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园庄中心小学 黄清兰
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阅读与写作成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最主要的两个学习板块,不仅仅是阅读教学需要遵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习作同样如此。从习作角度上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之后都设置了一个习作教学板块,不难发现,无论在主题上还是要素上,习作板块都与整个单元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只有理清教材的编辑思想和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才能正确把握习作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因而在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将习作教学的主题内容、方法策略紧紧扣住单元语文要素,让习作教学成为单元语文要素在习作中进阶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单元整体视域下进行习作教学,是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和关键一环。本文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他_______了》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关照单元整体,落实习作要素。
习作呈现:《他______了》这篇习作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整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通过对习作要求的分析,可知本习作教学的主题是写人物表现,通过人物的刻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单元习作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一部分,单元语文要素主要包含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两个方面,各个单元首页导读的右下角,通常条分缕析地对所在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与习作表达目标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说明,其中单元习作要素就体现为单元习作教学目标,这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知识训练点。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共设置了两大板块,阅读板块中编排了一篇古诗教学《古诗三首》,以及《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与《清贫》这三篇阅读课文,习作教学板块的内容即为《他_____了》的习作训练。人文主题上,本单元以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高度概括,古诗阅读以及三篇阅读课文都是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上是“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阅读上,做到根据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而习作上,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尝试着运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所写人物的内心情感。
因而,在《他______了》这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本单元的习作语文要素来定位和明确核心习作策略:在人物描写作文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用语言、动作、神态三种细节刻画手段,来呈现事情过程,着重把人写具体、写生动,透过三种细节描写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具体如何来实现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及其内心的反映,这需要借助具体的习作技巧。习作教学中也给出了一些提示: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从习作方法指导中可以看出,建议通过对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这也与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很好地耦合起来了。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就是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习作教学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教材的阅读课文很大程度上就是习作的“例子”和“范文”,通过对阅读课文的回顾,阅读品鉴其中与单元习作要素相关的语言表达方法,学习和内化习作策略,懂得如何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下运用好习作策略。
习作板块安排在单元阅读课文之后,因而在习作教学时,单元阅读课文已经全部讲授完毕,学生对所在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更多的是从阅读要素的角度来进行的阅读教学,此时换成习作要素的学习,则需要重温和“回炉”阅读内容,并从习作表达的视角来阅读和赏析课文中是如何将习作要素运用好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单元所学过的课文有整体性的映象和感知,教师可以借助群文阅读的方式,将所在单元中所有的2~4篇阅读课文(古诗词不在内)进行组合,以单元习作要素为“议题”,来赏析课文是如何体现单元习作要素的,用好单元习作策略来如何增强课文的表达效果的。
在《他_____了》这个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明确该习作教学的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回归课文,设置群文阅读任务:《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与《清贫》这三篇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人物细节刻画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1)《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毛主席_________的内心世界,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沃克医生由_________到________的内心变化,表现出刘伯承_________的精神品质。举例:______________。
