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POA、混合模式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改实践研究

2022-03-01 06:55董富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董富娟

[摘           要]  课程思政体系赋予高校教育更为全面的教学理念, 同时思政元素的添加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深刻的人文内涵,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出方向。以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POA)为理论框架,借助面授课堂及数字化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反馈、教学评价及师生反思数据以支撑,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技能,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其使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真正实现人文性教学与工具性教学的统一。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10-03

一、課程思政:既是要求,也是需求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属于思政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的观点,“课程思政”应隶属于教学体系的范畴,应与其他课程进行融合,并且渗透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中国各地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国内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课程思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如陈道武(2017)、高德毅(2017)等都发文进行了分析。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指出传统的外语通识课程主要是开展人文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教育的主体是英美文化,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仅影响了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亦是通识教育初衷的背离。为此,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传统的外语通识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革成为目前的客观使然。同时,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也应该放在外语教育外向性跨文化教育上,并逐渐开展立德树人的内省化教育,这样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就会逐步改善单一的语境教育到更加专业化的通识教育,从单纯的人文教育到人文教育和科素养并存的发展,从传统单一的文化素质教育到交际沟通+批判性思辨兼备培养的模式转变,使课程思政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课程思政践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制度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由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革,不仅要涵盖课本知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能力(英语语言各项技能、批判性思辨能力),还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

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和研究重视起来,希望可以利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除了开展人文性教育,还可以作为一个工具,增添思想政治内容教育,实现工具性和文学性双重教育。工具性的特点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人文性体现在“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锻造培养及全面发展”。课程思政为大学英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侧重点在于其“人文性”,那么,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是不是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统一呢?对于这一问题,产出导向法(POA)给了我们更多的指导和思考。

二、“产出导向法”(POA)的理论支撑

“产出导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教学团队经多年研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予以指导的重要理论。产出导向法克服了以往诸多理论的弊端,诸如“学用分离”等,它强调用英语做事,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加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让“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出来,主张把教师“输入”和学生“输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边学边用,把所学的知识发挥到实践中。产出导向法有助于英语“工具性”的实现和“人文性”的融合,这为本研究提供契合点。

由于语言类课程的共通特殊属性,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英语语言背后文化意识的传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思想不很成熟,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没有完全定型,该时期对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影响巨大而深远,由于其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相对不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适当增添西方多元文化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处在多元文化和复杂国际背景下的大学生的文化理想信念,使他们更加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及全力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不断发展的优秀人才和传承者。

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关键且长远的任务。现有研究比较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也就是说更侧重课程思政输入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输出的研究不但成果寥寥且不够深入。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输出为导向,依托POA的理论框架,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混合模式教学设计。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都面临课时缩减的窘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减少课堂时间的占用,充分利用智慧教学传媒工具实现课堂的“课外”扩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并且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学习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本研究试图在POA理论框架下,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以产出为导向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旨在为现有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输入研究提供补充,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设计框架。

三、依托POA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对象:本校通識学院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教学设计兼顾文理科学生,人数均为35~40人,每班以4~5人组成学习小组,自行确定学习小组组长,建立班级QQ群为合作学习提供线上平台。

研究工具:(1)学生反思日志: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利用QQ群收集反思日志能详细了解学生完成此项产出任务的感受。(2)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教学反馈。(3)学生产出成果。

线上教学工具:U校园、QQ群、iwrite。

改革方案设计:上文中谈到,大学英语具有双重属性,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在于其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即“工具性”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则要求英语教师找到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之间的结合点,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既锻炼提高英语技能又达到思政教学目标的双效合一。本文以POA为理论依据,遵照“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设计教学流程。在输出驱动环节中通过Scenario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预想他们可能在将来的讨论等输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好奇未来的任务产生“饥饿状态”。驱动环节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鼓励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又以“任务”为指挥棒。小组产出在课堂内展示,并进行小组互评,个人产出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完成,如在U校园、QQ群、iwrite提交翻译、写作等产出任务。输入促成多在课外进行,小组成员工作协作。教师不能单纯布置任务,不能为布置而布置,而要更多地思考这项任务能不能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的作用,脚手架作用的有效率有多高,不断思考、打磨,力争布置高质量的课下作业,以真正发挥脚手架的作用。以小组产出为例,教师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杂志、网络文字、视频资源,为完成产出任务给学生提供相关核心词汇和句型表达;此外,学生如何对材料进行筛选,如何在个人展示时突出重点、亮点、特色,也需要教师发挥必要的中介作用,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分为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分别在课堂上和课外时间完成。即时评价包括课堂上教师对个人表现的评价;小组展示前教师对其文本的修改;小组在课堂展示时教师对每一组表现的评价;教师挑选典型样本开展课堂师生合作评价。延时评价借助数字教学平台完成。“教师的任务是竭力促成学习的发生和检验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发挥媒介作用并且贯穿始终。

具体教学实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也进一步框定了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故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不能“架空”,要从多个维度设计不同的产出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涵盖双重目标的教育,如上文所述“工具性”指的是语言和技能目标,而思政教学目标指向“人文性”,包括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教学实验学期,小组完成2次产出任务,个人完成3种类型的产出任务共4次,分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1次、中西文化对比演讲1次、其他类型的主题写作2次。每堂面授课的前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派一名成员用英语播报中外短新闻、介绍中国节日或阶段内学习心得的总结,几个活动交替安排。根据《纲要》要求,要“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需求,设计短新闻播报的产出任务,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并不断积累新闻时事方面的词汇,尤其是一些高频词汇,同时也可锻炼听力并为新闻听力储备素材内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应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勤俭节约、尊师重道、孝道等内容的教学。除了教师提供输入材料,也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观看BBC录制的纪录片“中国故事”“美丽中国”“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等,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将中国多元文化融入日常英语学习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个人产出1”的中国文化翻译践行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主题有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国的传统美德故事介绍、创新创业等,这和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题型、同要求,既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持续不断积累词汇,又能够锻炼学生的翻译技能,为将来讲好中国故事储备充沛的输入材料。学生在数字教学平台提交译文后,会即时自动产生机器评价,教师从中挑选优秀范文和问题样本,在面授课堂上进行师生合作评价。“个人产出2”的学习心得同样采取先机器评价后师生共评的方式。根据《纲要》“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修养”的要求,“个人产出2”以中英文版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等内容为思政教学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或介绍个人学习心得为输出驱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英文版)作为输入材料,教师设计核心词汇搭配练习,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语言与内容方面的脚手架。

作为通识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受众面相对较广,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便发挥了实现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又因其属于语言文化类课程,大学英语课在立德育人方面,尤其是在接触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此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鉴于此,本研究以输出为导向,在POA理论框架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混合教学设计,采用活动反思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教学反馈及评价数据,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J].中国电力教育,2020(6):6.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6]黄彩霞,刘畅,程小雨.“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4):68-71.

[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至善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