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教育的中国方案
——读张昆教授《新闻传播教育导论》

2022-03-02 22:03刘义昆
新闻爱好者 2022年8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教授教育

□刘义昆

互联网技术导致的传播革命,使得新闻传播业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的新闻传播学者都在试图为两者的未来寻求答案。在中国,新闻传播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闻传播教育的边界不断扩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此同时,传统新闻业对青年学子却不再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普遍焦虑。在每一年的学术会议中,“新闻传播教育何去何从”都会成为重要议题。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渐成显学。然而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众声喧哗又似乎缺少共识。相较而言,张昆教授从自身新闻传播教育30 多年的实践出发,推出了《新闻传播教育导论》[1]一书,尝试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论述,在众多的新闻教育研究成果中确实可以说是让人“耳目一新”。该书不仅是张昆教授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家之言,也是他尝试为新闻传播教育提出的中国方案。

一、新闻传播教育的一家之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张昆教授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既深入又系统,这不仅在于他30 多年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更在于他在新闻传播教育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张昆教授先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的本科生,后又北上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最后在武汉大学获得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多元的学科背景使得张昆教授既能够聚焦于新闻传播教育本身,又往往能超越新闻传播教育的视野限制。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从普通的助教做起,跟随吴高福、樊凡和罗以澄教授,“学习怎么讲课、怎么研究、怎么做教研室主任、怎么抓教学、怎么建设学科”,这为他提出和回答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问题打下了实践基础。

而近二十年的院长经历与历练,则为张昆教授提供了多种视角与多重思维。2006年至2018年,张昆教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2020年底,他又获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同时,他还担任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会副会长等职务,这些经历既为张昆教授提供了问题来源,也为他解答问题提供了经验支持。

“应用导向”一直是张昆教授做科研的一个主要原则。长年的院长生涯,使得“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新闻教育中的问题”。与此同时,张昆教授也善于将思考变成文章,每年都有不少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论文发表。这些文章结集之后,已出版《新闻教育改革论》《三思新闻教育》等多本著作。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的会长,张昆教授还担任《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主编。《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至今已出版五卷,既没有项目经费支持,又没有专职的人员安排,全靠新闻传播院系的主动捐赠,以及全国近百位教师的自愿参与。年复一年的年鉴编撰任务繁重,但张昆教授却乐此不疲。他常说,“其他的事情我可以不做,但这个事情我要做好,为全国新闻院系的教师、学生和学科建设服务”。

长期的实践经历与理论关怀,使得《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出版水到渠成。以此为题,张昆教授不仅将前期成果串联起来,更是通过再思考使得现有成果系统且深入。

院长经历与教育实践为张昆教授提供了研究的视野,而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他进行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在《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一书的后记中,张昆教授用司马迁的“小子何敢让焉”来表达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说《太史公自序》是“史家精神的自我责任告白”,那么在这篇后记中我们同样能看到张昆教授的这份情怀,看到他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成一家之言”的努力。

二、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及其实现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既是张昆教授“30 多年新闻教育生涯的结晶”,又是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伟大实践进行梳理与总结”。与同类著作相比,《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提出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重要规律,比较完整地建构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论框架;二是提出了 “新闻传播教育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交往实践”等一些新的见解;三是对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建议上承中央精神,下联院系教学工作实际,别出心裁,容易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在新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育的复杂首先在于教育的使命。因其复杂,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使命探讨的并不多。学界一般认为,新闻传播教育包括专业新闻传播教育、政策新闻传播教育、公共传播教育和批判新闻传播教育四种范式。在张昆教授看来,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性直接相关,从而提出“新闻传播教育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交往实践”。新闻传播教育要适应当下的需求,必须拓宽视野,将单一的培养目标裂变为多种目标,积极地应对时代的挑战,主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这一观点的提出,既是对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进行提炼的一种努力,也是对新闻传播教育不同范式进行融合的一种尝试。

在张昆教授看来,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从这样的复杂系统思维出发,以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为立足点,张昆教授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各子系统、各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正是坚持这样的复杂系统思维,使得他在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时能够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也让他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保有一种敞开的视野。

张昆教授不仅善于提出关键问题,更善于根据现实解决问题。他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目标画像,认为一个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有卓越的职业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质疑精神与批判精神、博爱情怀、高尚的道德、坚定的政治原则。在履行新闻传播教育使命的路径方面,应该在维护学校、院系的办学主体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融合,改革课程体系;产学结合,部校共建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从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到具体的实践路径,再以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作为结束,全书呈现出总—分—总的思路,既有对经验的总结,又有批判性思考。以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为结束,则强调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关键在于“改革”二字。

张昆教授所提出的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及其实现路径,不仅是他个人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更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回应。他对新闻传播教育使命的见解,与杜威等哲学家提出的“教育本身并无目标”“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异曲同工,也回应了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他提出的实践路径,既回应了专业新闻传播教育和公共传播教育的现实需求,也回应了政策新闻传播教育所要求的“为治国理政服务”的国家战略。

三、新闻传播教育及其研究反思

近年来,现实环境的复杂多变,让新闻传播学院进退失据。各种传播技术的出现,当然对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需要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者积极应对,但在相关实践与研究中却要避免“创新迷恋偏见”[2]。新闻传播教育要获得自身的主体性,既要拥抱互联网时代,也要延续既有的传统。须知,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以人为中心,新闻传播教育也概莫能外。基于此,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当然是大前提、大方向[3],但“培养核心价值观”和“强调实践技能”却是仍需坚守的内容。

在《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一书中,张昆教授提出“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实践教育、院系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等进行了全面探讨。他认为,新闻传播院系院长有四大要务,而学生培养是中心;面对支点错位,新闻传播教育应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超越技术决定论的狭窄视野,以人为中心、回归学生本位,是新闻传播教育及其研究首先要重视的问题。

在《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最后一章,张昆教授对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本身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在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史、教育者、学生事务、教学组织、课程教材及教学手段、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环境七个方面,新闻传播教育研究大有可为。在张昆教授看来,这七大要素有一个历史发展的问题,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还专门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的编撰、建设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这些话题进行了讨论。这些思考不仅是全书研究思路的总结,也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提供了方向与视野。关注张昆教授的历史思维与多元视野,或许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启示。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教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