(3)《清 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的内心,同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出方志敏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对三篇课文的群文阅读回顾,温故了三篇课文中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的三种细节刻画手段来表现人物复杂内心的手法。教师又引导大家赏析这些语句,感受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人物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技巧和效果。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岸英!岸英!”,表现了主席内心的沉痛;毛主席内心的独白“儿子或者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以及对秘书若有所思地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两处语言描写表现了主席在丧子之痛的内心下由“人之常情”的感性呼唤向“主席身份”的理性抉择过渡的复杂心理过程。又如《军神》一课中,既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中,刘伯承的语言十分干脆利落,如“试试看吧”“七十二刀”“你过奖了”等,只言片语,尽显军人利落和坚韧;又有通过沃克医生的描写来侧面烘托刘伯承的勇敢坚韧,如“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告诉刘伯承挺不住可以哼叫,这很好的衬托了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忍受的剧痛,从而突出刘伯承异于常人的军人顽强意志力。
通过回顾单元所学的课文中语言、动作、神态多角度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课文赏析、品味,学生学习和了解如何借助这一习作手法来把人物写具体,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对完成《他_____了》的习作任务也就更有把握了。
在回顾单元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到习作练习中,进行趁热打铁的习作实践。在单元习作训练中,坚持“半开放式”习作原则:一是“放”:在作文题目、选材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不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是“收”,在写作方法上,必须迁移运用单元习作要素,将单元要求掌握的习作表达方法使用于学生的习作中去,做到现学现卖、活学活用,真正实现习作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和“教学做合一”理念。
在学生构思和动笔写《他______了》这篇习作之前,教师进行最后的习作教学指导,强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的习作手法,确保学生按照习作要求来应用所学的习作策略。
习作提示一:“请同学们围绕《他______了》这个题目,添加一个词语,可以是‘伤心’‘生气’‘骄傲’‘后悔’等等,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不限制范围。”这个习作提示,让学生有广阔的选择空间,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路,做到了“放”。
习作提示二:“把他为什么_____了、他是如何______的写具体、写清楚,写的过程中以‘他’为核心,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这个习作提示,让学生有更明确的重点和方向,开阔了习作思路。
习作提示三:“运用本单元‘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内心’的习作策略来多角度地写‘他’,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这个习作提示,强调习作过程中运用单元习作策略来进行习作实践,在“放”的基础上有所“收”。
教师以习作提示进行习作前教学指导,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偏离习作要素这个航向标,确保习作要素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得到实践运用。在习作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习作训练知识点来强化单元习作策略掌握。通过习作指导过程中的着重强调,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习作训练的意图来进行写作,在写《他_______了》的作文中重点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具体地表现所写之人的特点,达到了习作练习要求。
习作评价在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点评,让学生清楚自己作文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习作评价的激励、表扬,对学生的习作情感有着很好的激励意义。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在学生完成习作任务之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习作评价。不同的习作目标下的习作评价的依据和侧重点有所差异,单元习作的教学评价,应将习作要素的应用体现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并注重强调方式,通过批注式习作评价,点出学生习作中应用单元习作策略所在,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有意识地将单元习作要素巧妙地应用到单元习作练习中,做到学用结合。
教师在学生习作评价中,要注意评价侧重点向单元习作方法应用倾斜。如学生习作《他慌张了》描写了同学在课间休息时违反纪律规定,在教室里踢足球,谁知不小心将电灯踢碎,伤到下面的同学的情节:
“强子,这是昨天我花二百块钱买的足球,下午的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一起玩吧!”轩轩邀请道。
“给我瞧瞧!——真酷!”强子赞叹说,“要么我们现在趁着课间休息踢两脚?脚痒痒了!”
两人默契地一笑,在座位间踢起来。……
——“小心!”强子还没来得及提醒,轩轩一脚用力过猛,将教室的电灯踢碎了,掉落下来的碎片不偏不倚地咋在同学晴晴的身上,晴晴吓得大叫,直抱头大哭。
“没……没事吧?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对不起!”轩轩脸色刷地一下惊得惨白,说话直哆嗦,额头上的汗珠涔涔地往外冒。
晴晴缓过神来,身体并没有受伤,只不过着实被吓坏了。轩轩眉头稍微缓了缓,长吁了一口气。
办公室,轩轩低着头,攥着衣角,“老师,我知错了,以后保证不在教室里做这样的危险事情了。”
……
习作中,学生用到了语言描写,如“没……没事吧?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等;动作描写,如在老师面前“低着头,攥着衣角”等;神态描写,如“脸色刷地一下惊得惨白”“汗珠涔涔地冒了出来”,得知同学并无大碍,“眉头稍微缓了缓,长吁了一口气”等。习作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同学闯祸后惊吓——慌张——舒心的内心情绪,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用波浪线将这些语句画出来,虽然习作在其他方面没有过人之处,但是却将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应用到位了,教师给予其高度评价。这样学生就理解和内化并迁移应用好了本单元所学的习作方法,在其他单元的习作中也会有意识地将单元习作策略应用好。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习作教学,不仅要摒弃习作与阅读“分家”的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规避习作与单元语文要素脱离的误区。要在单元整体目标之下来制定习作教学目标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要回归单元阅读,寻找习作之法;开展习作实践,强化习作策略应用;在习作评价中突出单元习作策略应用效果,纵横梳理,整体串联,最终达到单元习作要素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