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拓荒牛”

2022-02-28 21:41唐小林王钻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诗时空诗歌

唐小林 王钻清

在文艺的路上,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要做成做好做长,那得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被媒体誉为“大时空诗人”的王钻清如何以“拓荒牛”精神在“大时空诗”这一领域“开疆拓土”呢?近日,作者在深圳湾畔采访了诗人、文学评论家王钻清先生。

唐小林:我们注意到,2016年7月你的代表性诗集《大时空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受到了《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凤凰网》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多家媒体关注;之后,经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等机构评审被纳入“中国百年新诗千家诗集”收藏项目。那么,您近年又有什么新作问世呢?

王钻清:去年6月,我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全集《敲响自然的骨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今年即将出版评论集《诗性大时空——创文谈艺录》。这些作品是我自2005年以来,在深圳“拓荒牛”精神等城市文化的熏陶下,以创新为灵魂铸造的。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终于写出了较为成熟的“大时空诗”系列组诗,其特点明朗,辨识度更高,时空感更强,诗魂渐渐地接近哲学和宗教(其实文学与哲学为邻),诗情来自个人的内心和现实生活,诗意来自科幻和诗学修辞以及生命体验,诗思来自玄想或冥思或某种天意,欠缺的是诗歌的形式不完美。

唐小林:您创作“大时空诗”的历程及启示怎样呢?

王钻清:提及“大时空诗”,还得从2015年深圳读书月活动说起。在凤凰山上的凤凰书院,我连续听了几场讲座,偶遇名师指点才确定以“大时空诗”为创作方向。我记忆深刻的是读书月里的一天,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杨先生在凤凰书院主讲有关科幻小说《三体》的艺术成就及影响。在提问对话环节,我将我写作“科幻诗”的情况描述并向李教授请教如何更深远地探索这类诗的创作。当时李教授给我留下了他的电子邮箱账号。之后,真是有幸,又是在凤凰书院听了著名国际天文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主讲《火星故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我当场向江教授请教了几个天文方面的科普问题。后来,我看到发现超级地球的信息,查阅了有关天体物理和空间物理方面的资料,兴致使然,便写了几首题为《面对人心的超级地球》《寻找地球人新的生存空间》等诗,当时我只知道自己写的是科幻诗或称科学诗,还只是在诗里写了诸如星球、星系以及太空和外太空等大空间,未做成以大时空为灵魂的诗。

期间,我在凤凰书院还听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的讲座,自此得到他们“线上和线下”的多次指教。我记得,程教授在讲座中说:曹操是中国第一个直接把自然风景当作描写对象的诗人,如他的《临沧海》。有趣的是程教授把自己曾用新诗写的看海观景诗与我们分享。他还强调,要做就做第一。

我想,我真是与北大有缘——此前,我曾就自己創作“诗体游记”在北大发表演讲,又荣幸地得到众多北大名师的教授点拨。那是2016年1月9日,我喜出望外地收到了时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的电子邮件。程老回复称:“王钻清先生:您的《大时空诗(九首)》已经拜读,感觉很好!一是充满了对地球人类的爱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二是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的夸张十分精彩;三是诗歌的语言不落俗套,有创新性。希望您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程郁缀于北京大学”。

唐小林:谁给“大时空诗”下的定义?您以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一实验?

王钻清:后来,我有了出版诗集的念头,动手把我自2007年以来所写的有关“大时空”的诗结集;随后把电子版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程教授。电话联系时,程教授说他从来不给人写序,并强调他没有同意写序。我就不指望他老人家了,立即打开电脑敲出了自序。

又是喜出望外:2016年2月25日,我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先生撰写的序文。程老在序文中给“大时空诗”下了定义:“诗人以十分丰富的想象,将地表人、外星人、地球、月球、火星、太阳、星系等作为描写对象,并融入时空幻性和哲学思考。诗人这些大胆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尤其具有创新性……其‘大时空诗’,把光年、光速等当作诗歌的‘大数据’,并以哲学思维穿越星球之间,以科学幻想审视多个宇宙,以诗性的感觉创造幻性大时空,力求呈现别样的趣味。通过书写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交织及碰撞的状况,或者说以宇宙大发现的诗思和诗意的时空幻性,来传达一种诗性的哲思。”

