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理
《桃树人家》是享誉文坛的“朱家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的作品合集,共同讲述读书人家的相守日常与丰实光阴。
在靠山的小院,一栋两层楼的小院,门口有两棵桃树,春天桃花开时,妈妈带着一堆散养的猫儿狗儿去远一点的山间……每日里闲暇无事就只管看书写字,生活清简,却不曾缺少品质。《桃树人家》里,这样的生活就是她们姐妹三人童年的记忆。
一件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组成了美丽的画卷:院里开得漂亮的茶花于妈妈而言,是日日剪来插在屋子里的鲜花,享受当下的生活理念,妈妈一生都在积极贯彻,朱爸爸对祖国的眷恋,让他多年没有买房子的计划。“买房子就意味着安家,安家就意味着不回去了”。家里从来大方,宾客来来往往,妈妈总是有办法让上门的人吃饱,尽兴而归。朱家对文学的热爱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爸爸每晚雷打不动地写作,妈妈没事就埋头翻译。身传重于言教,对旧事物珍重爱惜,对新事物惊奇喜悦,生命中许多信念价值正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
最深刻的眷恋,最安稳的幸福,都在家里。
人物卡片
朱家是台湾著名的“文学世家”。一门三姐妹,算上文学家爸爸和翻译家妈妈,全家五口人个个都是文字工作者。作家阿城曾说过:“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在世界上是极少见的。朴素、幽默、随意、正直,是这一家子的迷人所在。”
精彩书摘
大水洗礼
在我三岁时,因“葛乐礼”台风来袭,遭遇了一场大洪水。好不容易回到百废待举的家园,大人没空理我们,我便欢腾得像只小麻雀一样这里跳,那里蹿。人来疯的结果是,一屁股跌坐在还没清干净的黄泥浆里,惹来妈妈一顿白眼。即便如此,我仍是乐不可遏,一场大难后,一家人终于又聚首了。
后来村子到底是无法长住了,于是我们便搬迁到“内湖一村”,这里地势高,但住在我们下缘的村子就没那么幸运了。每当台风一来,雨势大些,便眼睁睁地看着底下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搬这抢那,不一会儿漂出一个盆子,再一会儿连马桶也漂出来了。我们窝在窗边,看着这异于日常的光景,只觉得新鲜。
许多人的一生,似乎总会和大水结缘,像岳飞,儿时不就曾因大水在缸中载浮载沉?若有幸躲过一劫,日后是不是就会有不凡的表现?曾经被大水洗礼的我,一直是如此殷殷期盼着呀!
微解读
胸中有丘壑,源于书中有希望。面对汹涌的洪水,看着忙碌的村民,作者没有恐慌,而是淡定地经历。为什么“我”能把大水看成洗礼?因为“我”的心中有岳飞,岳飞历经洪水而劫后余生,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为什么能够把这一典故内化于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自然是源于家庭的涵养。爱读书的父母,爱读书的家庭,给孩子以熏陶。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培养了孩子与众不同的胸襟。
【素材关键词】成长路上,阅读相伴;经历;不凡的表现……
桃树人家
我床前的一棵桃树悄悄地看了花,乍见枝头桃红春意,似泄露了我的心事,就此两厢皆不见。一日里要听母亲三两回地赞叹道:“来看我的桃花呀,都开了。”
两树桃花是妈妈的宝贝。春天花开的时候,妈妈又最喜欢带着猫狗在山上,老远欣赏院里的桃花,觉得很像《水浒传》里的世界:一行者路上贪看山明水秀,不觉天晚误了宿头,正愁哪里投宿是好,过了一条板桥,远远望见一簇红霞,树林丛中闪着一所庄院……
父亲种花种树。母亲虽没有种菜,却三天两头上山当神农氏。这座山,就在我们后园一两棵桃树的背后,新近被母親发掘出三样山珍,木耳、蕨菜,昭和草。木耳下汤,蕨菜用红烧肉汁炒煮最好吃。昭和草像茼蒿,烫过再炒,碧油如绿玉。有时母亲把一根卷曲、肥亮、绿生生的蕨菜向大家展示,再三赞叹,而我总是喜欢将它们盛在玉色陶盘里,更显出那绿色的野和鲜,觉得非常快乐。
三月看桃花,五月采桃子,做冰桃汤喝。六月昙花开,没有去看它一夕之间开了又谢的时候,便嗅着一阵阵如叹息般的花香袭进屋来,夜里好像睡在有月光的南海波涛上。
微解读
一树桃花一树香,一家读书一家香。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田园有一份向往与渴望。碧桃满树,幽鸟相逐。在自然中,旷达者找到归宿,沉郁者平复怨怒。朱家姐妹的童年是幸运的,简简单单地生活,和大自然相亲相近,也因此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心气平和,精神安然。
【素材关键词】寻味书香;品味;诗意的世界……
