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岚 朱 念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
根据材料的基本性质与结构,可以将陶瓷材料分为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四大类材料。
瓷器是对一切无机非金属材料物质的统称。瓷器在化学构造上是各种金属物质和非金属物质的综合体,它也可以根据组成中的无金属元素进行划分。瓷器在固体中大多是结晶,但其晶体构造较金属材料复杂。而硅酸盐则是来源最多的陶瓷材料,其中矽和氧化物都是在地函中含量比较丰厚的元素。陶瓷通常是指陶瓷原材料经过原料组配、成型、烧结后得到的陶瓷制品。
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材料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往往是工艺美术历史得到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大量的陶器,当时受到材料限制,陶器存在并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汉代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了原始瓷,这种材料的出现和更新使之后中国陶瓷的历史开始向制瓷转变,到了宋朝,制陶业大幅度减少。宋代是陶瓷的兴盛时代,这一时期制瓷业的规模越来越宏大,而烧瓷技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工艺技术方面也有了相当明晰的分工。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的名瓷名窑。自宋代起,陶瓷产品真正有了官窑、民窑之分。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吉州窑、建阳窑、景德镇窑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窑系统。这时的陶瓷不仅款式丰富多彩,还具有完善的工艺技术和高超的科技含量,堪称我国陶瓷的大发展时期。
国内陶器随着中国陶瓷材料的蓬勃发展而发展,从瓷器逐渐发展为现代陶器,也使陶器不断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见证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国内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中国陶瓷可以说是国内文明的一个标志。历经数万年的制陶历史和两千余年的制瓷历史,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陶瓷作为一种物质材料,经过漫长艰辛的探索、创新、实践,形成了风貌独特而又丰富多元的中华陶瓷文化大系,沉淀了丰厚的陶瓷美学遗产。
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对陶瓷材料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陶瓷产业从以往注重技术传承转向注重科学认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艺品质,陶瓷在以往的日用、卫生、建材等基础上向更加广阔的化工、电子、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展。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丰富了陶瓷的材料语汇。这种背景也促使当代陶瓷艺术家基于科学认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来实践陶瓷艺术创新。
陶瓷材料的艺术应用主要表现在陶瓷艺术作品,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必然能够体现陶瓷本身的材料美学,材料美学将材料功能属性中能作用或激发美感的价值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讨论。材料的美感要素是指对感觉如视觉感知产生影响并且能传达美感的部分。陶瓷材料的美感要素在视觉感知条件下可理解为材料的色彩与质感。当扩展至知觉系统中时,可理解为包括对触感、声音、味道等可感知的要素,并借此实现美感传达。由此得出主观美感需求引导下的材料创新,是与以往相逆的艺术实践路径。
另外,陶瓷材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美术材料媒介,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艺术作品与审美效果。复合陶瓷在现代美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瓷器中特有的颜色、肌理、质地等加以全面运用,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其实,在运用的过程中,重点是把现代化美术表现手法和复合陶瓷有效融合,同时寻找相应的切入点。
此外,陶瓷材料在中国现代化美术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纹理和色彩等层面上加以运用,并充分把握与融合,这样才能在中国现代化美术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中国现代化美术所需要表现的东西才能得到直观的体现,才能满足现代化美术的需求,这对于中国现代化美术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信息时代对陶瓷艺术作品的冲击,首先体现在艺术创新、艺术收藏、艺术作品传播等诸多方面。例如,如今的陶瓷艺术创作与传播都离不开互联网,许多陶瓷艺人已经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原创材料的信息以及背景材料等,还兼具互联互通的功能。瓷器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制作设备等大数据的网上传输也是很常见的情况。又如,各个瓷器工艺品拍卖企业的操作流程和拍卖成果,已经不是自己企业的内部信息,早已变成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另外,拍卖企业也要通过大数据收集并筛选艺术拍品,从而提出合理的底价,以吸引潜在的顾客。
在陶瓷艺术创作方面,大数据正在影响着当代陶艺家的创作方式。过去收集陶艺有关的资讯大多是通过图书馆查资料、写笔记、做演讲等,现在有一些全新的资讯获取、收集方式。陶艺人的网络评论、作品分享、讲座视频等,成为人们认识陶艺、了解陶艺、研究陶艺,从而发现新概念、新方向的基础。众多业界大咖通过网络直播共享其陶艺创作历程与作品数据,其内容、角度和作品形式本身便是对大数据分析的直接补充,正在推动陶瓷艺术发展。陶艺创作者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掌握更多的创意素材以及各类材料数据与创作方法,调整创意思维,创造艺术成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掌握陶器艺术的最新动向,从而得到灵感,以形成全新的艺术生产力。随着集体性交流活动逐渐减少,线上交流活动增加以及艺术直播的蔚然成风,我国当代的陶瓷艺术正在从小众逐渐迈向大众,由学术圈子进入公共圈子。
