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深刻认识到动手能力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打造适合幼儿动手操作学习平台,让幼儿学会动手做事,减少惰性和依赖情绪,为幼儿掌握独立生活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参与亲子教育活动的特殊日子。很多幼儿园都注重抓住家长开放日的机会推进家园共育,让家长在这一亲子教育平台上,发挥其家庭指导作用,帮助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健康成长。
要在家园共育环境下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家长陪伴幼儿一起玩动手操作游戏,或鼓励幼儿自己完成动手操作任务。如,在家长开放日当天,教师可先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晨间活动——踩高跷。幼儿可自主制作自己要踩的高跷,家长负责在一边观看幼儿动手的全过程,并负责细心检查孩子制作的高跷是否安全、稳当。家长也可选择一起参与进来,和幼儿一起制作。在晨间活动正式开始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踩高跷。
家长还可与幼儿参与更多的亲子活动,如“亲子时装秀”“亲子插花”“亲子剪纸”等等。家长和孩子可组成一个小组,与其他家长、孩子组成的小组一起比赛,看看哪个亲子小组制作的插花艺术品、剪纸作品、时装作品更具创意。以“亲子时装秀”为例,家长应陪伴幼儿一起选择时装创作的材料,如废弃报纸、树叶、玉米叶、各种羽毛、荷叶、花儿等等。在选择好材料之后,可与幼儿一起讨论该如何制作有创意的服装作品,然后由幼儿自主动手,制作设计的服装。在与家长合作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幼儿会在家长的陪伴、教师的指引下,全身心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展开动手操作,培养其良好的动手能力。在家园共育理念下,教师可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现况,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的动手能力比较差?该着重让孩子参与什么区域活动?要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孩子提高动手能力呢?”
家长的关注力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家长参观幼儿的学习过程,可以更细心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教师可与家长协商如何开展更有效的区域教育活动,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有的家长发现幼儿在自理区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在叠衣服时,只是将它揉成一团,丢到盒子里;在系鞋带时,鞋带总会松;在扣纽扣时,会将纽扣扣到不对应的位置;在用筷子夹豆子时,使用筷子的动作不标准,豆子夹不稳等等。于是经过家长与教师的讨论后,可以通过一对一扶持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区域活动。即教师和家长可将自理能力较差和自理能力良好的幼儿组成一个小组,由后者扶助前者一起完成动手操作任务。
对症下药地制定教育对策,帮助孩子改进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动手操作问题,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幼儿良好动手能力的教育目的。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赏识、鼓励,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使其鼓起勇气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赏识、鼓励等正面激励的手段,增强幼儿动手操作教学的实效,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学会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自我努力。例如,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有趣的绳子”之前,可与家长展开互动交流,让家长在家中拿出绳子与孩子玩各种趣味的绳子游戏,要欣赏幼儿的丰富想象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创各种绳子的玩法。家长可先给幼儿展示一个趣味的绳子游戏,让幼儿观察家长的动作,了解家长是如何用绳子玩出新花样的。这一趣味的家庭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幼儿了解了绳子的基本特性。鼓励幼儿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绳子玩法,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既激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又能提高在创造性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3~6岁期间,很多家长并不注重对他们开展劳动教育。有的幼儿虽然学会了穿衣服、穿鞋子、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却很少会做家务,或者做其他劳动。有些家长则包办了家务,没有让幼儿参与劳动过程,导致幼儿的劳动经验几乎为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不足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需从家长入手,改变家长的观念,注重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可设定一个特殊的劳动日,定期与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在劳动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与家长要发挥辅助、督促和激励作用,让幼儿主动投入到劳动活动中。幼儿园在每个劳动日设定的主题都不相同,让幼儿从不同劳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乡村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然后让幼儿一起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也可组织幼儿参与到植树活动、除草活动、种花、浇花等不同的劳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一些农业种植技能,提高幼儿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动手能力。教师与家长可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培养幼儿的卫生意识和劳动意识,提高幼儿的劳动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在家园共育理念下,幼儿园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还需掌握的劳动技能有很多,教师应与家长不断加强互动交流,积极地带领幼儿参与不同的劳动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劳动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改变为幼儿包办一切的思想,创造一切能够让幼儿主动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动手意识,在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幼儿逐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其智力水平和早期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高,甚至还会使其学会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走上一条顺畅的健康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