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苗,杨 冬,郭金珍,于西萍,赵静儒,徐 泉,李占魁,曾军安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1.新生儿科;2.新生儿外科,陕西 西安 710016)
卵巢囊肿是最常见的新生儿腹腔内囊性肿物之一,随着孕期常规B超检查的普及,新生儿期卵巢囊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对于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新生儿卵巢囊肿可自然消退[1],也有研究认为部分卵巢囊肿可能会导致卵巢的丢失[2],因此建议早期积极地手术干预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卵巢囊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卵巢囊肿的诊疗经验。
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前胎儿超声诊断为腹部包块,生后经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或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排除标准:产前超声资料不完整者。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通过查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产前诊断胎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情况、超声、MRI、CT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等。
产前超声检查及诊断:患儿母亲孕期在陕西省三级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腹部囊性肿块并拟诊为卵巢囊肿。出生后的超声检查及诊断:所有纳入的病例出生后均以超声检查、MRI/CT检查作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手术指征:①囊肿巨大(直径>4cm);②体积较大囊肿出现囊壁增厚、囊内存在不同形式强回声;③不排除卵巢畸胎瘤者。
研究纳入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中,院内分娩21例,院外分娩5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24例;平均出生体重(3 384±453)g;产前诊断胎龄(34.0±2.9)周,出生胎龄(39.0±1.5)周;26例均于产前B超检查发现腹部囊性包块,见表1。
表1 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一般临床资料Table 1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26 neonatal ovarian cysts
序号年龄(月)分娩医院孕周(周)出生体重(g)产前发现孕周(周)产前B超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27本院40+13 73031+3右下腹部包块:肠道来源合并出血;生殖系统来源合并出血否否1935本院40+63 48032腹腔内至盆腔囊性包块(52×42mm2)否否2029外院39+23 90033+2右下腹肿块:考虑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54×45×42mm3)否否2128本院39+63 13036左侧腹部囊性包块:考虑生殖系统来源;否否2231本院41+13 70038右下腹囊性包块(28×27×21mm3)否否2319本院41+13 57030左上方可见囊性包块否否2430本院40+14 15036左下腹可见囊性包块(46×45×38mm3)否否2526本院38+13 17033右肾下方可见肿块(17×15×13mm3)无回声区否否2638本院39+33 84036胎儿腹腔膀胱上方可见肿块(37×33×32mm3)否否
本研究纳入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中,囊肿直径>4cm的22例患儿行手术干预治疗,直径<4cm的4例单纯型囊肿患儿保守治疗。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右侧10例,左侧12例;术中发现卵巢囊肿伴囊内出血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伴卵巢液化坏死1例;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儿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20例行单纯囊肿壁切除,2例患儿行卵巢切除(1例合并蒂扭转并伴有卵巢液化坏死,1例卵巢全部囊性化);22例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卵巢囊肿;术后随访,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腹部B超未发现对侧卵巢异常,见表2。
表2 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围产期结局Table 2 Perinatal outcome of 26 neonatal ovarian cysts
