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冬奥会赛场上的首钢滑雪大跳台“火了”。这座兼具工业遗存与白色冰雪“混搭风”的大跳台不仅成为本届冬奥会国外运动员的网红打卡地,也让中国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深入人心。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刊文称,曾向北京上空喷吐烟雾的工厂如今正向空中“发射”奥运选手,这可谓是最酷的景象之一。
时间倒回到7年前。2015年1月,北京冬奥申委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报告》,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奥”的申办理念。这背后,体现的无不是民生。事实上,早在申办之初,我国就提出要借助申办冬奥会,更好地改善民生,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这也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的初衷。
冬奥会是民生工程。申办冬奥之初的张家口还在经历转型之痛,GDP常年在省内“尾巴”上徘徊,毫无存在感。自从搭上了冬奥的快车,基础条件上佳的张家口端起了“雪饭碗”,迎来“冬奥红利”,冰雪经济的加速释放在为张家口带来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倒逼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摇身变为“国际张”。
冬奥会是民心工程。早在2017年,我国就阐明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其中,共享办奥就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下,冰雪运动迅速普及,目前我国已有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尤其是滑雪等热门冰雪项目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城市冰雪体育锻炼设施逐渐完善,这不仅促进了群众体质提升,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当前,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推动“腾笼换鸟”。在办好冬奥会这一目标促使下,京张高铁、延崇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开通,产业、项目、人才、科技等深度对接,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健全,京津冀地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1年“雙十一”销售数据显示,滑雪服、雪板、滑雪镜等冰雪品类,在电商平台上的订单呈爆发式增长,近日,各地雪场生意更加火爆,这也印证了当前全国冰雪产业方兴未艾的迅猛态势。但冬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相关部门还需积极研判,思考如何对全世界的冰雪爱好者形成更大吸引力,在冬奥会之后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焕发更大生机。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12)