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王珊珊
数字化环境下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是小学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之一。美术的培养不仅是根据所思所想画出一幅画,还是对学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教学工具和教学理念的限制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领略到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片面化,致使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将数字化引进美术课堂中,就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在数字化大背景下,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式学习模式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而且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得到迅速提升,为学生的全方面素养培养作铺垫。
项目学习目标的构建主要以终极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为主。终极目标顾名思义就是项目的最终完成目标,过程性目标则是阶段性的小目标。过程性目标对最终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逐层递进,缺一不可。其中,在构建学习目标时需要坚持以生活性、参与性、层次性为基础的原则。首先,生活性原则要求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实际生活融入到理论知识中,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参与性原则是指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最后,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了解,由于学生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构建学生目标时,应根据其不同差异构建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成绩优秀的学生为A组,学习一般的学生为B组,需要帮助的学生为C组。在目标制定完成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让学生亲手绘制一幅“小鸭子”作品。为了完成这一终极目标,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过程性目标:准备材料与工具;通过视频了解小鸭子的形象特征;掌握小鸭子的主要特点;画出栩栩如生的小鸭子形象;作品完成。通过制定过程性目标,并有步骤、有计划地逐一实现,从而达到最终目标。这样一来,在锻炼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知识内容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很难提起探究欲望。而借助多媒体与项目学习模式,能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不仅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深刻理解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辅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小学人美版一年级美术“漂亮的建筑”时,小学生由于很难理解古代建筑,在这样课程中很难提起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觉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播放世界名胜古迹视频和图片,最后定格祈年殿,让学生感受祈年殿的外形和色彩,随后抛出问题:“看完这些图片后,同学们回忆一下平时生活中见过哪些建筑?”学生纷纷回答。师:“同学们谁能说出它们的外形像什么?”预设:像帆船、像火箭等等。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尝试用形状组合成建筑的外形。”师:“有一个叫嘟嘟的小猪建了一所房子,但嘟嘟却很不满意,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吧!”思考:怎样能让房子看起来更漂亮。幻灯片:要想房子外形漂亮,就要解决色彩问题与环境搭配的问题。这一过程,能引导学生通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将所思所想画出来。接下来教师示范“动手做月光下小屋”。让同学们用画笔和剪刀尽情发挥,制作出色彩鲜艳,环境、构图更加漂亮的建筑。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壮观,又轻松地学习了知识,让构图更加饱满、色彩更加艳丽。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将多媒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能够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
美术的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还应注重与生活化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与相关生活情境相联系,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培养扎实的美术功底。例如,在学习“圆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圆形的物体,如生活中的篮球、足球、热气球等,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圆形。正式授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滚动乐园,多媒体滚动各种圆形物品,并配上相对应的卡通声音,再出示一些方形或长方形物品,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让学生亲自感知进行体验,了解“圆形物体能滚动,别的形状却不能”这一特点。接着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轻松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下亲自感知,这样学生创作的作品不仅更加切近生活,并且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其创造能力。
在学习“动物乐园”一课时,教师利用项目学习模式,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小动物形象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与构思。提前告知学生准备制作“动物”的工具。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可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一个穿着导游服装的工作人员映入眼帘,师:“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去动物王国。小朋友们要坐好哦,准备出发啦!”多媒体出示观光列车。到了动物王国,课件出示进行动物赏析,让学生从动物的动态、形色方面进行观察与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使整个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学生主动、乐观学习的动力。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题,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度。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不断与生活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以“画影子”为例,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
师:同学们都知道水中捞月这个故事么?(多媒体播放小猴子水中捞月动画片)
师:从这个故事中得知猴子捞到月亮了吗?捞的是什么?
生:捞到的是水中倒影。
师:对啊,你们真棒!小猴子是捞不到月亮的,因为影子是摸不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奥秘。谁能说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影子?
