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2022-02-28 05:33:25董春香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34期
关键词:本币外币国际贸易

董春香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

一、国际贸易存在的风险问题

国际贸易是全球资源重新分配和利用的重要方法。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主体需要面对法律、制度、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对贸易过程的影响。在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都可能遭遇较大的贸易风险,如果相关风险造成的影响较大,可能使一方或双方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贸易主体之间的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国家贸易的整体发展。本章将分析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1.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汇率变动给贸易主体带来的风险。

本文中所述汇率特指以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

本文中汇率变动特指一国本币在国内的购买力稳定,外币购买力变化从而引起汇率变动的情况。

汇率变动对贸易主体的影响非常大。

汇率变动分为汇率上升和汇率下降两种情况。

在本文中,汇率上升是指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值上升。汇率下降是指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币数值下降。

本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上升是由外币的购买力上升引起的,同样数量的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额变大,同样数额的本币折合外币的数量变小,本币对本国原材料、人工成本等贸易要素的购买力不变,以本币表示的单位产品价格不变,以外币表示的单位产品价格降低,会增加贸易主体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贸易合同的达成,促进出口;在结汇阶段,同样的外币能换取更多的本币。所以在本币购买力不变而外币购买力上升从而引起汇率上升的情况下,只要成交量足够大,结汇金额总量上涨, 对国际贸易主体中的出口方是有利的。

在同样的情况下,购买同样的外国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对国际贸易主体中的进口方是不利的。

在本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下降是由外币的购买力下降引起的,会导致以外币表示的单位产品价格上升,会降低贸易主体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贸易合同的达成,对出口方不利。

此种情况下,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上升,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国商品需要支付更少数量的本币,但外币购买力下降,通常意味着该外币发行国经济不稳定,政局动荡,该国的贸易主体存在破产风险,不能按时交货或者支付货款。

所以在此种情况下,汇率降低对进口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也存在风险。

2.政策风险

国家经济政策是调控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必然对国际贸易局势产生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优先考虑的是保护本国贸易主体的根本权益,因此其制定的经济政策对于他国的贸易主体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贸易主体在签订了贸易合同后相关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其中的一方遭受重大的损失。政策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因为一项经济政策从提出到确定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贸易主体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贸易模式,降低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但是在一些政局动荡的国家,政治局势瞬息万变,可能直接导致该国的经济政策朝令夕改,从而使贸易主体中的一方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往往很大,也是很多贸易主体签订贸易合同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文化风险

贸易就是一个交易的过程,在同一个国家内部进行交易,方法、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在不同国家进行交易,涉及两个国家的宗教、风俗等文化因素,这些都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影响。例如,在国际贸易合同洽谈阶段,双方根据各自的风俗文化对同一项内容的理解不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就不能签订贸易合同。若双方在签约阶段没有发现彼此间的分歧,而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执行,则产生的影响更大。比如,关于时间的表述不同,会影响双方对交货时间的理解相差千里,可能导致出口方延误交货;比如出口方备好货通知进口方安排运输,但是进口方国家的工作日为从周一到周四,那周五到周日对方可能都在休假,联系不上,也会影响交货;宗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更大,伊斯兰国家有斋月,在此期间,这些国家很少进行经济活动,作为出口方,他们很难按时交货,作为进口方,他们很难及时安排运输、付款等事宜,从而给贸易伙伴带来损失。以上种种,都可能会使贸易双方产生纠纷,若不能圆满解决,可能会引发两个国家的贸易摩擦,一旦这种摩擦不断升级和发展,又会对两个国家以后的贸易往来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更多的贸易主体受损。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作用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是降低贸易主体经济风险的重要措施,借助于多种风险控制方法分析、了解和预防国际贸易风险对保障贸易主体正当经济利益非常关键。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增大,贸易摩擦现象也逐渐增多,其对于相关贸易主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断加重,针对各类贸易风险问题,贸易主体必须制定可靠的风险管控方法,最大限度将贸易风险带来的影响降低。本章将分析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作用。

1.降低贸易主体经营风险

国际贸易风险种类多样,如果贸易主体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其在贸易过程中可能遭受重大的经济风险,从而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贸易风险管理能够为贸易主体准确、快速识别和判断贸易风险提供重要的支撑,贸易主体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对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分析,结合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旦识别到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贸易主体能够及时启动风险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将自身的损失降低,从而避免贸易风险持续冲击给贸易主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强化风险管理能够为贸易主体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风险对贸易主体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贸易主体的经济利益。

