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凤
(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丁寨小学,甘肃 平凉)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朗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是为了通过朗读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挖掘文章内涵、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的学习能力。
伴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朗读对于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积极开展朗读活动,却始终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虽然学生在大声朗读,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语文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里的知识储备是指小学生对于字音、字义还有词语的学习程度并不完整,有很多字和词只知道一半的含义,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1]。这样的情况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完全掌握文章的意思,仅仅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影响了实际的朗读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例如,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首先是以简单的诗歌、故事为主,如《七步诗》《春晓》等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含义简单直白。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三、四年级会逐渐接触到小说和各种神话故事。如《猎人海力布》《女娲补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无论阅读的是哪一个类型的文章,教师第一步要做的都是纠正学生的读音,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最快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朗读上是不可取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所以就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课堂中所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内容,从文字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的背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朗读内容方面的指导,还要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阅读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使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中,使学生了解到字里行间营造的意境。
帮助学生明确读音和含义,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进行朗读教学的第一个阶段,但并不是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种题材的文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学生可以明确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背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2]。
例如,《田忌赛马》和《草船借箭》这两篇文章主要体现的都是智慧的运用;《军神》表现的则是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意志;《威尼斯的小艇》展现的是威尼斯的风貌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特点,体现出作者对威尼斯的喜爱之情。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夹杂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发现这些情感并让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最终将学到的精神和体会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语文运用中,才是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朗读教学通常都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及时的反馈和读后评价,对学生会起到重要的鼓励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展现出满意的笑容和赞赏的眼神,通过实际的动作和神情,表达对学生的肯定。
在朗读训练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全班齐读、男女生接龙读、由某个学生作为代表带领全班同学朗读等。在这些方式中,通常都有双方或三方的参与,在全班同学齐读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3]。而在进行其他朗读形式时,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其他学生对朗读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寻找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的亮点和特色,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吸取经验。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断带给学生朗读的新鲜感,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朗读教学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自身的教育实力,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动态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理解文章和朗读文章的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