生:夜晚在灯光照射下有影子、水中会有倒影……
师:那么这些影子在色彩上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水中影子是五彩缤纷的彩色,而夜晚的影子是黑色。
师:很棒!那么今天学习一下水中倒影。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尝试画水中倒影,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示范,像构图时要上下左右一致、色彩相对应等。接着教师借助项目学习模式,将生活与本课重点相结合,如教师可这样引导:“咦?河面上游来了一群小鸭子,大家一起看看河面的倒影产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明白河面在小鸭子游过来时倒影会晃动,而河面也会产生波纹,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要添加波浪线。由此可见,通过以问题为切入点,再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知识相联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而且能非常轻松地理解美术知识。
此外,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引出问题,不仅能够简化抽象教材,还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及兴趣。例如,以“漂亮的建筑”为例,通过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走进中国古代建筑”课件,课件出示画外音:“请同学们一一说出下面建筑物的名称。”生:“这是故宫,这是颐和园,这是……”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这些建筑进行归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跟着多媒体了解到中国建筑的线条、造型以及构图,绘画、雕刻等美术创作手法,并以此作为分类依据,对所见建筑进行了分类。课后,教师还可布置“小导游”游戏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历把自己欣赏的中国建筑用画笔画下来,并在课上安排学生一一进行简单介绍,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将这些真实的画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会激起小学生的观察、思考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画面中学习建筑的特点、构图以及线条,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感受中国建筑的壮观与魅力。因此,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绪不断受到启发,并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不断引发思考,为以后建立高效率的美术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就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用个性化教学。教育教学要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多种智能。例如,人美版一年级“剪窗花”一课中,从项目学习的角度来审视,它包括了手工、绘画、色彩、实际生活、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制作“新年贺卡”。教师可先借助儿歌和诗歌表演,如《奶奶的窗花剪得好》,让学生分别描绘儿歌中的各种动物形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随着朗诵内容自由创编动作,并进行诗歌表演,教师再借势开展美工活动;然后,教师根据不同造型的设计、剪纸的方法进行实时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充分掌握剪纸的技巧,了解窗花里蕴含的美好祝愿;最后,师生共同欣赏作品。这次项目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建立自主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充分运用到理论知识中,将学生的画作与生活相联系,能有效启发学生的联想,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小学美术“手形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在进行画作创作时,教师利用项目学习方式,将生活与本课内容进行融合。例如,让学生纷纷进行手印画创作,告知学生手印完后可用油画棒或水彩笔进行添画;学生通过自己想法自由发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小组作品完成后,教师将其分成三组——一组为创新型,一组为可爱型,另一组为颜色艳丽型,让学生根据不同组的名称对自己的画作进行归类,并让学生对自己画作的想法和初衷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完成后,由教师对画作进行分析与点评。对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作品,给予创造性能力较好的鼓励;对于颜色搭配好看的学生,给予审美、色彩出众较好的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项目学习反思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来完成的。反思是教师实施项目学习后的总结,可以是对自己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最终作品与参与程度等方面的思考,例如,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可以是对活动中一些现象进行思考,例如人美版“妈妈和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搜集主题为“母亲和孩子”的不同类别艺术作品,如音乐、动画片、绘画等,引导学生加深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然后,教师再布置学生做一件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通过造型、色彩、材质和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恩概念,意识到“母爱”的伟大,可举办一场“课后反思”讨论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开展前反思准备工作是否有遗漏,活动中反思发现的问题,活动后思考自己和自己所在组的收获与不足等。对于不清楚怎样具体写反思的学生,可通过设置具体问题或口头提问的形式进行反思,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在组内活动中,我的表现如何?哪些做的比较好?哪些需要改进?在小组的最终成品上我参与了哪些部分?是否足够努力?在下一次项目活动中,我会做哪些改变?……”参与教学反思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参与本次课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项目学习课程中去,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数字化环境是科技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必然趋势。科技助推教育,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情景的改变,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改变。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特点及教材内容为依据,在数字化环境这一大背景下,将项目学习模式灵活应用,将美术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优化设计教学体系,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