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细毛羊培育历程回顾

2022-03-01 07:46李晓林刘雁耿文诚赵仕峰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加索种羊公羊

李晓林,刘雁,耿文诚,赵仕峰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云南 寻甸 655204)

绵羊是人类驯化饲养的六大家畜之一,为人类提供毛、肉、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绵羊繁育是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的建场之本,从1942年在宣威建立“西南绵羊改进所”时就将绵羊良种繁育生产作为单位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后经社会制度变迁、两度迁址、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更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80年来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的绵羊生产从未间断过。根据国家家畜改良的需要,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采用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相结合的种羊培育方式,培育过程中多次从国内外引进良种,使用良种杂交改良方法生产适宜云南饲养的绵羊良种。到2021年,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累计从国内外引进种绵羊3 437只,向省内外提供种绵羊25626只,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绵羊改良工作做出了贡献。

回顾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细毛羊品种的培育历程,按历史时间顺序和选育改良阶段概况描述。

1 建场起步阶段(级进杂交、多品种杂交试验)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在培育细毛羊时,采用纯种繁育和级进杂交相结合的方式,1942年从法国引进了9只朗卜里羊(♂3,♀6),除进行纯种繁殖生产种羊外,还用于宣威本地羊(藏谷羊)的品种改良。通过朗卜里公羊做父本级进杂交本地羊选育,到1955年底杂交选育的后代达到521只,1956年迁到现址寻甸县天生桥时,选育留下的各代杂交母羊存栏405只,又购买了本地羊1048只作为杂交改良及良种培育的基础。1955—1963年9年间,进行了6次高加索羊的引种,前后引进种羊1254只(♂1089,♀165),引种后1046只公羊调往云南各地饲养;1955年10月—1959年10月,先后3次从察北牧场引入苏联美利奴羊65只(♂24,♀41),其中单位留公羊5只、母羊41只,其余公羊调往昭通、东川、会泽;1960年6月,引进肉用型细毛羊品种德国美利奴189只(♂19,♀170),其中公羊调出10只,实际留场繁育饲养179只(♂9,♀170);1964年12月从新疆引入新疆细毛羊360只(♂11,♀349)。在1963年以前,用以上品种和本地藏谷羊进行了级进杂交试验,并得到了较好的改良效果。1955—1963年,杂交父本品种以高加索细毛羊为主,其次是苏联美利奴。在杂交过程中,分为3个类型,即郎卜里级进型、高加索杂交型和苏联美利奴杂交型。1959—1963年,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共同对细毛羊3个类型、17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鉴定,并得出如下结论和育种方案:细毛羊杂交组合过多,应确定优良组合,进行选育提高和横交固定;郎卜里羊显著退化,同时羊只数量少,国内其他场没有此品种,又难以从国外引入,确定不再使用郎卜里改良;高加索羊体格大、产毛量高、繁殖性能好,选择高加索羊为主要改良品种,而对于原来用郎卜里、高加索、苏联美利奴公羊进行级进或复交的各代杂交羊,很多已达到4代,今后不再级进杂交,而以高加索羊为主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和横交固定;制定了培育云南毛肉兼用细毛羊的育种指标,见表1。1965年开始,以高加索羊为主实施选种选配和横交固定,原来的各代杂交羊用高加索羊选配和横交固定后的后代便成了高代细毛羊(公羊有角、母羊无角)。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育种工作停顿,羊群质量处于下降和徘徊局面。1973年以后,育种工作又重新开始,继续培育云南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种,这一时期,基础母羊群的构成主体主要是高代细毛羊和新疆细毛羊占据主导,还有部分德国美利奴。

表1 1963年制定的细毛羊育种指标

2 发展育成阶段(育成杂交和横交固定)

1974年11月澳大利亚在北京举办展览会,展会结束后将所展示的种羊赠予国家农业部,农业部将2只考摩公羊调给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1976年10月又从澳大利亚EX.i.K.DOWNie农场引进考摩细毛羊50只(♂10,♀40)进行纯种繁育推广。从1978年开始,在纯种繁育的基础上,用考摩公羊杂交新疆细毛羊,逐步演化为之后的“考新细毛羊”,1980年后,全场的细毛羊(高代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德国美利奴羊等)均用考摩羊杂交、横交固定,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和巩固。成年考新横交一、二代与新疆细毛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成年考新横交一、二代与新疆细毛羊的生产性能指标