之后,我将该诗集的题目标为《发现世界和宇宙幻影》,把电子版发给著名诗人、诗评家、《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先生,他看后用电话告知将书名定为《大时空诗》为宜。于是就这样定了。这么说吧,我以写作若干“大时空诗”组诗和出版诗集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实验。我知道,这是一次诗意地冒险。

后来,文学批评家唐小林就“大时空诗”作进一步地阐释,他在《探索时空诗歌的新路径——评王钻清诗集〈敲响自然的骨头〉》一文中指出:“如何拓展时空诗歌的新路径?诗人王钻清广泛吸收不同门类艺术的养分,培养文学创作的才情和才气,从而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并且别具一格的文学题材和表达方式。王钻清从中国诗歌史中发现,古典诗歌,有个非常好的传统,这就是极为注重时空感,通过对时空的书写来感悟人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千百年来,“时空诗歌”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景观。人们切身可感的时间和肉眼可见的空间,早已进入了我们的诗中;王钻清认为,“时空诗歌”也应该书写出时代的特色。于是,他“盯”上了地球、地外星球、太空、外太空以及天体运行这个神秘的领域,并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大时空诗歌的写作实验,并潜心创作出了150余首探索诗,结集为《敲响自然的骨头》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唐小林:您创作“大时空诗”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王钻清: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自2005年以来,我在深圳一直尝试写作“大时空诗”(又称科幻诗或科学诗),早期只是借用天体、星系、太空、外太空等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元素来言说现实关系,如《世界是水》《航海家的发现》《太空机械舞步》《观月全食》等;中间(2010年至2015年)也有过渡期的作品——即把天体新概念及太空新发现等融入感性的诗中或制造诗的新语境,比如《黑森林》《我跑遍南北半球寻找“一个人”》《一个人的地球梦》《哲学家的目光在星系空间被点亮》等。后期进入成熟期——自2016年以来,我的创作终于成就了渐趋定型的“大时空诗”——写出了时空一体化、时间的空间性和空间的时间性以及时空的无限大(宏观)或无限小(微观),诸如《从大历史走来》《对时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人心》《一个智慧而强大的存在》《大設计》《暗物质之旅》等。

唐小林:您在创作“大时空诗”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帮助?您从中获得了哪些收益?

王钻清:一直以来,我在“大时空诗”的写作中,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教授和鼓励。在深圳,我还通过到书院、书城和图书馆等场所听讲座,向绘画、雕塑、音乐方面的艺术家和哲学、天文学方面的专家学习,并与他们交流。我从中国诗歌史中发现,时空诗歌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景观。那么,我们肉身可感的时间和肉眼可见的空间以及人类生存的时空都进入了我们的诗中;倒是通过科学手段观测和探测的地球之外的星球与星球运行等也可作为直接描写对象。于是我就盯上这个领域的探索,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大时空入诗实验写作,至今已写125首,结集为《敲响自然的骨头》;正如著名文学批评家唐小林所说:诗人王钻清的大时空诗系列基本上形成了以大时空为灵魂的诗学实践体系——即一边建立自己与时间幻想、空间探测、抽象现实、人类未来等相关的题材体系,一边建立与“大时空”、人类性、现代性等诸多因子紧密联系且富有个性的语言体系——科幻的、诗性的、哲思的、神性的、灵异的、奇幻的、混沌的语言体系。

我的创作是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了,他们给我指引方向并给予前行的动力。

2019年底,我有幸参加了首届深圳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学习,与一流的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还吃到一些老师“开的小灶”。在研修班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先生表示:王钻清的“大时空诗”有探索性,有亮点,有人文情怀,可肯定和推广。其实我多次聆听他的讲座,并把我的诗集《大时空诗》和长诗《未来启示录》呈送给他,以向他请教。期间,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表示,只有面向未来的写作才有永恒的价值。所以,让文学作品预示到未来并经过时间考验其在未来的生存性。王钻清的诗以世界主义的视角诗意地进入“大时空”和“大历史”,探寻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建立了一个世界主义的“大时空”。其诗呈现了未来性,有可能走向世界。