2.提升贸易主体竞争能力

国际贸易过程中贸易主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风险管理能力是衡量贸易主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面对同样复杂的国际环境,如果贸易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其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就容易在风险升级和演化过程中遭受重大的损失,从而导致贸易主体的市场占比被压缩,在与其他贸易主体竞争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拥有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贸易主体则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与其他贸易主体竞争时处于主动的地位,从而提升本贸易主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本贸易主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强话语权。

3.提升贸易的稳定性

国际贸易涉及不同国家的贸易主体,如果贸易双方想要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双方必须对自身面临的贸易风险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目标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发展模式。如果其中一方风险管理能力差或不具备风险管理能力,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然对对方产生影响,如果双方对于彼此贸易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则可以通过强化风险管理的方法降低对方发生的经营问题对自身的影响,从而保障贸易的稳定性。由此可见,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贸易双方而言都有着有利的影响。

三、我国贸易主体在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开放市场,大量的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发展势头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贸易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很多贸易主体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国际贸易中,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利润,但是一些贸易主体在赚取经济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贸易风险,这种贸易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这些贸易主体的稳定发展。本章将对我国贸易主体在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贸易主体风险管理意识较低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主体,我国贸易主体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短,欠缺一定的经验。很多贸易主体在巨大的经济效益诱惑下忽视了自身遇到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经营风险。例如,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部分贸易主体在不熟悉其他国家法律和市场特点的情况下采取盲目扩张的方式进行发展,虽然其可能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埋下了长期发展的隐患。贸易主体这种情况是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较低导致的,管理者在衡量经济效益和经营风险过程中缺乏对二者的客观认识,采取错误的或盲目的方法开展国际贸易,导致贸易主体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部分贸易主体也存在着为了占据市场份额采取不良方法进行竞争的问题,如通过大肆压低商品价格的方法与其他贸易主体竞争,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想要通过后期巨大的市场份额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但是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贸易主体自身资金链出现问题,可能使贸易主体遭受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

2.风险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想要全面保障贸易主体发展的稳定性,必须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贸易主体的各项交易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在保障交易行为规范性的前提下稳定地进行贸易往来。但是目前一些贸易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的漏洞成为影响贸易主体经营安全的主要因素。例如,贸易主体在制定贸易方法时,缺乏对各国经济政策和法律条款的分析,在进入该国市场后多次违反该国的法律,贸易主体因此承受了数额巨大的罚款。这种问题是贸易主体管理体系漏洞的一个主要体现。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全面地考虑到各类主观和客观因素带来的综合影响,而非一味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如果将这种发展模式作为贸易主体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竞争手段,贸易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将会不断增加。此外,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部分贸易主体也忽视了其他国家贸易操作方法差异带来的影响,其应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只适合本国的市场,在未考虑市场差异性的前提下制定了与他国市场特点不符的发展措施,也会对贸易主体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3.风险管理方法效果较差

目前我国贸易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贸易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不断降低。贸易主体在风险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贸易对象的资质审核不够充分,与一些不符合贸易资质的贸易主体签订了大额的贸易订单,如果贸易对象无法履行合约,贸易主体不得不承担较大的损失。

(2)贸易主体在风险情报收集方面存在着不足。想要准确地发现和识别风险,必须掌握足够的风险情报,在分析风险情报后对风险作出判断,但是很多贸易主体在判断风险阶段缺乏足够的情报,其得出的风险识别结果的客观性明显不足。比如,因为贸易主体对他国的法律了解不充分,导致贸易主体所签订的合约与他国的法律不相符,使合约成为一纸空文。

(3)贸易主体缺乏灵敏的政治嗅觉,不能正确识别和判断政局变动给本主体带来的风险,从而导致贸易主体经营风险增加。

四、国际贸易风险管理过程

准确地识别贸易风险并采取措施规避贸易风险是降低贸易主体损失的重要方法,在贸易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帮助贸易主体规避贸易风险,为贸易主体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本章将对这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准确地判断贸易风险能够帮助贸易主体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方法,从而避免相关问题出现而对贸易主体造成的不良影响。风险识别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从其他国家政策、环境和资本的主要变化规律和特点中分析出对贸易主体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措施进行预防。例如,某个国家短期内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风险管理者必须对物价上涨对本贸易主体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识别,贸易主体应了解该商品价格在短期内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地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该国经济环境将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本主体的影响程度,从而调整自身的贸易措施,这样能够帮助贸易主体有效地规避贸易风险。风险识别过程中必须收集和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包括市场环境变换、商品原料供求、物流运输情况和政治环境变化等,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和识别风险程度。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贸易主体了解和掌握风险具体情况的重要环节,在风险分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客观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数据信息的普遍性规律对风险进行准确判断。在风险分析阶段必须对相关风险形成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影响的时间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客观性的结果后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与此同时也要求贸易主体能够对所有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将所有的影响因素找出并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贸易主体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贸易主体在风险发生后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集中的分析和评价,因此这一阶段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往往需要多名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某国货币对本币汇率下降的情况下,贸易主体应分析这一变化对自身的影响,结合汇率变化的整体幅度和周期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如果该国的市场正处于低迷阶段,贸易主体应适当地整合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跟该国的贸易往来,等到该国市场复苏后,按照新的发展规划进行发展。如果贸易主体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在盲目的发展规划下进行发展,贸易主体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可能使贸易主体不得不退出该国的市场。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贸易主体应对风险的关键环节,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贸易主体更好规避风险,从而降低贸易风险对贸易主体发展产生的影响。在风险管理环节,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构成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在管理环节应通过具体的措施对相关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处理,围绕着贸易主体长远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相关风险带来的影响。

