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1.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深化认识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在物质的世界里,人人都在追求有用之用,只有庄子看到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运用示例
有用与无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正如庄子所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买一把小提琴,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时的梦想,因为他觉得音乐是陪伴他一生的温暖;数学家丘成桐在其父亲的影响下,用古典诗词去穿越世间的种种隔阂,并以此温柔了整个世界。而很多人只看到其无用,却并不知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季羡林
深化认识
社会的整体认知,都是注重实际,那么实干与执着,就是这个民族最大的优点。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审美的东西,来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
运用示例
过于看重每一件事情的实用价值,终究会让自己找不到来时路。正如季羡林所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我们都是从小被规划好了人生道路的一代,但是,并不是规划好,就是最正确的。如果音乐家陈春成一直在他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路走到底,或许就没有《夜晚的潜水艇》的遐想连篇;如果作家双雪峰一直在银行里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或许就没有《飞行家》《翅鬼》等佳作的问世。注重实际,虽然一直都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优良品质的体现,但是有时也可以探出头来去望望天边的星星,或许人生会有更多种选择。
3.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木心
深化认识
审美力与知识并不是划等号的关系。审美力,应是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那需要充盈的内心才能去发现。
运用示例
审美力是什么?审美力,应是余光中远远地望着窗外的宫粉羊蹄甲,望到绝望才肯离开;审美力,应是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醒来,看见海棠花未眠;审美力,应是宗白华在每天悠闲散步时,写下了《美学散步》一书。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审美力,是自己在跟自己心灵对话时的充盈,是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满足,是自己用有距离的审美观去看待与他人关系的淡然。
4.人生应当读“三本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卢新华
深化认识
人生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呢?那么,就需要习得三本书,在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之后,还应有一本心灵之书。
运用示例
通往心灵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用审美的方式与这世界和谐相处。作家卢新华认为,人生应当读“三本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被动地去做什么。正如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意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后,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就算“枝上柳绵吹又少”,还是要告诉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影响千年后的你我,不仅在于他有着一颗百折不挠的内心,更在于他用审美的方式与世界和谐相处。
5.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康德
深化认识
美就是没有功利性的,能够带给人们纯粹的美感。那是一种天然的精神享受,也是舒展身心,完全沉迷的忘我境界。
运用示例
美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精神享受,它与俗世的名利没有直接关系。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我们一直质疑它的存在,却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直到看到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術的魔,抛妻弃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那是一种对美疯狂的执着,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也没有人可以质疑他。我们才发现,原来,美就是无关功利的自我追求。思特里克兰德并不美,但是他追求艺术的极致的姿态真的很美。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