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必然逻辑、总结方法和价值意蕴*

2022-03-01 03:51:42曾天雄张晴晴
关键词:经验科学历史

曾天雄,张晴晴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创造经验、提炼经验、运用经验,并逐步走向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历史。“历史经验”是人民作为历史实践主体超越具体的历史实践活动,将其作为经验素材进行深度剖析和科学提炼而得出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是对实践客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动反映,并适时上升到理论层面,以社会历史意识的高度发展为社会历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什么事都需要经验,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1]4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2]16-17立足于当前两个大局交互演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发展的关键历史方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提出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并深刻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6-17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形成的必然逻辑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总是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历史经验汇集史。历史经验的创造、运用和发展是理论之应然、历史之必然、实践之本然、价值之实然。从总体上看,历史经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第一视角,以百年征程为实践脉络,深刻聚焦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性自我认识进入了更加成熟的自觉发展阶段。

(一)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果

历史经验是围绕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展开,是对三大规律的积极探索和重要补充,在百年党史中逐渐形成了时间连续、逻辑贯通、继承发展的理论闭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4]对党的奋斗历程进行历史性提炼和系统性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独具历史继承性,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历史自觉。从一定意义上看,科学总结和辩证运用历史经验本身就是一条重要发展经验,成为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活的灵魂”。

在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中,有三次大规模、系统性的历史经验总结活动,并形成了三大具有历史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体现出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辩证统一。三个历史决议是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历史主动的典范之作,从历史经验的独特视角串联起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系统呈现了党对三大规律的理论认知逐步深入的历史过程。1942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的讲话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个工作我们过去没有做过,现在正在开始做。”[1]399并于1945年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重要历史关头,根本肃清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确立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真正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栉风沐雨、风云激荡的战争年代,党和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伟大觉醒中坚定不移走向胜利。这成为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探寻历史规律的初步探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辩证剖析党内错误的历史根源,在困顿彷徨中冲破思想禁锢,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以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引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震动寰宇的伟大成就,深刻阐释我们党世纪征程的历史意义,科学淬炼百年求索的历史经验,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主题,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心怀“国之大者”,探析历史逻辑,辉映现实观照,贯通未来脉络,深刻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中扎实迈向民族复兴。

具体来看,一方面三个历史决议均以“决议”形式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全面总结,更加彰显其根本性、纲领性、权威性,这表明它们并非纯粹叙述性的学术历史研究,不拘泥于具体的历史片段,形成了关于历史问题的论断性政治文件,旨在阐明党的政治观点和理论宣传,以发挥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政治功用。三个历史决议是对不同时代命题的自觉回应,既有一脉相承的革命品格,又有与时俱进的实践脉络,成为百年党史历程中的重要碑界。另一方面,前两个历史决议更加注重对过去历史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拨乱反正,第三个历史决议则是在前者现有结论表述的基础之上,结合百年党史中丰富的经验素材,以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更加宽广的时间跨度系统总结百年间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加体现历史主动,深刻聚焦新时代,彰显未来指向性,愈加体现了百年大党的理论成熟,体现其对未来大势的科学把握。如果说1945年的历史决议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开篇之作,1981年的历史决议是党在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时期对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再次运用和继续发展,那么2021年通过的历史决议则是其系统呈现和完善发展,表明党对总结历史经验这一科学方法的认知逐渐趋于成熟。

(二)理论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

唯物史观是历史经验的哲学基础和解释方法。它在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不但发挥了其作为科学真理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属性,更充分彰显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价值。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5]65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中深刻反思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资本主义中世纪生产状态进行了近乎白描式的逻辑解读;在《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对二月革命到波拿马政变时期法国阶级斗争历史经验做出深刻总结……这些都是深入考察历史实践、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的经典文献,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说明“两个必然”的原则性规定。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程和思想进程具有历史共进性。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的本身的规律修正的。”[6]603思想进程和历史进程总是交互激荡、相互促进的。我们党已经走过了苦难辉煌的一百多年,接续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惊世奇迹,当前正将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历史进程的深入推进对思想进程高质量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关头系统提炼党的历史经验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百年征程的现实淬练,是植根于我国现实土壤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并随着伟大事业的演进脉络而不断发展,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创新发展的理论载体,鲜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深远战略考量。历史经验的系统完善必将对历史进程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以思想进程的丰富发展切实推动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审视百年党史得出的基本经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活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根本在于与特定时空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百年党史进行科学抽象,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演进的完整链条。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就是汇聚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无限接近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的过程。历史经验的系统呈现是科学预见性与直接现实性的理性思辨,表明我们对百年党史的认识与掌握更加具体历史、更加客观全面、更加联系发展。