序号 出生后MRI/CT结果 手术方式 术中诊断 病理结果 结局 随访10无腹腔镜+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右侧卵巢囊肿(60×50×50mm3)右侧卵巢滤泡囊肿痊愈出院3岁随访未见异常11MRI示右侧下腹部及盆腔可见较大囊性为主混杂信号肿块影,上部呈稍短T1长T2信号影,下部呈短T1短T2信号影为主,大小约52×40×53mm3;右侧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右侧卵巢囊肿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伴局灶钙化及出血痊愈出院3岁随访未见异常12CT左侧腹巨大囊性肿块66×43×47mm3伴囊壁钙化,囊性畸胎瘤待排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70×50×50mm3)卵巢囊肿痊愈出院3岁随访未见异常13MRI示右腹部可见类椭圆形较大囊性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为52×49×66mm3;右侧卵巢囊肿经腹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左侧卵巢囊肿(70×60×40mm3)左侧卵巢符合囊状滤泡痊愈出院3岁随访未见异常14MRI示右侧腹腔可见一巨大囊性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大小约69×64×58mm3;囊肿淋巴管瘤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右侧卵巢囊肿(80×50×40mm3)卵巢囊肿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15无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左侧卵巢囊肿(60×50×25mm3)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16MRI示右下腹可见一较大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右侧卵巢囊肿伴有出血(52×61×70mm3)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左侧卵巢囊肿(60×50×20mm3)单纯性囊肿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17MRI右下腹可见较大类圆形囊性为主肿块影,呈短T1长T2信号影,右侧卵巢囊肿(48×40×45mm3)腹腔镜下右侧卵巢囊肿及卵巢切除术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伴卵巢液化坏死右侧卵巢符合囊肿伴广泛坏死,部分区域钙化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18MRI示肝脏下方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呈稍短T1长T2信号,大小约为36×37×47mm3,右下腹腔囊性肿块并出血,考虑卵巢囊肿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右侧卵巢囊肿(50×40×35mm3)纤维囊壁样组织伴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可见坏死含铁血黄素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19MRI示左下腹可见一类圆形稍短T1长T2囊性信号影,大小约45×29×40mm3,左侧卵巢囊肿伴出血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50×50×25mm3)左侧卵巢囊肿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20CT右下腹腰大肌前方肠管周围可见一类圆形囊性(45×29×40mm3)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右侧侧卵巢囊肿(60×50×40mm3)符合卵巢囊肿痊愈出院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21MRI示左中下腹腔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为32×39×39mm3,考虑左侧卵巢囊肿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保守治疗好转6月、12月随访未见异常22MRI右下腹盆腔入口可见类圆形囊性为主不均匀异常信号影,呈短T1长T2信号,右侧卵巢囊肿,大小约为18×17×17mm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保守治疗好转6月消失23CT右中下腹囊性占位考虑卵巢囊肿;肠系膜囊肿(62×50×68mm3)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60×50×40mm3)单纯性囊肿痊愈出院10月随访卵巢超声未见异常24MRI左下腹膀胱左上方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首先考虑左侧卵巢囊肿(42×51×42mm3)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右侧卵巢囊肿(50×50×40mm3)右侧卵巢符合单纯性囊肿痊愈出院6月随访卵巢超声未见异常25MRI左下腹腔子宫旁可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为11×11.5×10.7mm3,考虑卵巢囊肿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保守治疗好转3月复查消失26MRI右下腹盆腔入口区囊性长T1长T2信号影,多考虑卵巢囊肿(28×27×26mm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保守治疗好转40天随访明显缩小
新生儿卵巢囊肿是女性新生儿最常见的腹腔内肿物之一。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妊娠中晚期在母体的雌激素、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胎儿卵巢促性腺激素等刺激下,胎儿卵泡快速增长从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卵巢囊肿[2-4]。一般认为新生儿囊肿直径>2cm属于病理性。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产前超声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期间常规的超声检查,通常在妊娠28周以后,特别是32~38周即可发现胎儿卵巢囊肿。本组26例患儿均在28周以后产检发现,产前诊断平均胎龄(34.0±2.9)周,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5]。
