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宇
(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湿地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湿地土壤长期被水浸泡,构成湿地植物的独特生态环境[1]。 《湿地名录》中国际重要湿地共有2193处,但分布极其不均,欧洲拥有湿地的数量最多,其次为美洲、非洲和亚洲。 湿地不仅是国土资源,也是自然资源。
湿地本身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有生态环境净化作用,其次湿地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同时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无法替代, 湿地被赋予了很多美名,例如:“鸟类的乐园”“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
张家口坝上湿地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
张家口坝上湿地属于国家级重要湿地,以湖泊、河流、沼泽、人工湿地,分布在沽源、张北、尚义、康保4县,分别为闪电河、安固里淖、察汗淖和康巴诺尔淖4个湿地[3],湿地总面积达18.48万hm2,位于北纬40°44'~42°08',东经113°49'~116°04',北部连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邻近承德市,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
坝上地区海拔在1.3~1.8km, 年平均气温为1.2~1.6℃, 年均降水量为300~450mm,7—9月期间集中60%~70%的降水,年蒸发量约1700mm。 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为140kCal/cm2, 其年均日照小时数为2931h,也是河北省日照率最好的地区。 张家口坝上河流归属3个水系,分别为内陆河、潮白河和滦河,其中内陆河约占85%的总流域面积。
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 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 其中河流湿地占2.5%,分为永久性、季节性和间歇性河流;沼泽湿地占84.0%,分为草本沼泽、内陆盐沼泽、沼泽化草甸、季节性咸水沼泽湿地[4];湖泊湿地占12.7%,分为永久性淡水湖泊、 永久性咸水湖泊和季节性咸水湖泊湿地;人工湿地占0.8%。该区野生管束植物为364种,野生脊椎动物为222种,其中有野生鸟类176种,属于国家I级保护动物为6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为30种等。
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坝上地区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由原来的干草原自然形态逐步演变为农牧交错带。 据统计,现有草原(牧草地)3790.8km2,农田(耕地)4549km2,有林地1352km2[5]。 目前,坝上地区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导产业,马铃薯、莜麦和蔬菜等是主要农业种植作物,农民的收入方式主要种植错季蔬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羊,工业基础较薄弱。
沽源县闪电河湿地面积为33.72km2, 是北京、天津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滦河、潮白河发源地,于2009年被设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闪电河湿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没有芦苇植物,也没有积水洼地,而是拥有辽阔的草原和清澈的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鸨、金雕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
张北县安固里淖湿地属于内陆河, 进入河流有3条,分别为三台河、十大股河和黑水河,并且都在河流上修筑水库。 据调查,安固里淖水面面积为66.66km2,蓄水量1.2亿m3,水深2.5m。2000年其水面开始减小,于2004年该湿地趋于干涸状态,变成了一片盐碱地。
尚义县察汗淖湿地属于盐淖, 其主要水源为大清河和二龙河,2017年获得国家级湿地公园称号。2003年察汗淖曾干涸,如今对其进行造林绿化、水利建设等工程,水面面积达3600hm2。
康保县康巴诺尔淖湿地是一处天然高原湖泊湿地,湿地面积368hm2,平均水深1.2m,最深处3m。曾经的康巴诺尔淖湿地水质退化严重, 通过政府对其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动植物品种丰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地。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坝上地区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多,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使得湿地的植被和周围草场受到破坏,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了水源涵养功能。 多举措维护湿地生态系统,退耕还湿,加快湿地公园项目投入建设,保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完整性。
实施退耕还湿工程。 禁止在湿地周边范围耕地种植等破坏活动,对已开垦的实施退耕还湿工程,恢复湿地面积,修复湿地生态功能。 到2035年,湿地的面积恢复到23.4万hm2,湿地率达6.4%。
保护提升湿地质量。首先以自然修复生态为主,保持目前湿地修复措施的基础上, 还原湿地生态原貌。同时推进湿地生态维护工程,改善坝上湿地生态环境。结合有害生物防治,加快推进湿地群植被恢复和鸟类栖息地环境改善,保护修复坝上湿地。
加快建设湿地公园。加快张家口坝上地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提升湿地生态恢复效果,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建立湿地水文生态监测机制, 完善生态监测网络, 量化研究湿地水文功能, 通过将水文功能参数化, 建立指标体系, 并通过 “自然—人类活动—水文—湿地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发展及发挥其功能性所需的水量, 为保护和管理湿地提供科学支撑。
加强坝上地区湿地综合研究, 建立遥感动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监测的优势,结合水文、生态、气象、土壤、环境等多学科,从时间、空间多方位研究,构建服务、研究、管理系统。
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是坝上地区的主要产业,对草场和水资源有较高要求, 对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一定影响。改变产业布局,压缩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鼓励发展喷灌或滴管等节水技术措施;推广饲草作物种植, 降低畜牧业对草场的依赖和湿地生态的破坏[6];依托坝上地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以此来带动当地的服务行业;同时发展新型经济产业,风电项目、太阳能开发、绿色产品开发等都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优化流域管理模式,合理配置经济社会、生态用水,提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坝上湿地生态用水需求[7],对不必要的水利设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予以拆除、改建。 通过对“生态河堤”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应用,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完善机井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限制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力发展节水工程,宣传节水知识,提高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