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01 23:06:33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城实验学校
学苑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素养语言英语

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花城实验学校 陈 琳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中,小学英语教育为学生英语启蒙打开了大门,奠定了基础,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

一、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将之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王蔷教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通过语言来认知、理解以及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称之为语言能力;获得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称之为学习能力;发展文化底蕴,培养跨文化能力称之为文化品格;培养思考辨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称之为思维品质。可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提高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形成开放、包容的思想,发展跨文化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笔者认为,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重视分数,忽视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更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学目标以学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为衡量标准,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经常采用抄写、重复、死记硬背等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毫无波澜,慢慢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敷衍怠慢,从而对学科的学习失去乐趣与动力。虽然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获得高分,但是英语学习能力没有提高,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别提培养学生创造力,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上单一讲授法,教师唱主角,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课堂失去了活力与新奇,学生上课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造成注意力涣散也无法最快地掌握知识,提高口语学习能力。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开展,没有将英语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场景、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使英语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使英语语言教学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放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运用了,造成了哑巴英语的真实存在。这些做法与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完全不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驰。

三、利用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它既具有语言类的学习特性又具有基础性特征。语言的交际与运用是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方式。英语学科素养提出了英语学习内容需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主动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发展融入语境、情境和语用中,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更好地理解、记忆与掌握语言知识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在这种和谐、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广州版一年级英语“Unit1Hello,I’mAndy”这一单元学生需要用句型“What’syourname?I’m...”如果在班级情景中,孩子们都已经知道了彼此的名字,他们的练习热情就会大大减少。但是通过创设一些社会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介绍自己的姓名,比如向参加幼小衔接的老师们以及小朋友介绍自己;在学校重大活动中向全校师生介绍自己;在跟家长外出游玩时,遇到父母的好朋友,需要向对方介绍自己。显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为学生构建语言运用场景与语言表达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再比如,在教授Whatdoyouwant,Miss?Milk,ahamburgerand ice-cream/chicken/water/French fries/ice-cream.这部分教学活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愿望,教师把讲桌变成了餐桌,一体机变成了自助点餐界面,汉堡、薯条、鸡腿、水全部换成实物,让孩子身临其境。这种真实情境的课堂再现,有利于学生在玩乐的氛围中应用英语,并在不知不觉的活动过程中锻炼了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实现了英语语言的实用性。

2.设置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课标(2011)》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并在英语课程性质部分强调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小学低段基本上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小学中段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小学高段则慢慢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以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游玩嬉戏的英语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的生动与直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的焦虑,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授广州版第一册“Unit3Count fromOnetoTen”这一单元复习1~10的数字。教师设计了“一只小鸭两条腿”的课堂游戏。教师说出一种动物,然后让学生抢答这种动物的腿数,当教师说出2种或2种以上的动物时,学生则要抢答出以上动物腿的总数量。这个游戏不仅巩固操练了数字的学习,让学生在边听边想的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猜谜语游戏时:“Hereismy car/plane/doll...”教师拿出一个装满玩具的大书包,故作神情,跟学生玩猜谜语的游 戏。T:Guess,what’sin my bag?There’ssometoys.S:Isitacat?T:No,Ithasahead,butnoneck.Ithasa body,butnowarmth.Nofeet,butcan travel?S:Isitacar?T:Yes,you’re right.Look,Hereismycar.经过语言的描述,动作的比划,让学生根据提示的语言一点点进行推理判断,发展学生的推理判断思维。

又比如在教授“up,down,right,left”四个方位介词时,设置了贴嘴巴的课堂游戏。在黑板上画一张缺少嘴巴的脸,请一个学生走到讲台上,用小手绢蒙上他的眼睛,让学生把遗失的嘴巴贴到相应的位置,全班其他同学一起用“up,down,right,left”这四个指令词指挥蒙着眼睛的同学进行嘴巴位置的调整。学生在玩乐游戏中四个方位词已经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方位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指出学习能力是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英语学习兴趣,能够多渠道的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与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资源的获得,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与归纳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着眼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也越来越多,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枯燥、抽象的英语知识,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信息技术将英语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或者是虚拟的动画实景过程多维度展示,学生能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听障的学生让抽象的语言能够可视化,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It’s SunnyToday”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APP等信息技术查找本周7天的天气状况。让家长共同协助孩子完成,这一课前任务不仅体现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更为学生提供了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通过广州英语学习平台APP预习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将不熟悉、不理解的词圈出来,通过第二天的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能力。

课堂上的新授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可爱的小猪佩奇根据天气预报选择不一样的服装搭配的视频。这个视听媒体情境化地呈现了:It’shotandsunny.Putonyoursunglasses.It’scold and windy. Put on your scarf.It’s snowinghard.Putonyourboots.It’s raininghard.Putonyourumbrella.通过视频的看、听、解读,学生在这生动的场景中,多维度信息中激活了他们的语言思维,使其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以致用。在操练巩固环节利用希沃一体机的课堂配对小游戏让学生能根据天气搭配不一样的物品,让语言的学习从感知、理解顺利的过渡到观察运用。接着通过多媒体的听读、指读到自由读,让学生能够自我操练以及自我觉知其语言输出的方法;最后的拓展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昨天查找的天气预报仿写一句小诗,最后小组上台汇报。这一过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能够进行实际的运用。

4.深挖教材,重视知识拓展,提升学生文化意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见英语的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渗透。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思想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My FavouriteDayisMonday”第一课时Let’s learn,主要学习一周七天的表达方式SundaytoMonday.通过知识的拓展补充让学生了解并对比分析,中文的星期除了周日是用文字来表达,其他都是数字,而且仅仅是用于计时。然而英语的星期是用于纪念神灵或者是星球的名称,例如:Sunday来源于sun,Monday来源于moon,Tuesday来源于战神Tiw,Wednesday来源于诸神之父Moden的名字……后来逐渐成为计时的方式。这些背景知识的补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养成跨文化思维。

又如本单元第三课时Let’sTalk,有这样一个场景:Koto放学了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准备走出教室,这时候Mr.Leo叫住了它,“It’syourturntosweepthe floor.”Koto不好意思的折回教室打扫。如果从单纯知识的讲解,这里就两个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It’syourturnto...另一个知识点是sweepthefloor短语的学习。通过深挖教材,我们可以以这个场景,让学生反思在日常的值日过程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对待值日要有责任感。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回忆巩固相关家务劳动的短语:setthe table,washthedishes,makethebed,feedmyduck...引导学生在家里能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而发展学生的劳动品格和家庭意识。

再如本单元第五课时StoryTime,给学生呈现了一个故事:John是一个特别懒惰的人,他的羊圈烂了一个洞,邻居们都提醒他去修补,可是他总是抱着明天再弄的态度,最后羊全部被狼咬死了。

从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唤醒学生的文化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故事的寓意:做一个勤快的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发现了问题要及时处理的人。这个故事跟我们经典的亡羊补牢故事很接近,但是两个故事的结局不一样:一个是很懒、多次不听劝告,最后造成了极大地损失;另一个是故事主人公听了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减少了损失。从而拓展另一个故事SimaGuang smashesavat(司马光砸缸),在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带领学生品经典,传播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可见,认真研读教材,深挖教材,重视知识的拓展,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文化意识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如何把英语核心素养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精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素养语言英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