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自由的诗意体现

2022-02-28 21:27刘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由李白

刘彬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李白各时期的诗作,梳理李白在创作生涯中,所表现出不同的自由理念。李白的自由,我便从他人生的理想,安然自适的心态,仗义行侠的追求,梦幻仙人的理想,进行论述。我认为自由应该是明确的目标,勇敢的选择,无悔的担当。正如李白这样,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无视结果的好坏,只因自己喜欢。

关键词:李白 自由 诗意体现

李白在诗歌创作生涯中,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自由理念。我认为自由应该是明确的目标,勇敢的选择,无悔的担当。正如李白这样,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无视结果的好坏,只因自己喜欢。

一.“鸿鹄之志,志在四方”的自由

李白的鸿鹄之志,志在四方,在于他的两个远大的人生理想。第一个就是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辅佐帝王。“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第二个就是做太傅,当皇帝的老师。这个远大志向,在李白写的《赠钱征君少阳》诗作中可看出。“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李白如果走科举之路,凭借他的才华一定会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可是李白是逍遥自由的,他不想走科举之路。年少时的他就总逃学,不喜欢读书。李白认为书上的内容过于死板,所以他不喜欢。他喜欢游山玩水,喜欢用心去感受外边世界的天高云淡,享受天地间的大自在,感悟生活,创作不凡佳作,这个风格是符合李白的。他不走科举之路的想法,是在十八岁的时候,遇到隐士赵暇。他看到赵暇不走科举之路,山中隐居,撰写诗篇佳作,名声比朝廷的官员还大,所以他更加确定心中的这个想法。他与赵暇的想法一样,认为科举以写文章挑选人才,主要是看写的文章,考官喜不喜欢。李白认为这不是很公平的竞争,因为落选的人未必没有才华,所以李白不走科举之路,想通过自己的创作能力,扩大名气,以此得到朝廷引荐,得以重用。为了实现理想,李白在蜀中与赵暇学习了纵横之术,游说之法,因此后来的李白在口才这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舌灿莲花。

李白进入朝廷做官的理想,在他的一生中是实现过的。李白结交的好友道士吴筠,进入朝中替李白引荐的时候,皇帝玄宗其实已经知道李白的名气了。还有就是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都在玄宗面前推荐过李白的诗作。多种方面的原因,李白的理想终于是实现了。进京前李白作《南陵别儿童入京》。“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旱,著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些诗句,既写出李白对自己奉诏入京苦尽甘来的喜悦,又写出了李白把酒言欢的洒脱,气傲心高。玄宗在金銮殿第一次与李白见面的时候,就起身亲自迎接,还请李白坐在皇帝旁边的七宝床,将宫女侍婢替自己准备的羹汤亲手调制,赐予李白。从这第一次的见面。就可以看出玄宗对李白相当重视,对李白的才华也是十分的欣赏。李白当时的心情,可以从他“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的诗句中可看出。此时的李白,正是春风得意的喜悦,心中早没有之前不得志的郁郁寡欢。此时他正身着华服绸缎,吃着山珍海味,坐着象牙刨床,骑着良马宝驹,衣食住行都是完美的。玄宗给予李白翰林待诏的官职。翰林待诏,主要是入内廷批表疏,这是与皇帝接触最多的官职。此时的李白自然也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二.“登山临水,鸷鸟不双”的自由

1.李白的自由向往

李白的自由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不在意封建礼法的限制,不同其他人一样走科举之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选择广结好友,著诗篇扩大名气,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选择这条路,更是无悔的承担,选择这条路所带来的后果。

另一方面,李白的自由表现在他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喜欢深山中的清静无忧,也喜欢古寺中的晨钟暮鼓。登峨眉山时,写“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此诗写李白在峨眉山赏晚霞,幻想自己在云中吹箫,在石上弹瑟。此时的自己仿佛就是超脱世俗的仙人,天高云淡尽收眼底,自由又快活。李白在登东岳泰山时,更是创作六首气势恢宏的名篇。“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想像鸾凤舞,飄飖龙虎衣。“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李白在梦中幻想自己,早上喝瑶池的泉水,晚上留宿在南天门的门口。自己仿佛还可以看见鸾凤起舞,龙虎嬉戏。抬起手就可以触摸到银河,没想到却摸到了织女的纺织机。浪漫而又美好,体现李白在游泰山中触发了他仙人的理想,也描绘出仙山楼阁,瑶草奇花的美不胜收。李白希望自己可以“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成仙得道,御风而行,自由自在。也暗喻自己仕途上也可以白日飞升。

