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影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2022-03-01 12:15
今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跨界融合

杨 炜

(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时代的发展总会推动着人类面临新的需求,在新的需求面前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建设和发展我们的目标。近年来中国电影实现了新的发展,中国电影各类各环节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常态。电影专业作为培养电影人才的基础性学科专业,应如何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融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电影专业的教学是否该抓住契机适应其深度融合发展,电影专业教育和融媒体传播形势成为我们亟待商榷探讨的问题。

一、电影专业和融媒体发展概括

电影专业的设置和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伴随着电影艺术和高等院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影专业设置所在的院校决定了电影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来看电影专业所在院校大致可分为专业院校、综合大学、艺术类院校这三大类。首先是专业特色明显的专业类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这些院校的电影专业设置明确,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从电影的精细化制作入手,培养的人才重视电影技术应用,培养了以实践特色为抓手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一些综合类大学,这一类院校电影专业设置主要是依托原文学类专业的基础演变而来,培养的电影专业人才艺术文化素养颇高,但是对电影的制作转化能力略显不足。最后是艺术类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这一类院校电影专业的发展完全依托原有的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学科优势发展起来,培养的人才也偏重综合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缺少电影专业的高级技能和创作团队。

综观目前融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面临巨大危机,媒体之间的相互借鉴融合成为趋势。融媒体时代不得不提及网络媒体,尤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引发了短视频的火爆发展。短视频的传播对大众影响较大,这不仅在于它无休止地掠夺人们的休闲时间,还在于它改变了影像的规则,也改变了影像叙事的要求。[1]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都是电影制作播映技术上的改变带来的观众视听感知的变化。而在融媒体时代,电影在电影院、高清电视设备、网络以及移动媒体上的播放,带给了观众完全不同的影像体验效果,进一步拓宽了观众的感官体验。电影专业教育不得不重视和思考融媒体所带来的新变化,融媒体不仅仅是电影艺术的载体,它对电影的技术、内容、创作各个环节的影响和冲击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二、融媒体时代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高等院校电影专业的设置是培养电影专业人才,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电影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不适应新生态下电影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互联网化的高度渗透,电影生态圈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创作、生产到营销、放映,整个产业链都处于变化之中,这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匮乏。[2]在新媒介、新技术语境下,电影专业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传统的电影专业在专业化发展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同样存在着不足,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电影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很难适应市场需求。所以,融媒体时代电影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

(一)专业化程度不高

从目前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来看,一方面,缺少人文艺术素养深厚的电影艺术高端创意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电影制作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尤其特效制作团队发展薄弱,导致最终的电影作品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较差,有的电影故事性很好但技术制作粗糙,有的电影注重了特效技术的运用但又缺乏艺术性。电影的制作是一个精良的艺术创作过程,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和团队运作,但目前电影人才培养尚存在专业化培养程度不强的问题,没有发挥好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优势。一些增设电影专业的院校,总体存在实践教学平台缺乏,电影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等问题,把电影专业教育当成了艺术理论教育,难以达到电影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要求。

(二)人才培养过窄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市场所需的电影专业人才更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融媒体环境吸取了各种媒体的优势,从资源、内容、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融合,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体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电影可以边看边发表互动评论,这就意味着这群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消费习惯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专业是一门基础性和专业性很强、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专业,融媒体形势下目前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塑造,缺乏对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适应性和灵活应对性,不能很好地综合各专业学科门类的优势特色,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融媒体时代市场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

(三)专业发展理念创新性不强

传统电影专业教育问题的存在,使其发展主要局限在规模的扩大上,总体特点是“大而不强”。[3]从根本上说,电影专业教育之所以出现“大而不强”的症状,主要就是理念上缺乏创新性,缺乏开放的视野和发展的理念。目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电影专业的发展明显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步伐,缺乏教育理念、内容、模式等各方面的共融共通性。新文科对电影专业的新要求是把数字技术融入电影艺术理论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无论在艺术创作的内容质量上还是技术层面上都应占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电影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社科素养和专业技能融合性不强,难以符合电影产业市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影专业人才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不太合理,既缺乏高端电影人才,也缺少电影技术工匠。综上所述,电影专业发展的理念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电影专业教育上,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忽视最新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创新,缺少实践设备和平台基地,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三、融媒体时代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电影专业教育应当在传统艺术培养与新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取得平衡。[4]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吸取传统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很好地发挥传统电影专业教育的优势,在保持原有专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学科专业间的跨界融通,从教学理念、内容、模式等各个方面做到融合发展和创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艺术形式的不断涌现,电影专业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观念,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多用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视野看待专业发展,推动电影专业人才培养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一)发挥电影专业优势,保持专业化