新生儿卵巢囊肿为良性肿瘤,但是随着肿瘤增大,子宫发育滞后于卵巢发育,盆腔韧带/系膜发育不完善,对其支持不够,卵巢囊肿的位置相对成人可发生较大偏移。如果新生儿卵巢囊肿位于中上腹,应与新生儿腹部其他囊性肿瘤相鉴别,如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囊性淋巴管瘤、非卵巢来源囊性畸胎瘤等。新生儿肠重复畸形多位于回肠、回盲部,壁较厚;而新生儿肠系膜囊肿临床超声发现一般位于脊柱前方,因此其对邻近肠管推压比较明显;囊性淋巴管瘤可沿间隙生长且较大时可包绕邻近大血管;非卵巢来源囊性畸胎瘤除了钙化外,多可见脂肪成分,结合其CT平扫特点,并通过多平面薄层重建,观察病变形态、起源及毗邻关系,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但术前通过腹部超声难以确定腹腔囊肿具体来源及与邻近周围组织关系,因此,临床中在患儿出生后需进一步完善腹部CT或MRI等检查,但因为上述新生儿卵巢囊肿可能发生偏移的原因,影像学检查和术中观察到的实际卵巢囊肿位置可能不一致,本研究中就有5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位置与手术中所见位置不一致。
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检查首选B超检查[6],根据Nussbaum分型,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卵巢囊肿。简单型囊肿内部透声好,壁薄光滑;而相应的复杂型囊肿内部透声差,可见密集点状回声或絮状回声,或者可见囊内液体-碎片分层[7]。当卵巢囊肿的囊内出现液平面或多发絮状物时,是新生儿卵巢扭转的特异征象。但有时因患儿因素(肠气较多)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因素,容易误诊、漏诊;CT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可多方位重建,能够较好的观察囊肿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毗邻脏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纳入的26例卵巢囊肿的患儿,生后有7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3例患儿术前CT检查不考虑卵巢囊肿(1例诊断为新生儿肠系膜囊肿,2例术前诊断为新生儿囊性畸胎瘤),但术中诊断卵巢囊肿,另外4例与术中诊断一致,定性诊断符合率57.1%(4/7),提示CT对新生儿卵巢囊肿的定位诊断容易发生误诊。而MRI不仅准确定位病变的位置,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结构及邻近组织关系,可以更全面观察腹部及盆腔部位的情况[8]。新生儿卵巢囊肿的MRI影像特点与超声影像一致,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囊肿壁、囊肿内容物回声均不同,且可提示肿物的来源部位。本研究中16例患儿术前行MRI检查均拟诊为卵巢囊肿,15例术中和病理确诊为新生儿卵巢囊肿,MRI术前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接近100%,其中1例保守治疗,1年后随访自然消退。本研究提示,CT在新生儿卵巢囊肿的诊断方面,诊断符合率低于MRI,而且CT检查接受X线辐射较大,不适合新生儿人群。因此,建议对于新生儿腹部囊肿的患儿可行MRI检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同时可减少新生儿放射线的暴露。
新生儿卵巢囊肿是一种发育型囊肿,因此,关于囊肿的治疗尚存在争议,是保守治疗还是积极的手术干预治疗?对于没有出现症状的新生儿卵巢囊肿是否应积极干预治疗?新生儿囊肿的直径为多少是手术干预的指征?
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临床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和积极外科干预,外科干预包括手术和囊肿穿刺抽吸治疗[9]。临床中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患儿临床症状、出生后囊肿大小以及患儿父母的救治态度综合制定。手术治疗和抽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留可存活的卵巢组织。对于临床中无症状的新生儿卵巢囊肿治疗取决于囊肿本身的大小以及超声情况。当新生儿囊肿直径<5cm且为单纯型时优先采取保守治疗,直径>5cm时的优先采取积极手术干预方式。Tyraskis等[10]人研究报道卵巢囊肿直径在3.0~5.9cm时卵巢扭转发生率最高,建议积极手术干预治疗。同样类似的研究,Signorelli等[11]人研究发现,卵巢囊肿的最大直径>4.7cm时,生后更多需要手术干预治疗。临床中发现多数卵巢囊肿在1岁之内会自然消退[1,12],而过于积极的手术干预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组织的丧失,从而使患儿承担不必要的麻醉和手术风险。Cesca等[13]人研究发现,卵巢囊肿直径>4cm时发生扭转以及坏死的风险增高,建议采取积极手术干预方式。因此,研究认为对于新生儿囊肿直径>4cm者应采取手术干预治疗,直径<4cm的囊肿保守治疗,定期随访B超,了解囊肿的转归[1]。本研究纳入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22例患儿手术干预治疗的指征为囊肿直径>4cm,其余4例直径<4cm的单纯型囊肿患儿,保守治疗,出院后1年外科门诊随访囊肿均于半年内消失,且所有接受术后干预治疗的卵巢囊肿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随访未发现对侧卵巢异常。
对于复杂型卵巢囊肿,生后是否给予积极干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对于复杂型卵巢囊肿建议保守治疗[10],而一些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11,14]。术中对于卵巢囊肿方式选择,如果卵巢发生扭转,卵巢组织已完全坏死,行卵巢切除或卵巢及输卵管切除。而对于单纯型囊肿,应尽量采取囊肿剥除或部分切除,尽可能的保留卵巢组织。本研究纳入的22例手术治疗者,20例患儿采用单纯囊肿剥除术,其余2例患儿行卵巢切除,原因为1例合并蒂扭转并伴有卵巢液化坏死,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及卵巢切除术;1例因卵巢全部囊性化,行卵巢切除术。
综上所述,对于直径>4cm的单纯型囊肿,建议手术干预治疗,治疗原则以囊肿部分切除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