1983年以后,所有与考摩公羊杂交后繁育的细毛羊统称为“考摩型细毛羊”,并实行统一的育种计划,通过横交固定考摩型细毛羊的主要生产指标进一步得到巩固。1984年5月从澳大利亚引进2只美利奴公羊对考摩型细毛羊中羊毛细度不达标的群体进行导血改良,到1986年,培育出了品质优良、遗传稳定的考摩型细毛羊,考摩型细毛羊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羊毛质量好、繁育性能高等特点,其体型外貌一致,公母均无角,生产性能良好、稳定,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断奶重和周岁重,是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通过多年积累后完成的一个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种,该品种双羔率达到30%以上[1],推广到了曲靖、东川、昭通等地区,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考摩型细毛羊生产性能指标见表3。

表3 培育的考摩型细毛羊主要生产指标

3 提高阶段(导入杂交)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的考摩型细毛羊,存栏最多的时候达到2477只,其中基础母羊1700只[2],如此大的群体,必然会出现部分群体羊毛细度达不到细毛标准的情况。经过相关研究人员对群体表型值和羊毛属性的相关性研究,1985年5月,云南肉牛与牧草研究中心与澳方商定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美利奴公羊2只,用于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考摩型细毛羊导血改良,该公羊生产性能优于当时不达标群体的指标,经鉴定后证明适合导血;1996年7月从辽宁省阜新种羊场引入中国无角美利奴公羊9只[3],也用于考摩型细毛羊中生产性能不达标群体的导血改良,导血后的后代生产性能达到了标准,再经过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母羊后代和考摩型公羊进行回交,逐渐使羊毛细度不达标群体后代的毛细度达到指标并稳定遗传。

4 保种阶段(稳步保持)

1993年以后,考摩型细毛羊进入了保种阶段,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每年向滇东北提供细毛羊良种,1993—2012年繁殖成活率保持在95%~108%,繁殖性能相对于另一个纯繁的国外引进半细毛羊品种罗姆尼高出很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国家对肉用品种的需求量加大,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引进美系短角牛、波尔山羊、云岭黑山羊分别饲养在原绵羊三队和绵羊二队,原来单一的绵羊品种饲养转变成多畜种、多品种发展,原来三个队的绵羊集中到凤龙山绵羊一队进行饲养。因饲草资源限制,绵羊种群饲养数量逐年缩减,到2011年,绵羊养殖进入低潮期,出产的绵羊种羊滞销,当年的良种绵羊因市场原因被迫全当肉羊处理,周岁的考摩型细毛羊体重达44~52kg,按肉羊卖每只换回了500~800元,单位亏损。之后考摩型细毛羊和其他品种绵羊的养殖数量进一步缩减,由于存栏数减少,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和顺应市场需求,2012年又从内蒙古克什滕旗好鲁库邵乌达肉羊专业合作社引进德国美利奴种公羊6只用于考摩型细毛羊的导血改良,目的是增加该品种的产肉性能,同时保持羊毛细度不发生改变。实践证明,导血后的细毛羊产肉性能得到改善,羊毛细度保持不变,相关技术人员对全放牧的考摩型细毛羊的增重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考摩型细毛羊随着日龄增加其增重速度逐渐加快,采食量增大[4],牧草转化效率也逐渐提高。到目前为止,考摩型细毛羊仍然是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饲养的绵羊品种中生产性能保持较好的品种,考摩型细毛羊的羊毛生产出的羊毛被、羊毛马甲品质优良,三十多年来畅销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世界上的细毛羊品种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纵观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培育毛肉兼用细毛羊品种的历程,培育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细毛羊品种,从最开始的郎卜里,到后来的高加索、苏联美利奴、德国美利奴、新疆细毛羊、考摩细毛羊,实际上培育毛肉兼用细毛羊的过程中部分群体还使用了复合杂交手段,不管怎样,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是品种培育和改良过程中永远的主题。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化的变化,育种单位的运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培育新品种和通过继代选育保持品种是育种场的重要工作,也是顺应国家种业战略的基础工作。在今后的建设中,仍然要保持先辈们的传统,再结合现代育种技术,把养羊事业继续发扬光大,让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细毛羊养殖、选育、培育达到100年持续提高,保持国内较高水平,今后继续为云南乃至全国输送优良细毛羊良种。

猜你喜欢
高加索种羊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纳卡争端:缘由、影响及前景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研究
宁夏首次进口900余只澳大利亚种羊
高加索的摩登时代
俄罗斯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浅析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的高加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