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菲
(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高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丰富,体系庞大,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三进”是一项重要长期的任务。将进头脑作为“三进”目标,使青年能够将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这才是高校“三进”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植于人民,是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让马克思主义更通俗易懂,更易于接受,把理论变成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大众化思想。群众“三进”本文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走进基层群众,具体是指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高校“三进”与群众“三进”两者目的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宣传对象不同,宣传方式不同。高校“三进”是国家教育部经过精心部署,清晰顶层设计推进思想理论的重要工作,它的对象是高校的师生,方式、目的明确。而群众“三进”是在群众中宣传,宣传群体各异,文化层次不同,宣传地点更为丰富,方式更灵活,目的明确,难度大。
推进高校“三进”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高校师生,与时代相呼应。高校“三进”中,鼓励学生用学习成果进行宣传,是学习思考的再提升。学生参加宣讲是一种理论学习的激励机制,到群众中宣讲为大学生宣传理论提供学习锻炼平台。大学生通过到群众中宣讲,在学习、思考、准备讲稿、修改讲稿、宣讲、再思考等过程中,促进了大学生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深化高校“三进”工作,实现入脑入心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服务”明确要求高校的人民立场和政治责任,社会主义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科研创新还要走出“象牙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高校承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责任,担当向人民群众传播的使命。大学生通过宣讲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精神新阐释。
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三进”是通过进教材、进课堂方式,是被动的学习,而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才是实现“进头脑”的目标,才能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大学生宣讲这一形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结合,尝试解决思想和实践问题,发现理论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感到理论的有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的学习理论,运用理论。
高校与社会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高校“三进”与群众“三进”结合是发挥高校与社会宣传理论的协同效应。大学生宣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是高校与群众理论学习宣传结合的一种尝试,为进一步推动协同育人、协同宣传,实现理论走进大众。
高校师生通过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加工转化成大众语言传达给群众,对群众理解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启发,论向大众普及,使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马克思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最终转化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动力。
高校要承担起大众化传播的使命和任务。高校师生是宣传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宣传活动,自觉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是宣传的主力军,切实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毛泽东指出: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宣传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在高校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师生骨干打造出一支向大众宣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队伍。
理论从高校向社会大众拓展。组织高校师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教师既熟悉理论,又了解国情民情世情,接天线,接地气,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反过来通过走出高校,走进群众,高校师生更能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了解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困惑,锻造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牢理论功底,丰富见识,提高思政课活力,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校师生到基层作理论宣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参与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培养政治素养高、理论学习扎实、善于思考的优秀学生骨干,组织宣讲团走进群众宣讲理论。理论宣讲不仅是宣传思想,更是学习提升一种方式,只学不思考不实践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要学懂弄通之后进一步向社会大众传播理论,反过来通过宣讲再加深理解,促进学习思考,进一步实现入脑入心的目标。宣传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实践方式。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协同育人理念,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反映当前高校和社会协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作用没有充分形成并发挥出来。这也是高校与社会协同宣传没有发挥出来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
当前结合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宣讲的形式,高校“三进”培养校内的大学生宣讲人,再通过主动到社区、农村等方式到群众中宣讲。但应注意的,一是教师对于宣讲学生的指导,特别是把握宣讲内容。选拔的学生要经过认真挑选,严格培训,以党员为主,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部,不能让学生随便讲。二是注意宣讲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受众的关注相结合。三是要注意大学生宣讲情感的融入,情感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再辅以道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四是要大学生宣讲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心才能真用。
在结合路径上,可以从高校“三进”到群众“三进”,从群众“三进”到高校“三进”两个路径进行建设。
高校理论宣传与群众理论宣传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教育部门与宣传部门的协同配合,发挥高校的理论优势与基层宣传的实践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实现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当前地方政府与高校也在尝试协同育人,比如省市领导到高校讲思政课,就是一种协同育人思想的体现,共同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打通高校到基层的宣传通道,加强合作与沟通,优势互补。各部门应协同配合做好学习宣传。
近年大学生宣讲团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发挥高校优势积极作用的,应进一步给予指导和推广。积极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利用思政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宣讲,鼓励辅导员利用党日团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宣讲。
高校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主动融入群众,走进基层群众主动宣传理论的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社会群众意识,发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功能。地方主管部门应借助好高校的优势,加强合作、沟通、对话和交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
一是鼓励高校师生进基层,引领群众接天线。高校强在理论,高校要主动走进基层,从理论到实践。高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到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将高深的理论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理论,用群众的语言宣传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发挥带头作用,群众在哪里,思想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宣传就在哪里。如通过大学生宣讲、思政理论教师线上线下讲座、课程思政等形式到群众中传播理论,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宣传思想。二是鼓励更多进步群众进高校,促进高校师生接地气基层理论宣传强于实践,群众“三进”要积极走进校园,从实践到理论。社区党支部、党员进校园理论学习分享,和大学生学在一起,讲述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等加强合作,或者以学生党支部与农村、社区党支部共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高校“三进”与群众“三进”结合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路径,也是发挥高校思政优势,提升思政亲和力,提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能力的一个好途径,是进一步推动高校“三进”工作和育人的实践探索。同时群众“三进”也是党的思想理论普及的的重要任务,为建设社会注意现代化强国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