2020年底,我聆听了著名文艺批评家周思明的文学讲座,并呈送我的长诗《未来启示录》。今年年初,他在《“大时空诗”:以诗之名展开宏大叙事》一文中指出:“在当下诗坛,提起王钻清这个名字,估计没有太多人知晓;但是在当下学界,有一些专家学者给予关注和肯定。”他还表示:“诗人以诗意加科幻糅合的方式重铸文本,表现大时空内的人性、人心,用诗性语言表现人类对大宇宙大自然大时空的发现与认知,是有重要意义的。诗歌是抒写世道人心、人间万物的有效载体,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诗人能以现代思维与人文诗意表现这种‘新常态’,可谓善莫大焉、功莫大焉的一件事。由此可见,大时空诗是一种有别于其它类型的颇具自身独创贡献的诗歌范式。”

2021年7月,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平教授在《突围与新诗之路的寻找》一文中指出,新诗在“无序的突围”之后,将走向何方?当代美学家们在谈论艺术时,有一个共识:艺术终结以后,还会回归。艺术与美分离以后,还会重新结合。同样,诗歌也会是如此。诗歌还是要追求情感、意象、节奏和韵律,突围后还是要有新的美学建树。在种种“突围”之中,钻清所追求的大时空诗,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这种诗与以往的诗不同,在我们读起来,有一种新异感。日积月累,银河、北斗、织女和牛郎,这些天上的星辰也已经诗化了,能激发我们的诗情。但是,太空船、外星人、黑洞,这些词没有温度,还是冰冷的科学术语。钻清要用诗带给这些术语以温度,将它们焐热,使他们入诗,这个努力不容易,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这么做是值得的。反过来说,也希望这些术语的引入,会给新诗带来一些新的气象。

唐小林:您对“大时空诗”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王钻清:我心里明白:我所有的大时空诗有一个统一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大时空”,特别是在《未来启示录》里“大时空”支撑这部长诗的“格局”,并且力求做到“文道合一”。不过,我的大时空诗在把人的思绪带入一个有着无限遐想的虚拟世界或真实世界的同时,也许会令一般读者只能抽象地意会其意指、感性地抚摸其意趣、有意地触碰其真实呈现以及随性地感受其气息,而无法真正的诠释和理解。有专家学者称,就艺术格调来说,王钻清的大时空诗是汉语新诗上的冒险性诗学实践,这是有多种思想支撑和艺术修养基础的创意写作,由于他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以及通灵的感觉和敏锐的洞察,导致他的思想和艺术表现进入了某种境界。

我一直在想:汉语新诗现代性的路还没走完,如何走好这条路呢?其实新诗本土化或世界性跟现代性是共生的,只要我们面向世界和未来。所以,我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寻找现代诗新的可能。我现在只是在大时空诗的写作上有了好的开端,把它交给了社会和时间。相信他人和后来者会创作更好的大时空诗,更好地拓展时空诗歌的新路径。

(作者介绍:唐小林,生于1959年,四川省宜宾市人。出版有文学评论集《天花是如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当代文坛病象批判》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作品与争鸣》《当代文坛》《南方文坛》《文学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万字。其中,有若干关于当代诗歌的评论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全网点击量高达5亿。2012年6月,获《文学报·新批评》首届“新人奖”。2015年10月,获《文学自由谈》创刊三十周年“重要作者奖”。王钻清,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首创“诗体游记”并受到境内外70余家媒体关注和语文界专家好评,首创“大时空诗”并受到境内外60余家媒体关注和学界专家学者肯定,出版诗集《回归或出发》《大时空诗》《敲响自然的骨头》,发表长诗《未来启示录》;《大时空诗》诗集被纳入中国诗歌万里行“中国百年新诗千家诗集”收藏项目,《大时空诗》诗集获得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图书一等奖,《中国新诗何时创立定型的新形式》获得首届全国文学教育论文大赛二等奖,著有《新语漫话红楼梦》并在《长江网》等媒体连载。)

猜你喜欢
新诗时空诗歌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新诗画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