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宣传“盆景”变“风景”
——安徽省首个网上理论宣讲平台“滁小美云讲堂”解析

2022-03-01 13:38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滁州讲堂盆景

计 芳 杨 璐

(滁州日报社 安徽 239000)

无论什么时候,加强党的理论宣传都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由之路。只有思想理论武装了,人们认识问题才会有主心骨、才不会迷失方向,把握问题才会有高度、有深度,进入工作实践才会有底气和力度[1]。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期对理论宣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宗,理论宣传的目的在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成为当前理论传播的新格局。

基于此,2021年1月,滁州市在安徽省率先上线“滁小美云讲堂”。该平台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将宣传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动漫动画、H5 等形式进行个性化呈现,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每周一期,紧跟热点,内容多元。在一年的运行中,为滁州市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标志着该市基层理论宣讲开启了崭新篇章。

一、滁州理论宣传的传统方式

一是传统媒体发布,主要的载体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以开设专题专栏方式,发布文字、视频,以知识竞赛、论坛、评论、答疑等形式呈现。二是线下授课,主要以举办大讲堂和党校集中培训为主。值得肯定的是,多年来以上两种宣传形式开拓了领导干部谋划工作的视野思路,统一了党员群众投身建设的思想认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但随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少,而线下授课形式单一,场地固定,受众有限,均难以达到“最广泛统一思想”的效果。

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这样才能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2]。

二、“云讲堂”运行的经验和启示

“滁小美云讲堂”由滁州市委宣传部、滁州市委网信办、滁州市文明办联合打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讲思想理论、走群众路线、育时代新人、创滁州经验为目标,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键对键宣讲。一年中,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次精神的“及时雨”,传播党的理论、阐释政策主张、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需求,在全市上下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奋进的磅礴力量,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一)打破“一枝独秀”,呈现“百家齐放”

为配合线下宣讲, 从2021年1月底至2021年12月底,“云讲堂”共计发布48 期[3],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章党规、宪法法律、文化科技、滁州发展、先进典型等内容,采用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差异化方式表达。比如在宣传滁州“十四五”规划时,由小朋友对未来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出主持人对“十四五”蓝图的描绘。这种情景式融入、沉浸式体验,让大家对规划有了具象认识。另外,用漫画书的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用凤阳花鼓歌舞的形式宣传皖东大地和谐繁荣的新气象;用中学生隔空写信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用“三句半”的形式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等,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讲道理。

(二)改变“单项输出”,形成“互动交流”

党的理论本来就是有温度的,是有血有肉、充满关怀的,不是冰冷僵硬、空洞乏味的。高高在上的说教,只会让理论远离群众[3]。追求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表达,才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诀窍。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观众可以立即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同时做出相应的反馈,令信息传播更加高效。每期视频发布后,都会有不少声音在平台回应。48 期宣讲累计收获点赞2916 个,留言1600 多条。这些或褒奖或建议的留言,对于滁州的发展、《云讲堂》的开办都有着参考意义。比如《成绩喜人!滁州乡村将迎大发展!》中留言:我是全椒二郎口镇人。小镇多年前发展一直滞后。这两年小镇越建越好,可是下面农村夏季缺水,希望能得到改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我们重温滁州这场战役!》中,留言高达432条。“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感谢那些先烈,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现世安稳。”这些炙热的话语,让理论宣传已经不再是单一输出,而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思想的“共情”和“共鸣”。

(三)立足“宣讲专家”,集合“各行草根”

做好正面宣传并不容易,宣传人员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和其他专长上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滁小美云讲堂”做到了以滁州市理论宣讲专家库成员为主体,挖掘培育了一批政治觉悟高、宣讲能力强、富有工作热情的各行“草根”宣讲员。比如,在宣讲《乡村振兴润民心》一集中,安排的宣讲人是中国好人、从事农经工作25年的天长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宗玉,他被誉为安徽农村“股改”第一人,本身就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无论是结合个人职业优势还是所获荣誉,由黄宗玉来主讲乡村振兴都非常合适。当他读着“挥毫泼墨难穷意乡村振兴在路中”出现在镜头前,受众怀着对宣讲人本身故事的感动去聆听,自然而然对于内容的理解更为清晰。

宣讲生态文明时,宣讲员是70 多岁的皇甫山守林人高青旺和他的女儿。两代人用传承的方式讲述了家族四代共计24 人守护森林的故事,让人过目难忘。严明友,一个90 多岁依然战斗在教育一线的老人,入选“中国好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用于乡村教育,既是师风师德主题的主人翁也是讲述者,镜头前老人精神矍铄、激情饱满,极具感染力。

(四)既有“阳春白雪”,又闻“泥土芬芳”

“滁小美云讲堂”做到了对视频内容严格把关,既把有高度的理论宣传到位,又做到了与实际生活、工作结合。以小切口、短而精、接地气、口语化的方式入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邀请模范人物、身边“好人”,他们用源于基层、根植平凡、创造不凡的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展示他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无悔担当,树立起干部群众学习的标杆。进纪念馆,讲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质,激发砥砺前行的力量;进农村,讲乡村振兴,呈现农村欣欣向荣的一派新气象;进机关,讲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增强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校园,讲师德师风、立德树人,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强国理念;进社区,讲五中全会精神好,建立基层群众思想情感认同。

三、《云讲堂》持续发展的建议

“云讲堂”运行一年中,大大纾解了长久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传播困境。要想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家、入脑、入心,笔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完善机制,保障“云讲堂”持久发展。建立统筹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做好主题的选定、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的收集、宣讲队伍的建设、“云讲堂”录播环节的有效衔接;建立评估机制,理论宣讲,不仅要讲对、讲准,更要讲好、讲到群众心坎里,所以要定期对发布出去的宣讲片做效果评估。

二是培育队伍,充实“云讲堂”宣讲力量。整合高校、党政机关、民间志愿者的人才资源,吸纳基层干部、致富能手、草根名嘴、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发挥“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带动引领作用,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骨干队伍,满足不同主题、不同受众的理论学习需要。通过开展宣讲评比、宣讲方案评选等技能大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通过对宣讲队伍实行动态化管理,让宣讲员能进能出,适时调整。

三是拓展渠道,打造“云讲堂”栏目品牌。扩展“云讲堂”发布平台,充分利用本地各种对外窗口和各单位所属网站、“两微一端”平台发布,让党的科学理论传得更广更深。走出去,和新华网、人民网、中安在线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合作,不仅宣传了滁州,也扩大了“滁小美云讲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滁州讲堂盆景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滁州西涧》(草书)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陆黛灵书法作品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