(三)实践必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客观需要

从一定意义上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就是逐步创造、发现、丰富历史经验并走向系统化的过程。历史经验从实践中产生,解决实践问题,经受实践检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品格。每一条历史经验都可以在我们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得到检验和印证。时代大潮汹涌澎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中,我们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彻底摆脱历史性贫困,正将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不可阻挡!乘长风万里,意气生发。“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7]同时也应看到,一方面当前国际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各种不稳定因素风起云涌,将直接考察世界各国对现实问题的解答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显著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上,科学提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实践伟力。在其科学指引下,伟大事业必将实现由积累量变到根本质变的历史性飞跃,迎来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

(四)价值必然: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旨归

从一定意义上看,历史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的逻辑展开和过程集合。历史经验具有主体意识自觉性和价值复归目的性的双重规定。“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根本结论。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经验的探索发明者、实践检验者和坚定维护者,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出其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主动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是时代变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历史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1031历史经验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和创新性经验去粗取精、提炼升华而得来的科学理论。中国人民是历史经验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9]16中国人民承载中国力量、汇聚中国智慧、展现中国风范,推进伟大事业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和政治理想。伟大梦想也必将在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中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人民是检验历史经验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检验理论正确与否最终要回归到实践,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实践活动要以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评价标准,将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答不答应作为现实标尺。因此,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历史经验形成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历史经验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历史意识集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是真正发挥其真理价值的重要途径。因而必须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劳动经验,把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真心期盼、能够实现美好生活期待的新经验总结好、应用好、发展好,并适时上升为新理论、新政策,以更好指导新的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历史经验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2]14从本质上看,大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始终秉持整体、联系、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历史意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三维历史坐标中观察世界、分析历史和解决问题,并对未来做出合理预判,具体表现为历史分析方法、历史比较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

其一,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将历史研究对象置于一定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中,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剖析客观历史和社会实践,内在包含着从历史到现在、乃至未来的贯通逻辑。“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9]7这表明经验来源于历史,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客观事实进行历史的分析,在较长的时间向度中把握历史脉络,贯通古今,对百年党史中的一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抽象和科学概括,从中提炼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所裨益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12]299历史经验是在一定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的有机作用下形成的特定历史阶段产物,因而要把伟大事业发展置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多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伟大历史长河中加以辩证考察,在永恒的、无条件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深刻揭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规律,并以鲜明的未来指向性深刻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进程。

其二,历史比较方法要求我们通过判断、归纳、抽象等方式对特定历史范畴内存在差异性的历史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党不仅在纵向的时间向度中深入总结历史经验,还在横向的空间向度上以全球视野审视百年党史,将历史经验上升到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高度进行科学剖析,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揭示其独特优势,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当时社会具体形势适时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13]41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必要的,通过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教训,我国迅速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党也反复强调立足本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在1959年底至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深刻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4]44这就明确了我们党必须在历史比较和历史批判中学习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比较借鉴和独立思考中绕开弯路,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放异彩,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国之治”正当其时。以此反观资本主义社会,在突如其来世纪疫情的现实考验下,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式民主漏洞百出,即便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冲突,也难掩其寄生腐朽的剥削本质。特别是《决议》系统提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和理论自觉。“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更加凸显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鲜明优势,在二者的历史较量中向社会主义发生至关重要的倾斜。

其三,系统分析方法强调在以整体性视域分析历史对象的同时,也要注重在这一整体内部各个对象和部分有机排列的顺序、比例、结构等关系,并对其进行理性剖析和动态调整,以发挥这一系统的最大价值和实际功效。从整体上看,历史经验是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是合思想理论、行为实践、价值关怀于一体的逻辑闭环。每一个具体经验都应该放到整个历史经验逻辑体系之中加以理解,既要以宏观视角从整体性把握历史经验,注重历史经验理论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着重把握贯穿于百年党史全过程、各方面的主流和本质;又要从微观维度进行理性分析,掌握每个具体经验内部、各个历史经验之间的具体联系,不能将具体经验同其他经验割裂开来,走向历史经验的教条化、僵硬化和抽象化。同时,历史经验是一个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实践脉络。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指明了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主体和理论指引,是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经验,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处于战略统领层面;其次,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的原则立场,要求我们既要有道路自信,也要有国际视野,必须独立自主地沿着中国道路坚定前行,这是我们不懈奋斗的价值基点;最后,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途径,直陈了掌握历史主动的方法手段。各个理论层面的经验既相对独立,又协调配合,辩证统一,构建出一个系统完整、层次分明的历史经验理论体系。同时,实现伟大梦想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历史经验作为科学行动指南参与其中时,必须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展现真理魅力。

其四,辩证分析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全面、客观、联系地考察历史、分析历史,不拘泥于历史细节和历史片段,在历史调查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历史研究中的科学运用。一方面,注重调查研究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毛泽东强调,要“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15]30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文章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由此可见,调查研究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脱离对客观历史现象的实际调查得出的经验往往是荒诞虚无的,最终将走向谬误。另一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这就是说既要积极分析党的正确经验,又要科学对待失误教训。“正确与错误是对立的统一,难免论是正确的,可免论是不正确的。只有正确,没有错误,历史上没有这个事实,这是否认对立统一这个规律,是形而上学。”[16]375经验和教训都是从伟大实践活动中提炼、升华得来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反哺实践的积极意义,将推动历史实践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中实现飞跃发展。