五、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对于贸易主体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贸易主体应该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对相关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及时准确地识别、分析和判断风险,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将风险造成的影响降低,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持下更好地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本章将分析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方法优化的措施。

1.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

贸易主体应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要求贸易主体一是杜绝只求短暂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发展问题,能够从他国的市场环境特点和政策法规等方法入手分析,制定长效的发展模式,避免因“短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二是要求贸易主体提高风险识别意识,对贸易主体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动态地追踪相关风险,使各类经营风险造成的影响进一步降低。良好的风险意识能够使贸易主体客观地认识贸易风险,能够从相关风险产生和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对风险造成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解,从而避免贸易主体遭受严重的经济风险。

2.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贸易主体应对风险的重要屏障,如果贸易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漏洞,那么贸易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将会持续增加。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方面,贸易主体应该制定体系化的管理过程,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地判断相关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预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贸易主体发展的稳定性。例如,贸易主体可以对相关风险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影响评估,根据风险类型制定体系化的防控措施,遇到风险后及时判断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能够避免相关风险出现后对贸易主体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贸易主体的常态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贸易主体应持续深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逐步将管理体系中的漏洞补足,构建更加健全的管理体系。

3.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能力是贸易主体应对风险的重要能力,其对于贸易主体有效解决风险和在风险中找到出路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贸易主体一是应建立完整的资金链条,并留存一定的积累资金,避免贸易主体在短期的风险中由于资金不足被迫退出市场。二是应该建立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找出贸易主体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制定可行性的处理方案,实现对相关风险的有效控制。此外,贸易主体也应该做好市场变化规律分析工作,对当地市场变化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预知风险,并对相关风险造成的主要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获得评估结果后结合贸易主体在该国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进而更好地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贸易风险对贸易主体造成的影响,为贸易主体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发展机制,从而保障贸易主体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推动我国贸易主体更好发展。

4.强化全过程管理

在全过程管理体系中,贸易主体还要结合对方国家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等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对方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后,贸易主体能够快速调整应对措施,降低相关政策变动对贸易主体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全过程管理是帮助贸易主体更好地应对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贸易主体应该制定更为完善的全过程管理措施,从而确保风险管理质量。

5.具体的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不同的贸易风险,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应对贸易风险的措施:

(1)在签约前对贸易伙伴进行资信调查

若贸易主体经营不善或信誉不好,就不能支付货款或者交付货物,就会给对方带来巨大损失,但是这样的贸易主体可能会伪造资信良好的证明。所以,对新的合作伙伴进行资信调查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委托商会进行资信调查,各国商会间都有往来,他们可以互通有无,所以商会能为我们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2)签约后投保信用保险

投保信用保险以后,若因对方国家政局变动导致贸易合同不能履行,我们可以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得到一定的赔偿,降低政治风险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3)贸易主体账户上外币和本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贸易主体留有一定数量的外币,在进口时可用外币支付,则可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但若账户上外币数量过多而本币数量过少,在本币不足以支付原材料和人工费用时,需要把一定数量的外币换成本币,在汇率下降的情况下,留存的外币换取的本币变少,降低了贸易主体的利润。

(4)与当地政府保持良性的沟通

做到这一点,针对当地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贸易主体能够及时联系到当地的政府,与政府部门积极协商,要求当地政府对以往的贸易合约进行保护,直至贸易对象将所有的合约内容履行完毕。

六、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其对于调整全球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过程中贸易主体面对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想要保障我国贸易主体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稳定的发展,贸易主体应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风险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将贸易主体面临的风险降低,使其实现长效化、稳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本币外币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4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塑料助剂(2019年3期)2019-07-24 08:51:20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24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24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24
外币清算变局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22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华人经济(2017年8期)2017-10-19 19:10:36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2015年12期)2015-03-10 1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