李白一生游历的山水与古寺特别多。一方面是他性格豪放不羁所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一方面在于他的仙人理想。在他的诗中就可以感受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潇洒快活。

2.李白的秉性高洁

李白的理想实现后,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就是因为他的秉性高洁。李白文章的创作能力,从陪玄宗去骊山游玩,创作的诗中就可以看出,“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也可从赞美杨贵妃的美貌所作《清平调》中可看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玄宗在李白诗篇创作,这方面的能力是认可的。但是李白所想要的是政治上的抱负,为国家黎民百姓做事。不想在皇帝身边替他一人唱赞歌。玄宗有一次讨论国事,心血来潮让李白对这件国事提出个人意见,起草奏疏。李白起草了《和蕃书》,玄宗阅览后,此篇文章既宣扬了大唐大国的国威风范,又做到对蕃外少数民族表示和睦相处的来意。这篇奏疏读起来让人感觉荡气回肠,政治上也可以说,李白做得有条不紊。尽管如此,李白始终都得不到重用,因为玄宗宠爱杨贵妃,重用外戚奸臣,自以为天下太平,骄傲自满。自此,大唐也失去了李白这样忠肝义胆的国家栋梁。

为什么说李白秉性高洁?如果他能够利用自己刚进宫,在皇帝面前“红人”的身份。拉拢官员替自己在皇上面前说好话,推荐自己。对奸佞之臣所做之事,熟视无睹,做事更加圆滑一些。也许李白的理想真的会实现,发挥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可是李白这样“君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傲的性格,又怎会与那些官员同流合污,放弃自己的底线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才是真正的李白,身着白衣自带仙气的李白。

李白曾写“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交代了自己看破官场本相,不愿再为玄宗效力的决心。李白也曾写,“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李白希望的是辅佐明君,功成身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得以重用。既然如此就不能在委屈自己,放弃自己的底线。做一个自由潇洒的谪仙人,岂不悠哉!

三.逍遥“谪仙”的自由

1.李白的侠客精神

李白年少时对读书、做官都没有兴趣。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佩宝剑,行侠仗义,游遍千山万水。李白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愿拘泥于私塾中念着四书五经,他所在意的是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李白有着一颗游侠的心,具有侠客精神。

李白对侠客带有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精神有着无比的向往。他写了很多关于侠客的诗篇,如《白马篇》中,李白就刻画描绘了一个浩然正气,除暴安良,功成身退的侠客形象。“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李白刻画描绘了这个形象,不仅潇洒倜傥,而且武艺高强,豪放不羁。这个侠客遨游四方后,想改变生活,争取功名。于是决定去守卫国家,身经百战,万夫莫敌,震退匈奴落荒而逃。打仗凯旋而归后,不去居功邀赏而是选择功成身退,继续过游侠的生活。李白刻画的这个侠客形象,实际就是李白想要成为的形象。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后,就功成身退,退隐山林逍遥自在去了。诗中虽表面上写侠客的爱国精神,实际上是表达李白想要建功立事的希望。诗中的侠客敢作敢为,想要去做一件事,就为心中所想而奋斗。快乐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形体与心灵上不被束缚逍遥于世间。这种无拘无束的侠客精神,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

2.李白的仙人理想

道家崇尚道法自然,无为的大智慧,追求于无拘无束的逍遥,所以李白喜欢道家。从小对道家耳濡目染的李白,一生多游历仙山,自然也通过“道”结交了许多挚友,如元丹丘,司马承祯,吴筠等。元丹丘可以说是李白最好的朋友,李白一生中与元丹丘交友二十年之久,共同游历过峨眉山,嵩山,巫山等仙家名山。李白曾为他做了一首詩,《元丹丘歌》来纪念与元丹丘同游嵩山的日子。“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元丹丘是一心求道的修行人,是真正接近庄子所形容天人合一精神逍遥至高境界的人。李白这首诗既写友人元丹丘爱神仙,也表达了李白也想像元丹丘一样,在这晨钟暮鼓的古寺和云雾缭绕的仙境风水宝地中修行。这首诗也表达了李白对友人元丹丘美好的祝愿,希望他有一天可以修仙得道,成为骑龙飞天,横河跨海的仙人。可是李白从政的心未死,家中还有妻儿,无法达到无挂无碍的境界,处于从政与归隐求道的矛盾之中。此时的李白虽为潜心修行,其实已经以身行道。元丹丘领李白与司马承祯首次见面交谈,司马承祯就给李白做出了至高的评价。“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说明李白是一个有着仙缘的人。因李白的才高八斗,诗风豪放,无论李白游历到哪里,当地的道士都喜欢与他结交。李白所处的唐朝是十分崇尚道教的朝代,道士被皇帝召见是常见的。道士吴筠是著名茅山派道士,可以说是李白入朝廷,实现愿望的“贵人”。吴筠有幸被玄宗召见,就替李白做了引荐。

