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玥
罗伟章:《谁在敲门》
作者简介
罗伟章,四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大河之舞》《声音史》《世事如常》等,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寂静史》,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曾获人民文学奖、蒲松龄文学奖、华文最佳散文奖等。
作品介绍
《谁在敲门》写的是一个时代下的人物以及时代下的情绪,而这种时代的情绪是有共性的。小说以“父亲的病”为导火索,采用“定向爆破”的叙事方式,将子女们的内心世界逐一炸裂,从得知父亲住院时的张皇失措,到病房陪护时的手忙脚乱;从选择放弃治疗时的迫不得已,到直面父亲去世时的追悔莫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罗伟章在这本书的推荐词中说:时间太快,太匆忙。我要让它慢下来,还原我们本来应该拥有的舒缓和宽阔。在热闹喧嚣当中,我们主动地、被动地丢弃了太多的东西。……那些东西用触目惊心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发现、捡拾、擦亮,让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重新归于完整。而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捡拾和擦亮一些东西。
片段摘录
1.我们都无力承担一种生活的失去,哪怕那种生活已经腐烂。
2.人是一个一个地活着,但人活的,不是个体,而是时代。
3.快乐是存不住的,它是指尖的流沙,甚至是天上的礼花,瞬间的耀眼过后,便沉寂于辽阔的黑暗。
4.生活不需要那么多淡泊。对世事的淡泊,正是对生活权利的放弃,甚至是对无能的修饰。
5.有时候,敲门声是人的脸,也是人的心,哪种人敲出哪种声音,就跟哪种人会说出哪种梦话一样。当这个声音响起时,已去胸腔里荡过一下,夹带着气恼、自大和经过掩饰的逆来順受,传到指骨,传到门,然后才传进屋子。
适用主题:孝;文明;时代的声音……
素材延伸
《蛙》是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蛙》中姑姑作为一名优秀的妇科医生,16岁就开始在乡村推行科学接生,赢得了高密东北乡的尊重和景仰。她不仅是“送子娘娘”,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随着王小倜对姑姑的叛变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颁布,她从“送子娘娘”变成了“女魔头”,两千八百多个胎儿的性命葬送在她的手上。步入晚年的姑姑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每当她听到蛙声,就觉得仿佛成千上万个婴儿在哭喊控诉。她为自己毁掉了那么多生命而自责,希望通过一个个泥娃娃来获得救赎。
如今,三胎生育政策已出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读完《蛙》后对生命的怜悯和敬畏。
运用示例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时代建设者的接力棒在我们一辈辈人手中代代相传。我们每个人既是创造者,也是拥护者。正如罗伟章先生在《谁在敲门》中写到:“人是一个一个地活着,但人活的,不是个体,而是时代。”“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朵蘑菇云在荒漠中升起,它们承载着的,是奋斗者的希望,是时代的转折点。我们成功了,当我们国人的声音再次在联合国中响起时;我们成功了,当奥运的五环之歌响彻北京乃至全球时;我们成功了,当“天宫”即将在宇宙中翱翔时……时代的列车在前进中不断转变,我们都是这趟列车的掌舵人。
陈志勇:《内城故事》
作者简介
陈志勇,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他的作品通过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图像来探讨社会和历史主题。其代表作有《观镜像》《兔子》《绯红树》《抵岸》《外郊区的故事》《夏天守则》《蝉》等。
作品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该如何持续相处已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问题。《内城故事》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从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点,用充满奇异幻想的故事与画面,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长久以来,人类高居于地球食物链顶端,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动物的一员,忘记自己脆弱的命运实际与周遭世界紧密相连,对自己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视而不见。《内城故事》所努力做的,正是将这些巨大而沉默的伤口呈现到人们面前。
本书获得202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大奖评审会主席称赞这本书为“真正的大师之作”。
陈志勇在获奖感言里说:《内城故事》是一本在特定时代下略显荒诞的书。这些小故事通过描绘老虎、熊、青蛙和肺鱼等动物夺回城市的梦境,折射出人性的脆弱。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与年轻的读者们开展一场大型的对话,思考关于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关系。
片段摘录
1.你死后, 我把你葬在河边。 我死的时候, 你在岸边等我。 这就是我们之间流逝的时光。 然后,不知怎的,我们又在一起了。世间一直以来就是这样。
2.意外之财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好运带来的喜悦,而是对失去这份好运的巨大恐惧。
适用主题:爱与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省……
素材延伸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中,特别讲到了不久前红遍全球的云南大象的故事。
2021年4月16 日,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与普洱市墨江县相邻的一座山头上,突然出现17 头大象。听说大象来了,当地村民十分兴奋,他们还担心大象吃不饱,主动拿出自家种植的玉米投喂大象。多家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一路上,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部分监测队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搜寻监测,帮助象群南返。跟随着大象的脚步,世界多国人民从当地群众对象群的悉心照顾中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运用示例
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提出以来,敬畏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你死后,我把你葬在河边。我死的时候,你在岸边等我”,陈志勇在《内城故事》中所作的语句放在此处别有韵味,生态系统正如文字所描述的那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新时代中的我们,也应付出一份努力。你看,当17头大象“空降”云南玉溪时,村民们的热情投喂与企业为之关灯停产,直至帮助象群南返,展现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堪称模范;你看,名为“大象驾驶证”的趣味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风靡网络,成为全国各地大学生的“目标考证”之一,不正是以新的形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传播出去吗?时代的进步不应以环境为祭奠品,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是永恒的课题。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我们头顶同一片天空。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