进行互动,尤其是专业方面的互动[10]。而在中小学课程整合当中,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非常关键,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促使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拓展,在课程开发方面更具备总体实力。
3.能够处理好中小学校课程结构杂乱和低效等问题
学校课程结构主要指学校各种类型课程具体的分布状况、内部存在的观念以及彼此融合的组织方式[11]。现阶段中小学课程结构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学校虽然致力于形成校本课程,积极体现出学校独有的特色,但并没有产生和国家及当地课程彼此交融、共同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科课程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和学校的具体状况、学生的具体生活之间无法更好地对接。特伦斯指出,儿童进行知识建构是利用他们原有的经验进行不断地整合而完成的;布鲁纳指出,知识是我们以前的经验当中具备一定的规律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模式[1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知识和学生的经验融合起来。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学生通过对思维方式的整合来对课程建设加以考量,从而尽可能使学科之间彼此增强关联,改进和完善中小学学校课程的综合架构,让学生不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够理解全新的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4.能够体现出中小学内涵特色
新课改进入更深的层面后,中小学能够自主地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当中发挥主体价值,而课程是达到目的的关键,学校想要不断取得进展,就需要具备一定特色的学校课程来支持展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刚平指出,进行课程设计要想体现出最佳特色,就需要和教师及学生紧密结合[13]。因此,学校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兴趣和需求,针对各个级别的课程进行再次选取和开发,以免具备学校特点的品牌在构建过程当中完全依靠校本课程展开,而需要把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种课程以及学校的培育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使课程内容涉及到更大的范围,各种类型的课程因此才能变得多种多样,彼此相依,共同取得进展,共同为提升学生素养服务,从根本上使学校课程产生更大的效益,体现出学校特色。此外,利用课程整合形成的课程体系尤其能够凸显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的具体特色,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具备更强的积极性,并能使教师将自己视为学校的一员,得到家长的赞同和认可,从而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
1.中小学课程整合不具备清晰的观念
部分中小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觉得学校要进行课程整合,关键要放在形成校本课程体系以及学校总体课程的开发方面,对国家及地方两种课程要一丝不苟地执行;部分学校觉得课程整合属于上级机关完成的任务,学校不需要进行技术方面的支持,学校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进行课程整合,即使进行课程整合也不见得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对课程整合并不积极支持,也不进行具体实践。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在课程整合方面存在错误认知,无法积极融入课程整合当中,尤其明显的错误观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局限于原有的教学功能,觉得学校进行课程整合就需要大幅度展开,肯定会导致学生受到整合的影响,不利于体现出本身的价值;二是认为中小学课程整合就是综合课程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技术支持,而自己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难以融入课程整合当中。
2.没有校本课程理念的指导
学校进行课程整合包含对课程整体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两个方面,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整合,都需要保障国家课程按照课程标准合理高效地执行,按照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最后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中小学并没有将本校的课程理念作为重点,没有对学校现阶段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层面的思索和完善,而只是一味地去借鉴其他学校的成熟经验,不具备校本性,更没有形成和课程整合相关的各项制度,最终导致课程整合流于形式,或者是虎头蛇尾。此外,部分中小学进行整合只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或者为了应付检查,致使整合之后的课程体系依旧不够完整,各种类型的课程依旧我行我素地展开,有违整合初衷。
3.课程整合内容拘泥于形式
课程整合在学科课程内容改进和完善方面,主要是为了处理课程内容当中教学内容窄化、学科之间缺乏衔接、三级课程无法融合等情况。但在一些中小学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整合内容只是拘泥于一种形式,并不具备操作性。此外,现阶段开展的相关培训工作并没有融合教师本身的经验展开,对整合无法进行具体的指导,特别是乡村教师没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培训工作当中,没有办法和同行及专家进行互动,只是被动地参与整合。再者,目前一些中小学教学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无法从本身的专业当中走出来,使得整合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和高效,一部分学校只是将学科内容简单地对接起来,在逻辑方面严重欠缺。
1.校长及行政人员不具备课程领导的专业素养
课程领导就是为了使课程具备更高的质量和学生学习具备更好的效果,由课程领导者引领成员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程和教务活动,一起创建学校课程,共同展开课程具体操作的活动。伴随着新课改进入更深的层面,很多学校具备了较大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就具备了课程整合方面的领导水平和专业能力,能够担负起课程整合的责任,领导师生员工进行课程整合。
2.教师对课程整合不够积极
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依照详细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科课程进行进一步分化和重新组合,对全部课程进行统一的一步一步的整合,包括对学科课程进行综合整合和对学科实践活动进行综合整合两个方面。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采取这两种形式,没有利用学科当中的知识点针对学科展开主旨及层次方面的分析,也没有把学科课程观点和具体的操作融合起来,无法凸显出学科的主旨来。究其原因,乃是许多教师依旧处于原有的教学氛围当中,习惯于按照国家课程展开教学,认为分科教学方式已经驾轻就熟,进行课程整合势必会导致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增加,从而缺乏课程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愿积极投入课程整合当中。
3.学生家长对课程整合缺乏理解
教师在学科当中进行课程整合时,不只是要针对知识点、知识板块展开整合,还需要对课程单元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离和重新组合,并适当地删减和补充内容,这些教学上的变化对原来的教学进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学生学习一时无法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引起了部分学生家长的不满,认为学校开展课程整合会影响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影响孩子日后升学,进而采取各种措施反对学校进行课程整合。
1.树立校本课程理念,进行宏观规划
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学校为了完成国家人才培育目标及学校的教育目标,在国家相关教育措施的支持下,根据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状况产生的课程理念。只有做到以校为本,才能合理地将当地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校内环境结合起来,将国家、地方以及校本课程合二为一,使课程整合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教师的具体状况和家庭的需求。可以将整合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思索。
