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2-03-01 19:5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苑宝冬崔婉君
学苑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学科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苑宝冬 崔婉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小学生较强的文化意识、主动学习的观念,而且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应将该学科作为育人载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素质教育的作用,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培育。教师要以生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体育之间构建起紧密衔接的关系,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逐渐渗透,体育学科在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系统内,肩负着艰巨的教育使命,要求教师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动静结合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放松身心,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主动性,使其养成积极运动、终身体育的观念。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串其中,对体育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改革,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必然探索方向。在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小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全程参与其中,集中精神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渗透其中,营造出奋斗和竞争的课堂环境,考验小学生的意志和耐力,有利于小学生形成优秀、积极的品质;主动拼搏奋斗,面对挑战吃苦耐劳,锻造小学生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很多的体育活动都具有竞争性,在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小学生从中获取教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强化了自信心,感受到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学习观,促进自身优秀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学科中的渗透,能够使小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下,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学习压力,达到平复心情、快乐成长、快乐学习的目的。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使其更好地加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尤其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整个人生阶段处于成长早期,此时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个人情绪上的变化。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甚至在内心留下阴影,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干扰。部分小学生课外休息时间被挤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导致了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困境,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承受着枯燥的学习任务压力,形成了消极情绪。在体育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制定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成长规律特点的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缓解消极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小学生将负面情绪和学业压力有效缓解,使小学生保持健康的状态,实现身心的和谐成长。在集体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由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从而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凝聚力,可以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如在和他人的交流协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对待问题。在参与集体性、竞技性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活动任务,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际观念,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了小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值得每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探索和展开实践的教学方向。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仍旧存在严重的主体化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学理念中也缺少对体育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明确认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形成本末倒置的情况,难以将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平衡性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过度追求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却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存在着不足,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缺少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全面培育。究其根本,这是由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落后导致的。体育教学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全面健康教学口号流于形式,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在体育学科的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力不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将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起来,还要将家园共育的观念贯串其中,利用家长的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构建起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合力效果。但是,目前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家长的参与度不足,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完善的沟通机制。家长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认为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仅仅是学习体育知识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身体机能的一个学科,只需要完成基本的体育动作即可,忽视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视,学生家长的作用难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体育课堂到课下、从学校到生活中的延伸,降低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成效。

三、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创新体育教学观念。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贯串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体育课堂上的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而是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计划方案的优化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恰当地融入到体育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明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和体育活动的特点,以及体育学科教育的内容,适当地将体能训练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转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由教师指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主动调节心理状态,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下,疏导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体育教师应改变体育教育主体化倾向严重的现象,保证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平衡性,适度落实体育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起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游戏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将小学生的主体性激活,使小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在保证体育课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激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情境中来,将体育教育作为载体,形成主动发展自我的意识,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这一观念,根据对小学生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的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加入到对体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引导和熏陶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体育技能。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和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关联体现出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加强对学生的技能锻炼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育。例如,有些小学生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应结合此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包括接力赛跑、篮球、足球等。部分小学生性格急躁、很容易发脾气,针对此类学生,则可以通过一些耐力性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观念,放松身心,如在下棋、长距离行走、慢跑等活动中,锻炼小学生的耐力,使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同时放松身心,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社会生活。

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学科教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将家园共育的观念贯串其中,调动家长的教育功能,创建社会环境,促使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小学生的成长不仅局限于校园生活,还会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体育学科的教育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目标,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体育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和开展“小升旗手”的实践活动,在小升旗手的活动组织和实施中,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否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家长决定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在体育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家长的力量调动起来,在家庭中创建体育生活环境,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学科教育,而不是仅仅将学科知识教育作为重点。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尝试加入到对孩子体育精神的培养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育中,使小学生在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下,接受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师生之间要构建紧密的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应构建畅通的交流沟通机制,可以利用班级的QQ、微信等线上沟通软件,及时结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和身体机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一支具备良好教学技能水平和心理健康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修养,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素质和过硬的师德修养,在言传身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能力,保证稳定的情绪,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公平、公正的视角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强投入力度,从小学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等各个环节,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水平。

在选拔小学体育教师环节,可以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全面考虑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教学态度和专业能力等,严格按照选拔的标准和程序,将高素质型、高技能型的小学体育教师充实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队伍中。针对现有的体育学科教师,要进行系统培训和再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培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加强对儿童生理、心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对体育知识的熟练应用能力。体育教师应向着全科化方向发展,提高自我,主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关键的教育价值。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中,要求体育教师以生为本,将小学体育的教育功能和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对小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体育学科教学课堂上,应立足于实际的学情特点,加强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促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