李白的仙人理想,在他这一生中是真正实现过的。他在历城紫极宫接受道家授道,算是正式入了道教之门。李白悟到的道家思想是,他认为道不在深山古寺,也不在得道高人的言论中,道只在自己的内心中。李白深受老子和庄子思想影响,将人的生死看作花开花落般自然,李白就是这样超脱世俗的谪仙人。如《古风·其十九》:“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便描绘李白在西岳华山游仙的情景,李白这首诗在安史之乱后创作。李白逃避战乱,渴望自己可以身处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中。“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李白在自己虚构的神仙世界中看到了身穿霓裳的仙女,仙袂飘飘,飞游太清。“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自己也恍恍惚惚的与仙人同去,在空中自由的翱翔。这个幻想的世界,身心没有束缚,没有战乱干扰。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白是自由的。李白评价自己是,以天为容,以道为貌的。

四.李白自由诗意的总论

1.从文学和哲学角度,对李白个人进行总结

无论从李白的政治理想上看,还是从李白的仙人理想上看,他始终是那个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谪仙人。政治理想最终没有完美实现,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到求贤若渴的明君。如果李白在早出生几十年,遇到被后人称作“文皇帝的李世民”唐太宗,也许李白真的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国为民,功成身退。李白的仙人理想是贯穿他一生始终的,如果它不选择入世,也许他可以和好友元丹丘一样修行圆满,临终之时也不会身边无人,病重离去。李白如果不一心想着国家,也不会错投永王幕下,苦遭流放。李白是太想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李白不是功德圆满,羽化飞升的仙人。他是一只鹏鸟,即使归途孤独,他也不会后悔,因为这是他想走的那条路。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一次,我相信他也会这么选择。“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及”。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即使中途遭受摧折,我相信他依旧逍遥自在。更何况像李白这样,有思想有灵魂的“大鹏”呢!

通过分析李白人生的自由,也反思自己的人生。我羡慕他的才华横溢,羡慕他的超脱世俗,羡慕他的安然自适。大千世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那如何能够做到自由呢?那便可以像李白一样,想我所想,当我所当。也许结局并不会特别的完美,但毕竟这一生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遗憾,便是完美。每个人都想要自由,但却不明白自由的真正意义。平凡的人总是想着,自由就是冲出束缚,不计一切后果的为所欲为。而像李白这样不平凡的人,才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自由的人有着自己的人生指标,有着自己道德的底线,有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们不在乎富贵与贫穷,因为那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心是自由的,人也便是自由的了。

2.李白自由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自由思想对后世影响很深远,后世的诗人都想与他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率性而为。受李白影响的诗人,大都想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生不逢时,无明君赏识。这些诗人都喜欢李白,“君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放。都喜欢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都喜欢李白“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意气风发。无论李白的为人,性格以及诗风,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宋代的著名诗人陆游就受李白的影响,他的诗风便带有着与李白一样的壮志豪情,“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他与李白一样面对官场的昏暗,被小人暗害遭受弹劾后,也会自我宽慰。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也深受李白的影响。苏轼十分喜欢李白,不仅在日常临摹李白的诗作,也专门研究李白诗篇的写作手法。苏轼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从他的诗句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可以看出。苏轼也曾把自己称作李白,“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来表达心中的不满,也可以看出苏轼认为自己也与李白有相同的经历。苏轼被小人陷害,说自己包藏祸心,被贬黄州,后称“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后,创作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其中借景抒情,通过游山玩水排解抑郁的心情,这个做法与李白是有些相似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方可看出。

李白无论是诗风还是个人性格的豪放,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对苏轼,陆游,辛弃疾,龚自珍等人的影响。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李白
倒下的那一刻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