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刘
前一段时间,有位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的阅读理解太差了,期末语文成绩都拉分了,问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孩子的阅读理解水平提高上去?
我没有犹豫地告诉她,假期,让孩子多读点书吧?
放下电话,我能感觉到那位家长的心情。现在的家长,有哪一个不焦心于孩子的成绩呢?
其实,漫长的假期,除了孩子们要做一些作业,便是家长带孩子们出去旅游一下,剩下的就是大把空闲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如果不去读课外书,让孩子天天抱着个手机,或者坐在电脑前,简直就是放纵。
阅读,必须要认真
现在的很多孩子,你让他读一篇短文,然后问他,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他往往半天也答不上来。而如果你带着他,一边读一边讲,他却也频频点头,这说明啥?不是他读不懂短文,而是没有用心去读。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太浮躁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往往集中在那些玄幻、科幻,或者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上,比如《漫画party》,比如《七龙珠》等等,如果你给他一本《初中生阅读》《创作》《作文成功之路》,他可能只是随手一翻就丢在一边,对里面一些类似于语文阅读理解考试的文章不感兴趣,这也是造成孩子们语文拉分的一些原因。
所以,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要看看人家文章的主题是怎样表现的,是什么结构?开头结尾如何呼应,中间的铺垫、衔接如何,读懂了这些,很多考试时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读书,需要做好笔记
有时候,我们看一篇范文,惊讶于小作者知识的含量,其实这些表现都得益于孩子平时的阅读积累。
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一定要做好笔记。比如遇到一个好开头,一个好句子,一个好段落,甚至于一首好诗词,都要记在笔记本上,有的同学甚至把整篇文章都抄下来,已备再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好的同学,其写作能力也差不到哪里去。两者可谓相辅相成。我记得当初自己学习写作的时候,光笔记本就有十多本,现在看那些资料好像没用了,但对于当时写作来说作用可谓巨大,所以,读书做笔记是必须的。
假期都读什么书
有的家长很困惑于让孩子读什么书籍,常常有打电话问我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难解决。
现在很多教材上都建议学生读什么《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高尔基的一些作品,还有老作家冰心的儿童作品等等,孩子们倒也买了书去读了,可是当你问他们是否读懂了那些书的时候,他们倒也不掩盖自己的困惑,有的说,不知道冰心的作品里讲了些什么?有的说连《童年》里的人物名字都记不住。至于其中的细节,他们更是茫然的摇头,也就是说,一边读一边忘记了。
这不是个例,而是很普通的现象,在我所调查的一些初中生中,大多是这样的,所以选好阅读的书籍很重要。
我不建議孩子们去读玄幻的书籍,也不建议读那些言情类的,中国的名著可以读,历史类书籍可以读,古诗词类的可以读,感兴趣的外国书籍可以读。如果我推荐的话,读一些小短文就可以了,比如《读者》上的千字文,学生期刊里的一些优秀短文,这些短文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考试时往往会遇到,而且有一些短文都很有哲理,或者通篇都是真善美的,这样的文章无论对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是很有益的。
千万要记住,无论读什么书,读不懂的,不要硬读,可以放一放,或者请教一下老师等等。
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量的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肯定会有提高。
假期的时间很长,如果计划好了,可以阅读很多的书籍,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参谋和监督者,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君不见很多家长与孩子们同时学习同时高考,还考上了很好的学校。读书也是这样,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很重要,如果一家3口人,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手机各玩各的,那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只能是个空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孩子学习困难时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佛 刘
河北作协会员,有文曾在《散文》、《读者》(原创版)、《黄河文学》、《延河》、《山花》等杂志报刊发表。多篇文字入选《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诸多选刊。曾在《榆林晚报》开设小小说专栏。出版小小说集《小花招》、散文集《一茬一茬的月光》。主编《美丽固新》一书,另有十五篇文字被选作初、高中语文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