其五,历史主动精神突出强调历史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认知其行进逻辑和演变规律,同时在承认和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主动科学地运用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是否具有历史主动性是区别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一方面,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要树立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是最有底气也最有理由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无与伦比的世界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来源于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来源于其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总结历史经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科学利用特殊时间节点或大型纪念活动对历史活动经验进行定期总结,形成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衔接、长期经验和短期经验相结合、整体经验与具体经验相协调的科学机制。另一方面,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发挥历史主动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是一部风云激荡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相辅相成、休戚与共。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来重塑和升华主观世界,再以主观世界的高度发达来推动客观世界变革,以此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二者在双向互动和动态平衡中逐渐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具有深刻价值意蕴

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制胜武器,汲取百年历史伟力,揭示社会历史规律,对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深刻体现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独特思考和深邃掌握。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15]311历史经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它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注重历史性批判与自我革命精神的辩证统一,客观剖析历史活动的演进逻辑,辩证科学把握现实矛盾斗争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构建出以“十个坚持”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理论体系,在滚滚而来的历史洪流中真正掌握历史与未来的主动权。历史经验以鲜明民族风格和独特时代内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科学社会主义真理与共产主义理想在新时代的理论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刻彰显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历史穿透力和理论说服力。

第二,生动诠释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成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得出的最根本的经验。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6]350,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保障。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像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和总结历史、学习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始终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以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谱写了百年大党的精神史诗,造就了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指出:“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17]6-7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反映了我们党清醒实干的历史担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历史使命和蓬勃朝气,成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永葆先进性、革命性、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第三,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汇聚起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合力。历史自信是指历史实践主体对自身历史认知和历史价值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并对其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抱以坚定信心。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来源于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历史经验成为展现中国人民历史自信的生动教材和理论来源。从一定角度上看,历史自信和“四个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的现实根基和具体表现,脱离了“四个自信”,历史自信将走向虚无主义;历史自信为“四个自信”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价值源泉,没有历史自信,“四个自信”亦无法发挥其真正优势。唯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四,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为继续丰富拓展历史经验确立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历史经验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7]6历史经验体现伟大事业的发展逻辑,蕴含开辟未来的基本遵循,有力而系统地回应了时代之问,对伟大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历史经验作为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其根本目的在于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实践性”是历史经验发挥真理伟力的根本原因。邓小平指出,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18]111这要求我们不仅总结历史经验要实事求是,运用历史经验也要讲究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实践导向,科学把握历史经验的真理性和实际工作的灵活性,才能实现其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树立起大国崛起的时代丰碑。

第五,全景展现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豪迈气象,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华彩乐章。共产主义革命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身就是具有包容普惠、开放共赢特性的世界性事业。历史经验立足于中国大地,吸收借鉴了社会主义乃至人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展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观照,成功解构了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霸权,积极提供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依据,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蓬勃发展的实践路径,成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探索的先锋军,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时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更具开拓性和典型性,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范本。百年征程也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登高望远的世界格局,没有一党之私、一国之私,始终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终身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四、坚定不移推动历史经验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历史经验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同马克思主义一样,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历史经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毛泽东强调,“一切皆在变化中,不应该用顽固的形式主义的观点,而应该用活泼的辩证法的观点,去注意一切变化。”[1]291实践探索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就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3]9对待历史经验,我们“首先必须坚持,同时,又必须在实践中努力发展。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而如果只强调坚持不讲发展,实际上也就做不到真正的坚持。坚持和发展归根到底统一于实践。”[19]535这要求我们将历史经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潮流中,坚持灵活运用,而不是教条主义,坚持创新发展,而不是僵化停滞,坚定不移推动其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强调人所具有的生产新奇而具有社会价值事物的能力或特性,侧重“求新性”,要求我们基于实践要求和时代特征对历史经验进行新鲜诠释;创造性运用是相对于机械地、僵化地、教条地运用历史经验而言提出的,这要求我们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论贯穿于历史经验运用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其与实践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其运用到伟大实践中的特殊情况,根据事物发展的特殊性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创新性”是指人类活动所具有的对物质和精神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和特质,“发展”则更加强调包含某种价值预设,向着特定的价值方向的积累和接近的变化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创新性发展要求深刻剖析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经验材料,汲取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其实践逻辑和时代价值,辩证抽象出可资借鉴的理性认识并经过实践检验逐步上升为科学理论,向着更高阶段、更高水平迈进,不断丰富完善历史经验。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历史经验保持生机活力和真理价值的关键奥秘,其理论内核在于创新创造,是兼具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创造发展过程,而历史经验也必将在充满活力的实际运用中、在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新中真正展现自己的真理力量。

猜你喜欢
经验科学历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科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