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晔
作家邵丽根据家族经历写的长篇小说《金枝》,讲述了父亲当年因为反抗包办婚姻出逃,投身革命,半个多世纪后悄然退出时代舞台,但留下的两个同根家庭和在这场困局中缠斗不休的妻子、儿女却无法走出漫长浓重阴影的故事。
小说以父亲的葬礼开篇,作为长女的周语同举止得体,应对周全,撑起整个场面,与另一个肥胖的“她”形成鲜明对比。这个面目可憎的“她”,正是父亲乡下前妻的女儿周拴妮。
几十年来,父亲像一棵老树,历经岁月沧桑洗礼,呈现出枝繁叶茂的盛景,实际上却和子女们陷入各自的人生和人性困境中。周语同是敏感、纠结的,因为童年无心犯下的错误,招致父亲的冷落轻视,让她时刻觉得孤单恐惧,而周拴妮的突然出现,对母亲和家庭无休止的纠缠,又引发了她的仇恨。于是,成年后,周语同与父母相處时更多的表现出冷酷。但是,父女间多年爱恨交加的微妙关系,让她总是不自觉地想极力维护周家的血脉和荣誉,努力证明自己才是周家的担当,比周拴妮要强很多倍。
葬礼上,看着瘫在椅子上的周拴妮,周语同在一刹那被温情击中——她是我的姐姐。周语同开始重新审视父亲、母亲的一生,甚至开始体会周拴妮和她母亲的一生。
周家祖孙三代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的婚变史如出一辙,曾祖母、祖母和父亲乡下前妻离婚不离家的生活态度也惊人相似,三代女性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下,做出了相同的决绝选择,用自己认定的方式保卫已然无名无实的婚姻。而带来生活巨变的几个男人却不约而同选择了逃避,比如“我”的父亲,他把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矛盾抛给了妻子,“父亲在,父性不在”的局面,导致对周拴妮和她母亲的强烈恨意,一直陪伴“我”成长。可以说,“我”心中日益增长的隐秘仇恨,完全来自父亲对混乱现状的刻意忽略。
现实生活中,邵丽的母亲无辜承受了几十年被仇恨的日子,却既不抱怨,也不反抗,“长此以往,支撑整个家的并不是父亲,而是被我们忽略的对我父亲、对孩子们千依百顺的母亲”。对这种坚韧的女性力量,作者满怀敬佩,于是小说最后,周语同几十年的较劲终于被母亲点醒。母亲说:“老周家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过你的日子,他过他的生活。”她突然明白,母亲一辈子似乎与世无争,但是,谁又曾赢过她呢?母亲一辈子所谓的贤良大度,其实是以不变应万变,以不争赢万般。作者对母亲的讴歌可谓直抒胸臆:“她不正是以这样的姿态,不动声色一点一滴把日子过得扎实绵密吗?她的胸怀到底有多大才能容下其中的沟沟壑壑?”“殊不知,她正是用她的隐忍,用她的智慧,不战而胜。”
作者最终的反省很客观,她明白周家的繁盛,离不开周拴妮和她母亲的抗争,父亲这棵树上衍生出来的两个家庭,谁输谁赢,都没有意义。
我对书中似乎一直隐形的“我”母亲肃然起敬,这个一生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用她的大智慧疏解了家族的伤痛,也用她不动声色的韧性,找到了把日子过得既扎扎实实又云淡风轻的秘诀。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