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珍玲
(上杭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站,福建 龙岩 364200)
上杭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约52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4.8 万人,土地总面积2 860 km2,山地23 万hm2、耕地2.38 万hm2,大致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经济地理结构。近年来,上杭县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并认真研究下达的文件内容,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理念,严格按照标准来推动自身发展,优化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等,改变以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并能构建现代化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主体,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上杭县先后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蔬菜、农业机械化水平、蔬菜质量等都位居福建省前列,也是当前我国“三农”综合保险的起源地,不仅粮食产量较大,同时还出口优质烤烟等。2019 年度,对应产业所获取到的经济效益达到92 亿元以上,增长比例为3.7%,同比增长58 亿元,连续两年位居龙岩市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平均收入达到18 444 元,同比增长9%。
当地家庭农场发展速度增加,并且数量相比于以往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上杭县所涉及的农产产业有水果、蔬菜、药材等,数量都在增加,比如养殖业991 家、渔业83 家、种养结合98 家等,对应农场具体发展的乡镇在稔田、中都、下都、临城、湖洋等。截至目前,上杭县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 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1 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59 家[2]。
在农村发展上,针对建设家庭农场的要先安排。开发农业、整理土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农田改造,以此获得更高的农作物产量,做好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五新”推广等各类涉农项目,要优先安排经济水平高的家庭,以此开展示范农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经济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户的选用向家庭农场主倾斜,每年在条件适合的家庭农场中设立2~3 个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家庭农场长期规模流转土地,流转约13.3 hm2以上的种粮家庭农场可优先申报基础设施改善项目,由家庭农场组织实施。鼓励家庭农场与台湾农业对接,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统筹政策性支农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3]。2014 年起,县级财政会对应拨款扶持家庭农场,作为发展资金,针对示范家庭农场有优惠政策。截至2019 年,每年对应扶持的家庭农场数量达50 家,每户对应3 万元补贴,并针对评级较高的家庭农场,当地财政给予额外的奖励,根据国家、省、市等级分别补贴10 万元、5 万元、3 万元。
当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导致土地流转率降低,农场不能扩大自身规模。同时,土地集中连片性强,往往所流转的土地存在着交通不便、农田基础条件差等问题,不能有效集中土地资源。
此外,土地流转价格不断增加,受到物价和高收益等因素的实际影响,土地流转价格在不断上升。当前,普遍为每公顷7 500 元以上,郊区价格更高一些,因为土地流转的价格在提高,所以给经营农场的人员带来很大压力,进而影响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刚开始建设家庭农场时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并且这一部分的资金量较大,很多家庭都无法承受。再加上因为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抵押资产的方式获得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建设发展,不能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人力、物力价格的上涨,导致一些农场虽然增加工资,但是人员流失依然严重[4]。
虽然很多农场的发展时间较长,农场主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受到理念、学历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进一步提高农场主的经营素质。
各乡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突出产业优势特色,结合一村一品建设,科学确定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家庭的实际经营规模,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点,规模范围适合,具有很好经济效益的农场,探索特色产业支撑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要加大培育力度,将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等作为重点,指导其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截至目前,上杭县家庭农场总数超过3 500 家。
编制上,上杭县家庭农场主培训计划采取“县乡分级培训、分级负责”的办法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22 年实现全县家庭农场主培训全覆盖。在提升农民自身专业素质上,以家庭农场为基础,针对符合条件的则是给予补贴等政策,让其免费学习知识[5]。
完善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标准,突出体现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管理,使用绿色技术,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带动能力。鼓励和指导家庭农场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控技术、种养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鼓励积极探索创新经营管理、品牌培育、联农带农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省、市、县示范家庭农场。每年新增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0 家,2022 年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350 家。
支持优势产业突出、政策体系健全、家庭农场有着较好发展效果的乡镇,要能对应编制农产发展目标,建设专业农产服务队伍,规范家庭农场名录管理,整乡推进家庭农场培育工作,促进形成家庭农场示范片或集聚区。2022 年县级家庭农场示范乡镇达到5 个以上[6]。
鼓励家庭农场通过示范辐射、技术指导、代耕代种等带动小农户运用绿色发展新模式、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应用先进实用新技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鼓励家庭农场通过共享品牌、代销代购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帮助其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动农业发展[7]。
持家庭农场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养殖池塘、机耕道路等生产设施条件[8]。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优先申报集中育秧、烘干、保鲜冷藏、冷链物流、农机库棚、温室大棚、畜禽养殖等农业补助项目。鼓励家庭农场应用小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符合规定的优先给予购机补贴。
建立科技特派员带动家庭农场发展机制,下发专业技术人员来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家庭农场提高技术水平。鼓励通过开展农资配送、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服务家庭农场。针对家庭农场的生产前、中和后期,都有对应的社会服务组织来为其提供服务。
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减少入驻和促销费用,对于农产品网络销售达到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给予奖励。积极应用互联网,开展互联网云农场模式,由家庭农场制订具体的生产模式,并对生产要素科学合理配置。鼓励信息综合服务企业等为家庭农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农场互联网应用水平。
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按照相关法律更好保护双方权利,引导土地流转对租金情况加以协商,从而更好地稳定流转关系,并避免发生二次租地风险问题。
全面落实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生产性配套辅助设施用地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依法优先支持家庭农场建设仓储、烘干、分拣包装、保鲜冷藏、农机库棚等用地需求[9]。
鼓励具备条件的家庭能对应申报财政项目,同等条件优先安排。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只要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均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家庭农场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开展专场对接活动,为家庭农场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支持。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对家庭农场贷款优先担保、降低费率,鼓励开展家庭农场综合保险试点。
进一步管理土地承包程序,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以此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登记、发布信息、协调中介、指导签证、代理服务等相关服务,构建适合的土地流转交流和交易平台。研究土地流转双方的协调价格制度、联结利益制度等,保证土地流转双方关系稳定,集中土地资源。有效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10-11]。
针对有能力的种养家庭给予鼓励,转变为家庭农场,并在建设中加大对技术、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当地财政还应专门设立扶持资金,提高农场生产能力。家庭农场所销售的农副产品则要给予对应优惠待遇。针对适合家庭农场的相关农业项目及时审核,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在家庭农场确保不会破坏耕地层的基础上,允许建设生产管理建筑,并鼓励优秀人才深入到家庭农场中工作。
积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改革,构建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等,并推广技术和产品等有效应用,指导家庭农场能在生产中合理应用,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创新农业生产模式[12]。同时,大力发展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体现出大型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作用,解决以往单一家庭农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提高农业组织化建设水平,有效衔接市场和家庭农场。优化金融服务,针对家庭农场的信用情况评价并划分等级,信用高的农场要给予金融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土地经营权、大型机械设备等作为抵押贷款。创新贷款产品,并对贷款的环节加以优化,为家庭农场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并鼓励农业担保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对应贷款,从而在相关政策下推动农业更好发展。还可以鼓励家庭农场购买保险服务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就可以通过保险降低生产,以此更好地保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做好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的综合素质,做好后续经营管理,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是党在农村的政策基石[13]。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普通农户共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应不断完善家庭农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与传统农户相比,家庭农场具备专业务农、集约生产、规模适度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监管农业投入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14]。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的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