从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对电影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然存在着空缺,人才的培养难以符合人才需求,在融媒体环境下缺少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作品存在很多内容质量堪忧的艺术作品。随着融媒体形势的发展,媒介融合的新发展趋势越来越需要专业人才具有精准熟练、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为了全面适应融媒体环境,提高电影的专业优势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确定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电影的专业优势。电影专业人才应该是艺术和技术兼具,理论和实践完备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校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前期注意选拔人才,提前选拔一批具有艺术天赋、具备艺术敏感性的可塑之才,严把质量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电影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既培养电影高端创意人才,又培养电影技能人才,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

其次,完善教育教学资源设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电影专业是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的专业,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增加专业器材的投入和使用,运用先进的电影制作设备,配备最前沿的演播室、摄影棚、录音棚、剪辑室等,让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和电影业界的实际制作运营对接。学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师进修学习,跟上电影时代发展的潮流,接触市场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更新,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艺术修养。

最后,输入输出相结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输入是电影专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包括输入先进技术、知识、经验、资金、师资、资源、产业项目等。输出是评价电影专业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电影艺术作品、文化产品、人才队伍的输出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专业价值。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外来资本,建立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地引进来走出去,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接触最前沿的产业发展动态。学校有意识地建立电影专业化团队,通过实习实践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

(二)实现专业跨界融通,促进多元化

电影专业应该承载媒体融合、文化传播、艺术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电影制作技能的学习,它是电影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融合,是实践技能与人文社科素养的融合。电影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学习,应培养出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首先,探索学科内容的跨界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电影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在各学科间做到融合补充,除了电影专业的基本知识,还包括文学、艺术学、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学等学科内容,各学科之间相互补充学习,做到融会贯通。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专业应该进一步融合新兴学科内容,新学科拥有最新最先进的资源,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融合新学科知识能进一步提升电影专业的市场适应性。电影专业还需要融合更多的应用与技能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涉及网络与大数据、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等理工类专业内容,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有效弥补电影专业应用技能方面的缺陷,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探索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各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要流量体,网络媒体催生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了艺术思维的创新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的影像呈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切变化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专业教育也应该不断调整。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应与时俱进地融合数字技术,电影专业的教育平台应不断融合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电影专业技术领域的跨界融合,提升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应用,培养更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最后,探索理念层面的跨界融合,实现融合发展。跨界融合的思维理念贯穿电影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要从思想观念、教育理念上做到“跨界”和“融合”。跨界融合首先是“跨界”,跨界是在看到电影专业的独特优势特色基础上,对其他学科专业差异的认同,是一种跨越和超越。跨界尊重差异,尊重学校的发展实际,根据院校特色实施电影专业教育。“融合”是一种共同发展的理念,融合发展是最终目的,意在融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电影专业朝着更利于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发展,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电影产业的多元化需求。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个性化

传统电影专业教育问题的存在,使其发展主要局限在规模的扩大上,总体特点是“大而不强”。[5]电影专业教育要发展强大,需要开放的视野和创新发展的理念,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新文科建设的大的教育背景,“互联网+”大的时代背景,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等等,为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契机。

首先,关注新文科建设背景,实现共通性。目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电影专业的发展明显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缺乏教育理念、内容、模式等各方面的共融共通性。新文科对电影专业的新要求是把数字技术融入电影艺术理论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目前,电影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还需进一步重视人文社科素养的提升,与新文科建设的教育背景相符合。

其次,重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促进产业化发展。电影人才的培养应该重视培养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既需要高端电影人才,也需要电影技术工匠。“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了,电影专业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技术的学习。互联网让电影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的观影内容、体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要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就要尽可能研究市场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技术特点,对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高校纷纷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探索媒体融合模式特点,发展新媒体优势。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随着资源整合、内容整合、技术整合再到渠道整合模式等不断深入,电影的发展也要从中找出自身发展的路径。电影专业的发展应在各媒体间实现资源共享,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有利于节省成本,发挥电影专业的最佳优势。人才的培养应从内容质量上把好关,应坚持传统电影专业教育的专业化优势,把握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内容的创新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内容整合。尽管短视频内容热播,但电影仍然需要重视艺术表现力的”精耕细作”。从技术层面,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吸收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5G等新技术的加入,让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更进一步。

在融媒体时代,只有理性地看待媒体融合,看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创新变化,适时调整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策略,把握电影传统专业教育的优势,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融媒体环境下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在当今媒介融合与科技变革的背景下,学校电影专业教育应该克服专业化程度不强、人才培养过窄等突出问题。在新形势下把握机遇、接受挑战,突出电影的专业化优势,实现专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断推进专业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新型的电影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跨界融合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融合》
破次元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