外公家
晚上院子里的昙花开了,香蓬蓬的五朵。我和爸爸索了把手电筒去欣赏。真是月下美人啊!每一朵都各有各的姿,看看它们已是千年岁月了,而我和爸爸大约是在宋代吧,东坡在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很小的时候,我住在外公家,半夜里被外婆从床上喊醒,瞌睡蒙眬地由外婆摆布着穿上件小背心,然后踉踉跄跄地下楼去池边的花棚下看昙花,外公多半已经拿着手电筒在那儿等了老久,此时他会用少见的温柔语调告诉我昙花的种种,我总战战兢兢地听着。
日食的正午,外公还会教我们把玻璃片涂黑了,对着空中的太阳观测。我不难想象,半个世纪之前,外公自医院毕业出来,悬壶济世,娶妻生子,年轻的人夫人父,却又是一位闲暇时候也会听听古典音乐的知识分子。他只觉世界是这样新鲜,生活是值得的。
对于旧事物的珍重爱惜,对于新事物的惊奇喜悦,外公乃如此。
微解读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生活值得。“我”和爸爸去看花,正因为外公家有看花的传统。外公张弛有度的生活,为家人树立了榜样。假如只有拉满弓弦的悬壶济世,那么生活就缺少了调味剂;假如只有松松散散的休闲,那人生就缺少了“盐”,失去了味道。正是外公在救死扶伤之余,有音乐相伴,才令“我们”这些晚辈看到了人生的光亮,感到了“生活值得”。
【素材关键词】味道;珍重;生活的光亮……
文学的童年
练毛笔字,从握笔的方法到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钩,父亲都把着我手实实在在地教过的。桌上摊着稿纸和《唐诗三百首》,父亲把《长恨歌》一句句指认讲述给我听,至今我还记得父亲下巴抵触到我头顶的实感。
父亲很会写美术字。长长的一段时间,也许持续到高中毕业,每学期开始发新书、新本子,我最爱全部抱到父亲的书桌上,央他在一本本上面写好年级、班级、姓名,替我用光滑的月历纸包好教科书,我痴痴地趴在桌面上看父亲笔下生出奇逸的字体书写着“算数”“国语”……新书的香和签字笔的油墨香味,感觉新学期真有希望。
周末,母亲总是上午把我们带出门,好让父亲安静写稿子。后来搬到内湖,窄小的客厅逢雨天便两条竹竿横七竖八地挂着湿衣服,父亲的多少文友在那万国旗底下谈天说地。虽然我完全不懂他们的讲话内容,也常常搬个小板凳坐在父亲脚边倾听,直到瞌睡蒙眬,不知东方之既白。
微解读
亲情,点亮幸福生活。父亲的“把着我手”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钩”的细节令人记忆深刻,“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写字的方法,而且感受到了父亲的关心。看到稿纸,读到唐诗,就会想起当年父亲“下巴抵触到我头顶的实感”,这种动作、这份父爱,让童年的“我”心里踏实,生活幸福。而父亲的美术字,是“我”膜拜的对象;父亲的聊天,则是“我”的“文学摇篮”。正是这种被书香浸染的日常生活,成就了一家两代三作家的传奇。
【素材关键词】父爱像一首歌;偶像;童年的书香……
【素材速用】
都说家风是人格的传递,是前辈对后辈的细细叮咛。家风和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無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方式,都有众多可以去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
比如《桃树人家》中,朱天衣写他的父母:像两个学生面对面就坐,各自赶稿,然后,画面切换到父亲和女儿面对面各自赶稿,这是家风。朴素、幽默、随意、正直——朱家这一家子,实在太让人羡慕!
读《傅雷家书》,我同样对傅雷充满敬佩,他把家风装在那一封封充满深情的家书中。在书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先学会做人,后做艺术家……”,这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要求,傅雷做到了一名父亲的真正责任。傅聪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变得更加自立自强。
记得清朝诗人王豫说过: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家乃睦。家书一封,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教导;良言一册,蕴含着父母对儿女的叮嘱。
家风,其实很简单,但要传承好家风,却要经得起风霜。朱家和傅家的家风,让儿女终身难忘,使他们铭记责任。那家风,那家训,是信仰,也是传承。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默深文学社 李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