总之,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这种无所不有的大数据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陶瓷美学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当代陶瓷美学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陶瓷材料及其在陶艺领域中的创新性应用研发,必将形成促进我国当代陶瓷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动力。
最近几年,以数字经济为特色的社区生活方式促进了大数据分析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对应,我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无时不在的大数据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正在促成我国陶瓷美学的全新形式。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应全面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行业改革,推进构建制造业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化国家,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学自立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与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陶瓷艺术创作主要是将矿物、黏土或化工原材料,经过配比混合后,通过加工使之成型,待干燥后加以烧结。对于釉或涂覆层,坯胎表面附着层为矿物、黏土或化工原材料,经过配比混合后施加到坯胎表面,将坯胎入窑烧制形成。陶瓷材料美学探索主要聚焦的项目任务如下:
1.原料制备
原材料包括可塑性原材料、非可塑性原材料、熔剂性原材料和釉用原材料。
主要工艺是原料经过采掘、粉碎后用于制作陶瓷器。其中原料采掘收集为项目任务。
2.坯料制备
坯料配比,坯料泥、浆料制备:湿式制备法与干式制备法,坯料储放,练泥等。其中坯料配比设计为项目任务。
3.坯体成形
主要技术包括徒手成型、拉坯成型、注浆成型、挤压成型、打印成型等。
4.釉或涂覆料制备
主要方法包括釉或涂覆料设计方法、釉或涂覆料调配法、釉或涂覆料的施加。其中釉或涂覆料配比设计为项目任务。
5.装饰工艺
主要方法包括釉上彩、釉下彩、色料与色泥料工艺、刻划等。其中色料与色泥料配比设计为项目任务。
6.干燥和烧成
主要方法包括窑炉设计,装窑方法,坯、釉烧成制度设计。其中烧成制度、窑炉设计为项目任务。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陶器艺术创造力的原材料、坯料、坯体成形方法、油料的生产、装饰工艺的分享、干燥与燃烧方法等运用大数据分析加以梳理,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认识陶器、学习陶艺、研究陶器,找到创新思路,发现创新趋势。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构建陶艺写作流程与材料数据库,其内涵、观点和写作方法本身便是对大数据分析的直接贡献,使后面学习陶艺创作的人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作,从而推动陶瓷艺术发展。
1.国际工艺家驻场分享材料美学项目
搭建以陶瓷材料美学为核心的国际创作营,以国际创作营为基点,推动行业内或区域内的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社区加入合作建设,支持工程师、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以及各种团队组合共同参与工作营建设。面向全球各大高校,邀请高校教师及学生,行业、企业优秀领军人物共同参加学科交流合作,为院校与院校的交流、院校与企业的交流搭建创作分享平台,也为院校教学、企业生产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最新的技术、探索最前沿的美学材料的机会。工作营期间,院校老师与企业领军人物围绕陶瓷材料进行多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作品宣讲会,分享创作心得;现场为学生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难题。从科研的角度为企业、社会解决重大领域问题,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2.打造陶艺+陶瓷材料美学分享网站
如今的陶瓷艺术创作与传播离不开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就此课题可以打造陶艺+陶瓷材料美学分享交流平台。该网站面向全世界陶艺家开放注册,所有陶艺家可以在上面发布分享自己的陶艺作品、陶瓷材料、烧成方式、陶艺展览等信息,通过网络的大数据,让人们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陶艺家,并能够直接与之交流,同时大家可以通过网站了解陶瓷艺术的最新动态,并获取灵感。随之而来的将是更有生命力的新型艺术的产生和陶艺格局的嬗变,大数据将推动陶瓷艺术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抄袭、剽窃将无处遁形。
3.创建直播示范大数据平台
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陶艺家的在线言论、作品分享、讲座直播等大数据,也开始成为人们认识陶艺、学习陶艺、研究陶艺,发现新思想、新趋势的重要基础。如艺峰直播是国内最大的陶艺直播平台,目前已经做了三十几期国内外陶艺家的直播分享课,该直播面向社会所有陶艺爱好者,主要内容致力于推广和分享陶瓷各个领域的大师、专家、教授的陶瓷材料表达与技术,该直播中的所有视频支持回看,同时可以作用于各大陶瓷院校的网络课程分享,是陶瓷材料美学大数据的重要平台。
通过提升材料和工艺技术创新认知力可以驱动工艺美术创新。中国具有悠久的陶瓷历史,是瓷之母国。陶瓷的成长过程体现着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是人们了解自然界,适应世界成长变化规律的过程。陶瓷也是文化的承载体,是最能展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材料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纵观历史,我们不仅能清晰地辨识历史名瓷的不同风貌,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工艺技术方法、科学认知的进步,而非固守以往,在万余年的积累中获得了这种适用性最为广泛的材料,今天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基于大数据的陶艺材料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是跨学科建设材料美学科研体系的创新实践,是从提升材料及其工艺技术科学认知力上助力艺术创新,这就成为赋能产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