首先,校长在课程整合当中要担负起负责人的角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羊,唯有在校长的支持下教学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在新课改当中,校长要起到带头作用,掌握课程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课程整合具备的真正内涵,带领所有教学人员掌握课程整合具备的重大价值和课程整合趋势,并以此为前提,形成课程整合的初步规划;然后领导学校中的各种力量形成课程团队,并聘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指导,统一对各种类型各个年级的课程规范加以归纳和整理,形成顶层的课程整合规划,进一步确定总体趋势和综合规范,再通过下面的课程小组形成与之对应的执行规划。
其次,对课程中所有关联要素进行协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猛增,学科门类进一步细化。对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学习任务更繁重,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但课程整合不应拘泥于形式,不是进行简单的拼接和补充,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尤其关键的是,整合课程时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完善上。由于课程整合不仅涉及到学科内容和结构系统,还会涉及到科学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换句话说,课程整合并不只是把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毫无价值的任意叠加,而是把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高效的结合,让其成为拥有灵魂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进行总体考量,促使其育人整体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要满足新课改的需要,要和信息技术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
再次,学校还需要制订评价和监督相关制度,使家长等相关群体能够积极融入其中。作为教育的投资者,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家长和学校合作,不但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帮助校方开展课程整合,而且能够对课程整合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固定时间内对课程整合的进展情况和产生的效果进行审核,确保课程整合能够有效开展并收到一定实效。
2.按照核心素养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建设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崔允漷等研究者指出,此次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导向,即转变以获取知识、技能等发展学生能力的传统课程目标取向,从评价核心素养的视角来检核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14]。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有利于处理好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核心素养属于学生需要拥有的,满足其日后取得进展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水平,很明显,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和学校开展课程整合的目的之所在,学校课程整合要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将改进学校课程结构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校需要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设定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取得进展的核心素养。学校不应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还应放在学生自主水平、合作探究水平以及创新水平、实践水平的提升上。比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专题进一步细化成诸多小专题,然后重新进行组合——教材中寓言故事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可以将这些寓言故事进一步整合到一个单元当中,作为寓言小专题展开专题教学,综合为学生讲述寓言具备的特征以及学习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掌握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校的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整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兴趣爱好相去甚远,因此,学校在课程整合中还应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好能够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教学中,使教学活动愉悦地展开,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依照学习规律开展课程整合
目前,许多学校只是把课程整合当作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依照相关主题开展课程调节和整合,将课程整合局限于一种技术手段,并没有认真细致和全方位地考虑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和怎样进行课程整合。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重视的是整合要具备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课程整合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所以,学校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对课程整合具备的内在含义、目的、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如评价系统、学生需求、课程资源等多个方面。至于怎样进行课程整合,重视的是整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展开才是合理的,才能够将理论上升到实践层面。
首先,要按照学科建设规律展开。课程整合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自主学习水平和协作水平,教学也具备了更高的质量。比如,整合生物课程时,很多学科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轮番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教学,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会变得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其次,要按照课程建设规律展开。目前,中小学开设的课程日益增多,而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相应地,课程整合也应按照课程建设规律来进行,确保切实可行。比如,学校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举办多期和课程整合相关的活动,使教师依照课程整合目标形成全新的学习氛围,科学地通过信息媒体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科内课堂整合具体的方式方法熟悉之后,才能够准确掌控好上课节奏,使教学工作具备更高的效率。
再次,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课程整合是围绕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的,也就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方面来展开。比如,低年龄段学生并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水平,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更多地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学生了解到渊博的中华文化;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利用3D模型,使学生了解平面图、正面图等多项内容,并且对其特点和规律进行归纳。其他学科也如此。总之,课程整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出发,使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融入学习当中。
总的来说,学科课程整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总体素养以及促进我国的课程改革。伴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更深的层面,学科内课程整合能够合理高效地改进和完善学科架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水平,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