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01 05:24宋丽萍徐莉君蒋荣兰黄雅莲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韧性主观幸福感

宋丽萍,段 欢,徐莉君,蒋荣兰,王 磊,黄雅莲,丁 杏△

1. 成都医学院 护理学院(成都 610083); 2. 成都医学院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50)

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60岁老年人口有25 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有数据[2]显示,全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约4 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0%。研究[3]表明,失能老人身体上的缺陷,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4]。心理韧性是指个体的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研究[6]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韧性的提高可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失能老人数量及失能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选择在养老机构生活。本研究旨在了解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韧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幸福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成都市某4所养老机构的172名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经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ADL)评估为失能;3)知情同意;4)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语言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危重症和终末疾病者。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研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前向被试者解释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后方可开始资料收集。在调研过程中,对于不能独立完成问卷但是符合纳入标准的失能老人,在调研员的帮助下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并立即检查答卷的完整性,发现缺失项立即询问调查对象并填补。本次共发放问卷188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91.49%。

1.3 调查工具

1.3.1 一般资料 由研究者及课题组成员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后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状况等一般人口学特征。

1.3.2 失能程度的测量 ADL由美国Mahoney等[7]设计并应用临床,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失能程度。量表得分按照由低到高为5个等级:0~19分为完全失能、20~40分为重度失能、41~60分为中度失能、61~99分为轻度失能、100分为正常,量表信效度良好。

1.3.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Campell等[8]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well-being index scale,WBIS)、Dorener等[9]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和Bradhum[10]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affective balance scale,ABS)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WBIS用于测量总体幸福感,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感受到的幸福值越高。SWLS用于评价生活满意度,分值越高,说明生活满意度越高。ABS用于测量情感平衡,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5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其体验到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3个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11]。

1.3.4 心理韧性的测量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由Connor与Davidson[12]编制,本研究采用修订的CD-RISC中文版[13]。该量表包括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Cronbach′sα系数为0.91,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一般资料及心理韧性比较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得分(48.87±15.06)分,其中坚韧性得分(24.68±9.26)分,自强性得分(16.93±5.72)分,乐观性得分(16.93±5.72)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特征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状况、与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及失能程度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养老院居住时间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一般资料及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分,

2.2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家庭关系状况、与周围人关系满意度与心理韧性及其3个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呈负相关(P<0.05);ADL评分与心理韧性及其3个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心理韧性、自强性呈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心理韧性、坚韧性、自强性呈正相关(P<0.05)(表2)。

表2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2.3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幸福感指数得分(9.60±3.19)分;分生活满意度得分(22.15±6.47)分;情感平衡得分(5.01±2.15)分。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特征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家庭关系状况对失能老人的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得分有影响(P<0.05);与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对失能老人的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得分有影响(P<0.05);失能程度对失能老人的幸福感指数、情感平衡得分有影响(P<0.05)(表3)。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状况、与周围人关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呈负相关(P<0.05);ADL评分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呈正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情感平衡呈正相关(P<0.05)(表4)。

表3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M(P25,P75)]

表4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一般人口学资料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4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及其3个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呈正相关(P<0.001)(表5)。进一步选取心理韧性及其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作为因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贡献率小的变量外,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有预测作用,贡献率分别为39.0%、25.9%、24.6%(表6)。

表5 失能老人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6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由于年龄增长等自然生命进程或各种老年慢性疾病,老人失能程度不断加重。失能不仅限制老年人的基本自理能力,如对穿衣、吃饭、大小便等生活细琐的掌握,也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及其主观幸福感。如果不及时干预,失能老人将越来越无力反抗,无助孤独感增强,陷入生活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中等偏低,与袁良全[14]关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描述相一致,与孙林等[15]研究比较,得分偏低。本研究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水平中等偏低,高于宋平等[16]对社区失能老人心理韧性和刘晓华[17]对社区居民研究的情况,但较于肖楠等[18]对社区老年人心理韧性研究低,其原因可能与样本的地域、年龄差异等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且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可进行预测,这与刘小英等[19]研究相一致。该结果表明,老年人心理韧性越好,在面对压力、逆境、困难、突发事件时,在逐渐失能等情况下,越能以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进行良好的调节与适应,继而恢复到理想的生活状态,从而保持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养老机构应及时了解与关怀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加大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重视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心理建设,提高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从而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失能程度、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状况、和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与其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失能程度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心理韧性也越高。养老机构可加强对自然生命历程的宣讲,提高其心理韧性,使老年人更容易面对未知的生活,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2)文化程度高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更高,心理韧性越好,这与赵晓翀[20]对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更容易接收到外界的有益信息,有利于心理状况的调适,情感平衡能力更强,主观幸福感更强;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利用难度更大。故养老机构可通过讲座、广播、画册、海报等对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老人从知识中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韧性。3)家庭关系状况越好,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心理韧性也越好。这是因为家庭关系越和睦,家庭成员探望相对越多,获得家庭的社会支持越多,有利于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家庭关系越和睦,老人对家人的担心、牵挂越少,有利于提高其主观幸福感;而家人的支持使老年人更乐观、坚韧,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韧性。所以,养老机构不仅需要重视老人的心理,还需要重视对老人家庭关系的调节与维护。4)和周围人的关系越好,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韧性也越好。老人居住在养老院,脱离了原先的社会关系,面对周围不熟悉的人和事物,表现得无所适从;且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退化,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弱,和周围人建立关系难度加大;尤其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减少,周围亲密关系缺失,均影响其心理健康。另有研究[21]显示,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护需求也不同。针对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需根据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的照护,如加强对生命进程及失能护理的宣讲、鼓励失能老人参与适度的社会活动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的因素还有年龄和经济状况。1)年龄越大,失能老人心理韧性越差。年龄主要影响心理韧性自强性,面对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平常能独立完成的生活都需要他人的部分或全部帮助,心理落差感加大,自我怀疑增加,心理韧性相对较低。2)失能老人经济状况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有研究[22]表明,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取到医疗、社交、娱乐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较好的社会支持更有利于健康心理环境的建设。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与周围人的关系满意度、失能程度等;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韧性越好,主观幸福感也越高;心理韧性可对主观幸福感进行预测。当前,养老机构床位数量逐年上升,应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照护的软实力,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建设。本研究数据样本仅集中成都市4所养老机构,收集样本量偏少,以后的研究可扩大样本量使研究结果更可靠;同时本研究采用的多元回归分析只揭露了表象关系,并未进入深入探讨,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构建模型分析其深层次的因果关系。

猜你喜欢
韧性主观幸福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